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林海雪原深处的记忆
2016-06-30樊庆江
樊庆江
有这样一支队伍,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高举起中华民族不屈的旗帜——“东北抗日联军”,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纵横于茫茫林海雪原。
“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呀,打击日本推翻满洲国……”不屈的歌声,跨越林海雪原,跨越85年的时空,在不朽的历史光辉中向我们走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血红雪白,忠魂映日月,壮举撼山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众志成城、共御外辱的大局意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威武不屈、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以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人为代表的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14年艰苦卓绝的抗争,谱写了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史诗,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东北抗联精神的同时,也为东北这片热土植入了魂魄。在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背景下,东北抗联精神必将衍生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辽宁精神、辽宁气魄、辽宁力量与辽宁担当,乃至东北精神、东北气魄、东北力量与东北担当。
人性的光辉
在东北这片热土上,从来不缺少顶天立地、铮铮铁骨、丹心碧血的纯爷们儿,也不乏骨头比爷们儿还硬的女英雄。国难当头,民族危亡,大义使然,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在他们的身上首先体现出的是让人高山仰止的纯爷们儿、真英雄、好男儿的光辉形象,这是铸就伟大抗联精神的先决条件和根本。
人性,即人的天性,是人类天然具备的基本精神属性,属人类学、社会学范畴。
杨靖宇牺牲后,日本讨伐队总指挥岸谷隆一郎见到杨靖宇的胃里只有树皮和棉絮,“默然无语,一天之内,苍老了许多”。1945年,他在毒死妻儿后自杀,遗书中写道:“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他从杨靖宇身上看到了不可征服的民族魂,其中不乏内心深处对杨靖宇伟岸人格的折服。
来看一组数字:
杨靖宇牺牲时年仅35岁;
赵尚志牺牲时年仅33岁;
赵一曼牺牲时年仅31岁;
宋铁岩牺牲时年仅28岁;
“八女投江”的八位女战士,相互搀扶着毅然决然地步入波涛汹涌的乌斯浑河壮烈殉国时,年龄最长的冷云、安顺福年仅23岁,年龄最小的王慧民只有13岁;
……
正值青春大好年华,在民族危亡时刻,能够毅然决然地取义成仁,这是何等的大义、何等的担当!年轻的生命中无时无刻不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走近东北抗联,就是走进了纯爷们儿、真英雄、好男儿的世界。纯爷们儿——铁脊梁、硬骨头,站起来是天,倒下去是山。真英雄——在国家危亡时刻挺身而出,血战到底,革命英雄、民族英雄、草莽英雄携手谱写中华儿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英雄壮歌。好男儿——自古好男儿都有从军报国的志向,“男儿何不带吴钩”,“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坚定的信仰
在东北抗联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环境险恶忠诚不移,生死面前忠贞不渝,辗转千里一心向党,无不折射出抗联将士对党的无限忠诚。正如抗联将领周保中所记载的那样:“最难忍受的还不是弹尽粮绝、挨饿受冻,而是听不到党中央的声音,接不到党的指示。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想念延安真像孩子想娘一样。”
时间定格在1940年2月23日。身陷绝境的杨靖宇,面对诱降大义凛然:“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能如你所愿。很多部下都牺牲了,我如今只剩下了自己一个人。虽临难,但我的同志们在各地转战,帝国主义灭亡之日必将到来。我将抵抗到底,无须多说,开枪吧!”
时间定格在1942年2月12日。已经生命垂危的赵尚志,在残暴的敌人面前毫无惧色。“我是赵尚志。”“你们和我不一样是中国人吗?你们却成卖国贼,该杀!”“我死不足惜,今将逝去,还有何可问?”
时间定格在1936年8月2日。受尽非人折磨的赵一曼,戴镣长街,一路高唱《红旗歌》,临刑前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
时间定格在1940年深秋。19岁的姜墨林怒视着敌人,将最后一颗子弹射进了自己的胸膛。敌人在他的衣兜里找到一张纸条,上面用红铅笔端端正正地写着23个字:“中国必兴、日寇必亡!中国共产党万岁!抗日救国胜利万岁!”
……
铁一样的信仰,钢一样的意志,生死不灭,泰山难移。陈翰章“刮骨疗伤”,周保中“鸡皮疗伤”,抗联将士“裂肤断指”……先烈们对革命信仰的忠贞坚定,注定要成就伟大的抗联精神,也注定要载入史册、彪炳千秋。反之,变节投敌的程斌之流,注定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为后世所唾弃。
信仰是一个人的魂,是一个人的精神高地。党员干部,自从坚定地举起右拳,就注定了要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高地,这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时下,极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党的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精神不振、道德行为不端等情况客观存在,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两学一做”的战略部署。党员干部的的确确应该以抗联精神为比照,自觉按照“四个进一步”“五个着力解决”“五个坚持”的标准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的意识,在工作学习中当先锋、做表率。
难得的担当
担当是信念之基,力量之源。
担当是振兴之要,发展之义。
回顾东北抗联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在国难当头、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无数的共产党员、爱国志士、热血男儿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民族大义,站到了抵御外侮的最前沿,用鲜血和生命构筑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
抗联第四军军长李延禄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我不仅是家庭的子弟,我还是中国的公民,自古道忠孝不能两全,我今天决意尽忠于国,不能尽孝于家……我正在做着东北三千五百万同胞的孝子、慈父、义夫,不能做一家的孝子、慈父、义夫。亲爱的家人们,我顾不着你们了,望你们为国争光啊!”
赵一曼烈士牺牲前,在给儿子的遗书中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字字句句,无不折射出舍生取义的大义担当,无不折射出民之所倚、国之所托的家国忠诚。
担当,担当,还是担当!
知易行难,行重于言。2016年4月6日,在全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学是基础,做是关键”。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时代呼唤抗联精神,振兴需要担当精神。
面对舍生取义、勇于担当的抗联先烈,少数“不贪不占也不干”,“怕出事、不担事、不干事,难事躲着走、遇事绕着走、见事低头走”,一心想做“和平官”“太平官”的党员干部,的确应该有所思、有所悟。
习近平总书记把自己的执政理念概括为: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番话铿锵有力,坦诚朴实,耐人寻味,发人深思,给人信心和力量。一个敢于担当的干部,才能赢得组织重托和群众信赖;一个敢于担当的政党,才能赢得人民拥护和支持,才能委以社稷大业。“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每一名党员干部,决不能把个人的得失荣辱放在民族大义、复兴大计、发展大节之上,而要在学习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中,把该担的责任切实担起来,上下齐心,众志成城,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历史巨轮滚滚向前,走向复兴,走向辉煌的明天。
历史不会忘记,白山黑水不会忘记,在茫茫林海雪原深处有一段永难磨灭的记忆。这段记忆,必将长河流响,永垂史册。
抗联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