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
2016-06-30广东省湛江农垦第二医院湛江524272
陈 武(广东省湛江农垦第二医院 湛江 524272)
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
陈武(广东省湛江农垦第二医院湛江524272)
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实施艾司洛尔静脉注射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E组35例及F组35例,E组采取胺碘酮治疗,F组采取艾司洛尔静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总结艾司洛尔静脉注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安全性。结果:采取艾司洛尔注射的F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治疗满意程度达到100%,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采取胺碘酮治疗的E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42%,治疗满意程度为85.7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E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F组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但E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满意度均显著差于F组(P<0.05)。结论:胺碘酮与艾司洛尔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均有显著临床疗效,但是艾司洛尔治疗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艾司洛尔胺碘酮急性心梗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患的一种疾病,该病发病比较急,致死率最高可达到15%,威胁生命安全[1]。急性心梗的发病比较急,其机理为:冠动脉发生突发性闭塞使体内正常血液循环被打乱或者阻断,部分心肌出现严重的供血不足后最终坏死。患者发病的时候常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身性发热以及心力衰竭、胸痛等症状,部分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或者突发死亡。心力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死率不断上升,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2]。采取常规的胺碘酮治疗,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探讨艾司洛尔静注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对70例对象进行研究,并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接收并用胺碘酮治疗的3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E组;选择同期接收并用艾司洛尔静注治疗35例同一疾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F组。E组中有男性20例,有女性15例;患者年龄最大68岁,最小46岁,平均年龄55.4岁;F组有男性25例,有女性10例;患者年龄最大75岁,最小48岁,平均年龄60.2岁。从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检测结果来看,有10例为前壁梗死,有20例为前侧壁梗死,有30例为下侧壁梗死,剩余10例为后壁梗死;两组患者入院的时候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浅促、困难、口唇发绀以及面色灰白等临床症状,通过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与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对E组和F组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其结果显示差异不显著,可比较(P>0.05)。
1.2治疗方法
E组:35例患者在入院之后,将150mg的胺碘酮添加到20mL5%的葡萄糖内,借助注射泵静脉滴注,滴注剂量为1mg/ min,6h之后减量为0.5mg/min,并维持24~48h,然后口服胺碘酮0.2g,3次/d,持续7d。
F组:35例患者均采取艾司洛尔注射治疗,均给予75mg/d的氯吡格雷以及100mg/d的阿司匹林、20mg/d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同时加强心电监护;艾司洛尔的初次给药剂量控制为0.5mg/kg,静脉注射1min之后借助静脉泵注入,给药剂量控制为0.05mg/kg-1/min-1。在给药过程当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进行严密监测;间隔10~20min调整药物剂量,每调整一次剂量递增为0.05mg/kg-1/min-1,但是最大剂量需低于0.2mg/kg-1/min-1,在此期间,若发现患者血压以及心率变化较大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若患者心力衰竭的症状显著改善或是血压小于、等于90/60mmHg,心率每分钟<60次则可停止艾司洛尔注射[3]。
1.3疗效判定标准:治疗之后根据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定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且记录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现象,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患者治疗48h以内的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显效为:患者室性期前收缩降低90%以上,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为:患者短阵室速完全消失,患者室性期前收缩降低61%~89%。无效为:患者用药6h后室速依旧发作,病情加重等[4]。患者治疗满意程度均采用本院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由患者自愿评分,分值为0~100分,其中非常满意为大于80分,基本满意为50~80分,低于5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本组试验获取的所有数据使用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及处理,用t检验计量资料,检验计数资料为X2,P<0.05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E组与F组治疗总有效率:采取艾司洛尔注射的F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采取胺碘酮治疗的E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42%,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不具备显著差异(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2.2对比E组与F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采取艾司洛尔注射的F组治疗后,无任何不良反应出现;采取胺碘酮治疗的E组治疗后,有2例出现低血压、1例出现心动过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E组(P<0.05)。
2.3对比E组与F组治疗的满意程度:采取艾司洛尔注射的F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满意度达到100%;采取胺碘酮治疗的E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满意度为85.71%,E组治疗满意度低于F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为,冠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患者心肌持续缺血、缺氧后患者心肌坏死或者受到严重损伤,该疾病的发病比较急促,病情变化极快,若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均会发展为心力衰竭或者休克等,严重者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例如死亡[5~7]。有研究指出心肌梗死的发病与血小板的凝集有一定关系,所以采取有效且合理的抗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是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中一种十分严重的临床病症,具有病情发作快、病情发展不受控制、死亡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一直都是临床工作研究的难点及重点,研究结果显示,β受体阻滞剂对于心力衰竭治疗具有显著效果,但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力衰竭方面的治疗效果还需要继续研究[8]。
本组实验对象的所有临床资料经过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同意,并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分组,采取胺碘酮与艾司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其中采取艾司洛尔注射的F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治疗满意度达到100%,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采取胺碘酮治疗的E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42%,治疗满意度为85.7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E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F组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但E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满意度均显著低于F组(P<0.05)。可见,胺碘酮与艾司洛尔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均有显著临床疗效,但是艾司洛尔治疗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比胺碘酮更高,因此艾司洛尔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可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向华,韩莲花,等.艾司洛尔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携氧能力的关系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6):1140-1141.
[2]杨利勇.艾司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31(6):184-185.
[3]韩霞萍,孙红娟,金建芬.艾司洛尔应用于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4,14(3):266-267.
[4]王红燕,罗志刚,许加恒,等.盐酸艾司洛尔对伴有心肌酶异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3):138-140.
[5]楼定进.艾司洛尔联合真武汤加味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3):530-531.
[6]黄运锡.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J].医药前沿,2015,5(17):116-117.
[7]苏文亭,黄燕,张宇辉,等.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2,17(1):15-17.
[8]邹德玲,刘兴利,方悦,等.胺碘酮与艾司洛尔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比较[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4,16(2):86-89.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6-01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