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依然神圣

2016-06-30叶子

当代 2016年4期
关键词:咏梅陈忠实白鹿原

叶子

那个日子对我有特殊的记忆——1993年春天的一天下午,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副社长何启治“破例”让他的部下孙顺林给我送来最先发表在《当代》杂志上的《白鹿原》,这是他们出版社要重点推出的长篇小说,要马上出版发行。中央台的“小说连播”节目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有着长期合作的特殊友谊,人文社为广播、为受众提供的优秀作品最多。

真的,不知是什么神奇的力量,陈忠实的《白鹿原》读来一气呵成,心里暗暗赞叹我的第二故乡黄土地出人才!我以为《白鹿原》应该是中国文坛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啊!我便以最神速的时间,一边送审,一边联系李野墨,一边做录音前的案头准备。

我和李野墨连续奋战,在出版当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录制播出了《白鹿原》42集的小说连播节目,陈忠实他们在进京参加研讨会时,在火车上已发现了盗版的《白鹿原》。而在那次作品研讨会上,出版社把最大的宣传功臣归功于广播,因为广播的影响力使作品当月销售达5万册。

我清晰地记得,那次在文采阁召开的作品研讨会开了整整一天,令人难忘。这亦是我十多年来参加作品研讨会绝无仅有的一次,从上午开到下午,从一层会议室开到二层平台,一直开到夜幕降临,大家仍不舍离去……

我还清晰地记得,在我们决定录制《白鹿原》时,陈忠实先生给我写来的信,他认为这是最高的创作报酬,信中这样写道:“……你对《白鹿原》一书的由衷之情令人感动,这是我所期待的最高的创作报酬。在我来说,从开初构思到作品完成到发表面世,唯一萦绕于心的期待莫过于此,其实恐怕也是可以称为作家的所有作家的全部创造理想所在。评论家的评论重要,普通读者的喜欢才是最重要的。我非常看重这一点。能使你震撼首先恐怕不容易,因为你所涉猎的长篇太多了,关键在于使你震撼以后的结果太重要了也太珍贵了。你可以通过你的工作而使《白鹿原》一书得以与无以数计的听众交流,这不单是我所无能为力的,杂志的编辑和书的编辑都无法企及,杂志与书的发行量再大也不可企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着眼,我也由衷地向你致以最虔诚的谢意……”

后来,陈忠实先生留给我的是一幕幕印象深刻的画面:我每每去西安,我们都会以各种方式进行文学交流。记得在1997年,全国小说连播研究会沿黄河长江拍摄“小说连播”50周年的专题片时,当时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的社长、编辑和我们同行,在抵达西安去延安大学时,陈忠实专程派了司机开车并由陕西作协的副主席莫伸陪同,送我们去延安大学,并到文汇山去拍摄路遥的墓地,又去拍摄壶口瀑布,回到西安又与陕西的作家、评论家们一起座谈。就在同年年底,陈忠实给我寄来的贺卡封面上是:文学依然神圣!贺卡里面写着,咏梅:史诗借您飞翔。因为我们4集电视专题片的名字就是《飞翔的史诗》。

后来凡是我在陕西文学界要办的事情他都给予支持和帮助。在我们“小说连播60周年”征文中,他还给我们写来了《添了一份踏实》的征文,也就是在这篇征文中,我得知了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里我们的同行朋友王晨,刚刚给他录制完成了《白鹿原》的关中方言小说连播节目。

也就在这次征文中,我还获悉了生活在最底层的赵凯,由于收听《白鹿原》,联系上了责任编辑何启治,由此又开始了何启治和赵凯延续至今的特殊的师生情缘——瘫痪的赵凯得到了救助治疗已能走路,还成为爱好文学的真正作者了。

“文学依然神圣!” 这句话是陈忠实先生留给我最深刻的最难忘的一句话,它道出了陈忠实先生对文学的全部理想和追求、他的生命的全部价值和意义。当我今天连续不断地获悉他去世的消息时,我耳边和眼前出现的就是他的这句话,更幸运的是,他一直把我视为他的“乡党”。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我告别广播生涯时,在我的220万字三卷体的《天籁文库:中国长篇连播历史档案》的座谈会上,他发来了贺信《致叶咏梅》,并由李野墨为他宣读。

致叶咏梅

陈忠实

咏梅乡党:

您好。诚挚祝贺您编著的220万言的《天籁文库:中国长篇连播历史档案》出版。

我称您为乡党,想您不会惊诧。您在陕西生活多年,熟悉陕西人的语言习俗,把同乡人不称乡友或老乡,而称乡党。我称您乡党,不仅出于你有陕西生活的阅历,更在您对陕西这方地域的深厚而又深情到愈久弥新的情结,我便想以陕西人的习俗称您为乡党了。

我确凿感知到您对这方地域的情结,还有对这方地域的文学的关爱,路遥的杰作《平凡的世界》和拙作《白鹿原》,都是得您的慧眼赏识,并借助您的天籁之音,及时传播到陕西和陕西以外广阔的世界,与数以万计的读者实现交流,这是任何传统的和新生的传媒都难以替及的。我在致您的信中和为庆祝贵台“小说连播”六十周年所写的《添了一份踏实》的短文里,记述并表达了那种感人的情景和我的真实的感动。然而,那仅仅是我一个人的真实体验。您和贵台的“小说连播”的视野是面对中国文学,热情到倾心倾情的关注,把好作品及时输入中国广泛的读者听众,且不受阅读条件和时空的限制,不仅让作家的作品得以传播,而且让无以数计的读者得到声情并茂的听觉和心理的愉悦。应该说,您的用心用力和贵台持续六十余年的《小说连播》,对于作家和听众,都是功莫大焉。

您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七十周年之际,编著出版的220万言的《天籁文库:中国长篇连播历史档案》文集的出版,以“历史实录、历史回响、历史再现”了中国长篇连播小说的辉煌成就,显现着感人的足迹,更为小说连播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参照,同时,面对这套珍贵的大著,足以见得您对小说连播事业的倾情和专注,辛苦在您都忘记或者说不惜了,我却要向您表示庆祝的同时,说一声辛苦了,咏梅乡党。

祝座谈会成功举办。

陈忠实 2010.12.25 西安

……一瞬间,多少往事历历在目:那是新千年的第二个春天,我们全国小说连播研究会在西安古城召开,陈忠实先生作为陕西省作协主席出席了我们的开幕式。我们在路遥去世的五周年、十周年、十五周年等纪念活动中相遇……记得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文学专题节目里,需要有他五分钟的访谈录,我委托省台采访录音,陈忠实先生不仅谈得好,时间上也毫秒不差,他懂我们广播。

今夜无眠,我不知怎样表达自己的哀悼之情,我仿佛又听到了那次我们聚会时陈忠实先生唱的《送战友》,那次让我吃惊的是他用深情的歌喉演唱了这首歌:“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路漫漫,雾茫茫;革命生涯常分手,一样分别两样情。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当心夜半北风寒,一路多保重。……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待到春风传佳讯,我们再相逢。”

记得英年早逝的路遥,在他去世时,陕西作协让我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今晚八点半》,点播他生前最喜欢的俄罗斯民歌《草原》为他送行。今夜,我想为陈忠实先生点播他生前唱过的《送战友》为乡党陈忠实送行。

著名演播艺术家李野墨说,他唯一的遗憾是限于当年的环境,小说没有能够完整地呈现:“当时特殊的形势以及播出时间的限制,没有能将这本书的全貌展现给听众,我其实一直希望把这本书完整地录一遍,这个愿望还没有实现,陈先生就离我们远去了,不过我想还会有很多人怀念他。”是的,陈忠实的送别会就去了各界三万人。

中央台文艺之声已于5月2日起重播《白鹿原》,我想这也是广大听众的心愿,聆听《白鹿原》是对陈忠实先生最好的纪念。“文学依然神圣”这句陈忠实的话,是一个作家对时代、对文学事业最深切的呼唤,也是他连同《白鹿原》留给这个世界最好的礼物。它告诉世人:陈忠实的离去绝不是一颗星辰的陨落,而是他正用文学精神的火炬点亮无数颗新星冉冉升起,是他正用生命理想的火炬照亮无数前行的人,这支民族之魂的火炬将燃亮整个文学界的新征程!

2016年5月28日修订

责任编辑 杨新岚

猜你喜欢

咏梅陈忠实白鹿原
WANG Xiaoping.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he Age of Global Capitalism:Renaissance or Rehabilitation?
浅述“水洗(刻绘咏梅)”的创作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点绛唇·咏梅月
《祭语风中》与《白鹿原》之比较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4
参考资料
陈忠实与我的家事往来
陈忠实:世上有许多事,尽管看得清清楚楚,却不能说出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