APP下载

地方工科院校《量子力学》课程教法的探索与实践

2016-06-30李永峰何建丽

科技视界 2016年15期
关键词:量子力学讲授量子

李永峰+何建丽

量子力学是20世纪物理学取得的最伟大成就之一,也是物理类专业标志性课程。量子力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原子、分子等微观客体的运行规律,由于它的出现,材料学在导电性、超导性、磁性领域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除此之外它还对化学、生物学、天文等学科和许多近现代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量子力学不同于以往力、热、光、电这些经典物理,它有自己独特而全新的理论框架体系,初次接触该课程的学生很难接受,量子力学的创建者之一波尔就曾说过“如果谁在第一次学习量子概念时不觉得糊涂,他就一点也没有懂”。本人从2011年开始讲授《量子力学》课程,先后教过5届学生,对于如何教好普通地方工科院校的学生,有一些体会。

1 讲授量子力学建立背景很重要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只掌握书本里相关的公式、定律,能熟练地做课后题是不够的,这些只能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更何况正如波尔所说,初次接触量子力学的人本身就很困惑,如果刚开学直接讲授物质波、波函数的统计解释、不确定性原理,用薛定谔方程计算能级和波函数,学生会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些知识是什么,有什么用?如果我们回顾一下量子力学产生过程:开尔文的“两朵乌云”、普朗克解释“黑体辐射”、爱因斯坦解释“光电效应”(包括康普顿散射实验的验证)、波尔的氢原子理论,物理学的发展还是有规可循的,有这些前期成果作铺垫,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薛定谔方程、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容易被接受,再告诉学生势阱看做简化的原子模型,得到的能级与原子发光机理相联系,学生学起来就会明白一些。这样适当增加量子力学建立背景,使学生明白它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人类认识世界到了微观层次,由实验和理论相互促进的必然结果,教学效果会好很多。

2 讲授数学知识储备和课本的组织框架很重要

量子力学中微观体系的状态用波函数来描述,每一个状态可以看成数学中的希尔伯特空间的一个矢量,线性代数中所学的矢量运算法则(如矢量的加法、数乘、内积等)成了量子力学中基本运算。在矩阵力学中,态和力学量又可以用一个矩阵来表示,矩阵的运算法则及相关概念也是掌握量子力学所必须的。薛定谔方程本身就是一个偏微分方程,量子力学中的期望值也需要与概率相关的知识。《量子力学》课程一般开设在本科大三年级,所有数学知识都已学过,同时学生也有所遗忘,如果在正式授课前带领学生复习一下相关数学知识,不仅使学生学习更轻松,也有助于一些考研同学的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在接触一门新课时,随着学习的深入很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所以讲授一些书本的理论框架也比较重要。我们使用的是周世勋的《量子力学教程》,该书浅显易懂,逻辑清晰,适合普通地方工科院校的学生作为量子力学的入门课本。如果学生明白课本的安排,包括这么几部分:描述一个状态及状态随时空的演化法则、状态中物理量的获取、微扰理论、自旋及多体,外加一独立成章的矩阵力学,学习起来会清晰许多,明白自己的学习进度,前后章节的联系,教学效果自然会得到提升。

3 讲授名人轶事,联系学科最新进展

和其他理论课程一样,《量子力学》抽象难懂、推导过程复杂,讲授会枯燥乏味。所幸量子力学建立的年代是上世界物理学发展的黄金时代,英雄辈出,群星璀璨。量子力学的缔造者如普朗克、爱因斯坦、波尔、德布罗意、薛定谔、海森堡、狄拉克、泡利等人身上都充满了传奇,从他们身上不仅可以学到知识、启迪智慧,每一个物理规律发现背后的故事、名人之间的师承门派还可以作为调节课堂氛围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到量子力学也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诞生在现实社会中,而不是如天外飞仙那般突然现世。学生有了这种亲近感,学习起来也会有动力。

尽管量子力学理论框架于20世纪30年代已经基本建立,成功的解释了很多实验现象,也影响了诸如化学、生物、材料等诸多学科的发展,但围绕量子力学基本概念、原理、物理图像的理解一直争论不断,随着实验手段的进步,诸如量子通讯、量子计算、拓扑绝缘体、量子霍尔效应、外尔半金属等许多新成果不断涌现,成为当今世界一个又一个的研究热点,不断提升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高度和深度。课堂上介绍这些学科的前沿进展,让学生感受量子力学的魅力和生命力,能极大的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

4 合理实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多媒体课件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为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在讲授氢原子的量子理论时,公式繁琐、推导冗长,如果一一板书讲授,学生很容易听到后面忘了前面,如果提前做好课件,推导过程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重点讲授推导逻辑和几个关键点,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会省力很多。还有如果把电子衍射图像形成过程用动画演示的方式播放,学生对波函数统计解释的理解会加深很多。

多媒体教学会加强课堂上教学的交流、提高学生信息获取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多媒体课件能为教学引入很多便利,也有一些不足。如过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一张张的过幻灯片,除了信息量太多,学生还会被课件中动画、视频所吸引,忽视其中公式推导,及和老师的交流,这样学习层次很容易流于表面,不能深入;反之如果教授板书讲授,物理过程仔细推导,关键处点评交流,学生有时间去思考和参与讨论,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构建他们的知识体系。总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这一根本目标。

《量子力学》在物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让学生更容易的认识、接收、理解、应用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物理学的热爱,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希望这些粗浅的思考能为其他地方工科院校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曾谨言.量子力学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物理,2000,29(7).

[2]田光善.关于本科生量子力学教学的一些体会[J].大学物理,2001,30(3).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量子力学讲授量子
决定未来的量子计算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原子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观
一种简便的超声分散法制备碳量子点及表征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矩阵的等价标准型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