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需平衡调节过程中的社会交通行为研究*

2016-06-30石建军王玮琪

关键词:供需平衡社会生活

石建军 王玮琪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 北京 100124)

供需平衡调节过程中的社会交通行为研究*

石建军王玮琪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北京100124)

摘要:社会交通行为是在一定的社会系统中,产生交通需求,影响交通供给,平衡调节供给需求过程中的群体交通行为的总和,是社会对交通活动的普遍选择.研究社会与交通的宏观交互作用,从静态社会系统和动态社会生活两个角度来研究交通行为的社会属性、社会系统对交通行为的决定作用、社会生活对交通行为的驱动,以及交通行为对社会运行的影响等,通过寻求行为规律以达到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关键词:社会交通行为;社会系统;社会生活;供需平衡;行为控制

0引言

现代交通总是存在于、服务于现代社会,这就决定了交通行为都具有社会性,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行为是指交通参与者在交通活动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行为现象和外在表现,是在一定的交通环境下产生的[1].社会交通行为研究关注交通行为群体在特定社会中的总体表现,以及社会交通行为对社会运行产生的影响.这种表现和影响在交通供给和需求平衡调节过程中尤为突出,本文重点研究这一过程中的社会交通行为.

1社会交通行为研究

交通社会学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交通行为.章辉美等[2]提出交通社会学是探索社会交通行为、交通现象以及交通行业良性运行和整个交通系统与社会协调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何玉宏等[3]提出交通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交通与社会生活诸要素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交通学科从人、车、路的角度研究交通行为,多集中在对个体交通行为的研究,如驾驶行为、慢行行为,以及个体相互交互形成的总体交通行为,并没有考虑社会对交通行为的影响.交通行为科学涵盖个体、交互、群体与社会行为各个层次,并不限于道路交通系统中.社会交通行为是处于特定社会架构和社会发展环境下的,由个体交通行为交互而形成的群体交通行为的总和,是社会总体对交通活动的普遍认知和选择.社会交通行为是交通行为基础研究的重要部分,其地位及与其他交通行为研究的关系,见图1.

图1 社会交通行为与交通行为科学

交通学科的一般研究对象是出行者或交通参与者,而社会交通行为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人中的特定行为群体——“交通人”.“交通人”的概念承载了社会系统中人的交通共性,前者的存在时间上不受具体出行过程的限制,空间上不局限于道路交通系统,社会中的人主动或被动地参与了和交通相关的活动,他都将进入“交通人”的范畴[4].本文所说的社会交通行为是交通人社会交通行为的简称.

社会交通行为主要研究社会与交通行为的关系,探讨社会环境中的交通行为规律及其社会原因,用以实现对交通行为的预测和控制.社会交通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通常分为静和动两方面.静态方面是指交通行为产生和存续的社会系统的影响,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影响,是相对静止的.动态方面是指交通行为所服务的社会生活的影响.包括社会生产生活、社会消费生活和社会虚拟生活等随时都在变化的部分.社会系统相对于交通行为的发生呈现相对静止稳定状态,对交通行为的影响较深且持续时间较长;社会生活每天每时都在发生着各种变化,对交通行为的影响是直接和动态的.社会交通行为受到社会的诸多方面的影响,行为表现复杂,这些表现和影响在交通供给和需求平衡调节过程中尤为突出.本文从社会交通供给与需求平衡的角度出发探讨社会交通行为,从静态的社会系统和动态的社会生活2个方面入手研究社会交通行为的基本规律.

2社会交通供给需求的平衡与稳定

2.1交通的社会属性

首先,社会交通需求拉动交通系统发展.交通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之一,既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结果.交通以其自身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社会进步产生的需求也促进了交通的更新和发达.社会需求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虚拟社会中产生的交通需求进行分析.

其次,社会供给约束交通发展.社会不仅对交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由于资源和环境等社会供给的限制,对交通的发展起到约束作用.有限的社会资源和经济水平限制交通基础设施等的建设行为、机动车的购买行为以及不同交通方式的选择行为等,需要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引导社会群体通过改变消费模式来实现交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社会交通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社会需求对交通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社会调节、社会选择、社会评价、社会创新等方式进行[5].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都依赖于社会系统.需求是供给的前提和基础,供给根据需求产生并发生变化,但有其增长极限.在社会交通供给与需求所构成的平衡体系中,交通供给和需求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以交通政策作为调节供需平衡的支点,可以在由社会系统构成的杠杆上左右移动,具有可调节性.例如,当供给小于需求时,通过相应的交通政策扩建道路,支点向右移动,此时供给上升,需求下降,交通供给与需求又趋于平衡状态.社会系统调节交通供需平衡可见图2.在平衡过程中,社会交通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特点和规律,寻求行为规律以达到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是本文的研究方向.

图2 社会系统调节交通供需平衡

李朝阳等[6]提出了交通供给与需求的一般公式来描述其平衡模式.

交通需求D的一般公式为:D=Q×lp.

式中:Q为路网容量,pcu·h-1;lp为机动车平均出行距离,km.其物理意义为在一定时间内,对应的城市交通出行量所需消耗的车公里数.

交通供给S的一般公式为:S=L×q×T.

式中:L为机动车车道总长度,km;q为路段通行能力,pcu·h-1;T为城市道路服务时间,h.其物理意义为在一定时间内,城市道路网所能提供的最大车公里数,即供给周转量.按照交通供需平衡的定义,交通供给量等于交通需求量,即:D=S,变换得:Q×lp=L×q×T,即为交通供需平衡模型.

3社会系统调节社会交通行为

一般情况下,社会系统是交通行为发生的环境,处于稳定的状态,是相对静止的.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社会格局等社会系统的重要属性都决定了社会交通行为的表现,社会系统能够产生交通需求、提供交通供给,并且具备调节交通供需平衡的方式和手段.但是当社会系统的调节不能自动维持供需平衡时,就需要借助交通政策手段来调节供需平衡.以下重点探讨社会系统的重要属性与社会交通行为的关系.

3.1社会文化与交通行为

3.1.1政治政策与交通行为

国家的政治结构与交通发展和交通行为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国家通过政治政策来调节社会交通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并在调节平衡的过程中影响着人们的交通行为.

1) 政治经济刺激交通需求1984年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汽车被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写进决议.这项政策使得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增加,居民人均出行次数逐年递增.截止到2000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1 609万辆,为1990年代初汽车保有量的2.9倍[7].

2) 社会经济建设保证交通供给政府通过政治政策和规定来增加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截止到90年代末,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几百km增长到1.6万km;公路密度已达到14.6 km/(100 km2),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8],大大提高了交通供给,缓解了供需失衡.

3) 政策管理手段调节供需平衡在城市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通过无休止的增加道路设施建设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因此,必须通过政治政策合理抑制交通需求,调节各种交通方式的有效配合,提高现有路网的使用效率.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尽量降低出行时间,减少出行费用,提高出行舒适度.强化激励约束,通过交通行为的社会回报等方式规范和引导交通行为,从根本上调节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的平衡.

3.1.2法律手段调节供需平衡

交通供给和需求经常处在不平衡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产生的各种交通行为也需要法律的有效管理和规范.法律是交通行为良性运行的基础,是交通供需平衡调节的有效保障.我国构建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策略的法律体系,制定了《城市交通法》、《城市停车管理法》、《降低出行交通量法》等法律法规[9].图3为新疆伊犁州特克斯县特克斯镇,该镇的城市布局按八卦图建设,以城中花园为中心,有8条街道向外辐射,与4条环路相交,是可不用信号灯就能实现交通管理的有效组织形式.综上所述,政策、法律是交通发展的制度基础,有效的交通运输组织可实现非零和局面.反之,则会阻碍交通行业的发展.

图3 城市交通网构形对社会交通行为的影响

3.2经济科技与交通行为

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深刻影响交通系统,决定社会交通行为的基本形态.

经济对交通行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首先,社会的整体收入水平代表了消费水平,决定了小汽车的保有量.第二,收入水平对社会交通行为的影响体现在普遍出行方式选择上,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交通行为的特点是选择成本较低的交通方式,如公交或地铁出行.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交通行为在交通选择方式的构成比例上有所变化,并呈现波动态式,如公交出行比例降低,小汽车或者P&R出行比例增加.

经济手段可以有效的调节交通供需平衡.首先,运用经济手段可以合理抑制交通需求,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例如停车收费[10]、拥堵收费[11]、调节油价等措施.其次,通过不同的收费标准和价格调节出行结构,将潜在的交通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消减后的交通需求,也可调节供需平衡.

科技作为社会生产力,对交通行为既有推动和促进作用,又互相影响制约.一方面,交通的内在需求与发展将带动相关科技的发展进步,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普及.另一方面,发展科学技术并进行成果应用,可以持续转化为推动交通向前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影响交通供需平衡,改变交通行为趋势.

科技也是调节交通供需平衡的重要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成果运用,例如计算机、电视系统以及模拟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运用等[12],不断转化为现实的交通生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和交通工具性能的提高,促进交通方式的完善和交通运输布局的合理化,提高交通管理效能,增强交通从业人员的素质.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交通问题各不相同.本文以社会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平衡的模式作为主线,分别分析各模式下社会交通行为的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社会与交通行为的相互关系见表1.

表1 在不同供需关系下的社会交通行为表现

4社会生活驱动社会交通行为

社会生活每天每时都在发生着各种变化,对社会交通行为的影响是直接和动态的.社会生活由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物质资料的消费活动和社会的精神生活三个方面构成.

4.1服务于社会生产的交通行为

社会生产以其生产方式和生产特点要求参与社会生产的人员具有高度一致的作息规律,以保证社会生产的分工协作.因此由社会生产驱动的交通行为的显著特点是时间上的集中表现.表2为服务于社会生产的交通行为的特点.此外,一些特定的社会生产所造成的社会交通行为也具有显著的特征,例如,春运期间回程务工人员的交通行为等,图4为经过大数据计算后得出的春运期间进入北京的迁徙人口情况.

表2 服务于社会生产的交通行为的特点

图4 北京春节期间8 h迁徙图

4.2社会消费生活驱动的交通行为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阶段过渡.求学、旅游、购物、休闲等消费意识逐步提高,伴随着交通行为也相应的发生变化[13],其特点见表3.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所驱动的社会交通行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生活必需交通行为所占比例趋于稳定,弹性交通行为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社会交通行为受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在出行时间上呈现一定的分布规律,图5为国内城市典型的不同目的出行的时间分布.在一天的某些时间里出行过于集中,是产生交通拥挤的一个主要原因.了解和掌握城市居民的社会交通行为,对交通管理与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表3 社会消费生活驱动的交通行为的特点

图5 社会生产生活驱动的城市交通行为变化

4.3虚拟生活中的社会交通行为

现实社会的存在是以自然物质环境为基础,而虚拟社会存在于计算机网络所构建的赛博空间(cyber space).现实社会是以物质实体的方式存在,主体的交通行为是以时间和空间来实现其存在的.而虚拟社会是以虚拟的方式存在的,主体的交通行为是以信息来实现其存在的.因此,在虚拟社会,行为主体可以通过虚拟的方式进行社会活动,改变了社会交通行为的驱动方式,以往由现实社会生活驱动的交通行为可以在虚拟社会完成,并且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优越性.虚拟社会生活包括很多方面,但其中的网络消费、网络办公[15]以及网络信息对交通行为的影响较大.

1) 网络消费驱动的交通行为网上购物、支付等交易方式,减少了由现实社会驱动的人员流动和停车等交通行为,降低了出行次数,缓解了由消费生活所造成的交通拥堵,但却相应的增加了由虚拟社会生活驱动的交通行为,例如,由网络购物所驱动的快递货运配送出行,但是由于货运配送是批量发送的,社会总体出行的总量是显著下降的.

2) 网络办公驱动的交通行为网络办公可以在网络空间中完成许多在现实社会中难以达成的工作,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16].例如,跨越国际的选课、教学、就医、交往、会议等.网络办公不仅减少了由现实生活驱动的通勤、差旅等交通行为,并且在减少人员流动的情况下增加了社会交往.

3) 网络信息驱动的交通行为网络信息的使用,例如实时路况信息的查询等对交通行为有一定的驱动作用.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出行者把握了路网的全局信息,相比没有网络的时代,出行者会在出行之前以及出行过程中查询实时路况、拥堵指数,避免在拥堵高峰时段、高峰路段出行.

5结 束 语

本文着重讨论了在不同交通供需平衡状态下的交通行为与社会因素的关系,属交通行为学中的社会层级的群体行为研究.对于一个社会,当交通供给与需求不均衡时,或者发生道路资源浪费,或者出现全局性交通拥堵等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影响社会交通行为,引导社会对交通行为干预调节的手段和强度,最终在新的社会水平上形成交通需求供给平衡.任何群体交通行为、个体交通行为以及个体间交互交通行为总是社会交通行为在一定交通时空中的投射.社会交通行为研究是从社会学层次对交通行为的研究.在社会交通供需平衡状态变化中,社会交通行为规律更为明显,是研究的切入点.

社会交通行为面临着社会进步带来的新问题研究,例如,用车成本、收费对社会交通行为影响,时间价值和生命价值对社会交通行为的影响,高速互联网络对社会消费出行模式和物流运输的影响,智能自动车辆、富信息车辆混杂交通中的交通行为等.社会交通行为研究需要适应发展深入展开.

参 考 文 献

[1]石建军.交通行为控制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章辉美,谷中原.交通社会学:对一门新生应用社会学的构想[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32(6):48-52.

[3]何玉宏,刑元梅.交通社会学研究[J].理论月刊,2004(12):55-58.

[4]石建军,李晓莉.交通行为控制的对象及其特性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1,9(2):8-19.

[5]黎德扬,高鸣放,成元君.交通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6]李朝阳,谢庆晖.大城市道路设施供需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1998(4):25-29.

[7]刘志刚.汽车发展史简述[J].汽车运用,2000,95(12):16-17.

[8]黄镇东.20世纪90年代交通发展的实践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2(10):35-37.

[9]刘磊.我国大城市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法律体系构想[D].济南:山东大学,2009.

[10]秦焕美,关宏志,殷焕焕.停车收费价格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市居民小汽车、公交、出租车选择行为为例[J].土木工程学报,2008(8):93-98.

[11]马帆.需求管理的交通拥挤问题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9.

[12]彭列汉,吴元强.论交通与科技的互动[J].理论月刊,2005(2):37-39.

[13]耿雪.城市型旅游交通行为分析及观光巴士设置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8.

[14]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我市交通行业圆满完成国庆黄金周保障[Z].北京:北京市交通委员会,2014.

[15]王静.网上办公系统安全体系研究与应用[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7.

[16]谢俊贵.网上虚拟社会建设:必要与设想[J].社会科学研究,2010(6):106-112.

Study on Social Traffic Behavior in Regulating the 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SHI JianjunWANG Weiqi

(SchoolofMetropolitanTransportation,Bei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College,Beijing100124,China)

Abstract:In social system, social traffic behavior has drastic consequences on the demand and supply for urban traffic. As a popular choice for traffic activities, social traffic behavior is the sum of group behavior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gulating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social-traffic macro intera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th static social system and dynamic social life,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social nature of traffic behavior, the effects of social system on the traffic behavior, the drive of social life on the traffic behavior and the impacts of traffic behavior on the social operation, in order to predict and to control the traffic behavior by exploring the behavior regularity.

Key words:social traffic behavior; social system; social life;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behavioral control

收稿日期:2015-06-05

中图法分类号:U491.2

doi:10.3963/j.issn.2095-3844.2016.03.003

石建军(1962- ):男,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交通行为与交通控制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2012CB723303)

猜你喜欢

供需平衡社会生活
2015—2025年水果供需平衡表/万t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玉米供需平衡表
中国食糖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玉米供需平衡表
互联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西安晚报》广告视野中的西安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