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2016-06-30徐柏兴广东省高州市中医院高州525200
徐柏兴(广东省高州市中医院高州525200)
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徐柏兴(广东省高州市中医院高州525200)
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并研究其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随机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采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观察组43例另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5周。比较治疗前、治疗5周后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观察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变化情况。结果:给药5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6.05%较对照组67.44%高(P<0.05);观察组PT(13.79±0.41)s、APTT(30.09±2.89)s、TT(16.06±1.29)s、D-D (387.0±159.21)μg/L、PLT(243.09±57.01)×109/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显著,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体内高凝状态有关。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低分子肝素疗效机制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未查明,它是一种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多见。本病特点是缓解和复发交替出现。据有关文献报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黏膜组织中微血栓形成率>60%[1]。低分子肝素具有良好的抗凝血作用,尤其是对凝血酶的抑制作用和对凝血活性因子的抑制作用较好,低分子肝素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越来越普遍[2]。为进一步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机制,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8月收治的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SASP常规治疗及低分子肝素治疗,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8月收治的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电子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②有溃疡性结肠炎史;③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同意研究。排除标准:排除有其他肠道感染史者。86例患者抽签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3.55±2.15)岁,其中腹泻12例、黏液脓血便11例、腹痛12例和里急后重8例;观察组43例,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22~51岁,平均年龄(31.25± 2.13)岁,其中腹泻14例、黏液脓血便14例、腹痛5例和里急后重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病征基线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服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生产单位:潮州市强基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51173)4g/d,分4次口服,疗程5周。观察组另外低分子肝素治疗(生产单位: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0)皮下注射2500U/次,1次/d,同时进行健康饮食教育,治疗期间严禁食用生冷或者辛辣食物以及饮用含酒精类饮品。
1.3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在治疗前、治疗5周后各项凝血指标(PT、APTT、TT、D-D、PLT)变化情况;②治疗5周后根据患者症状缓解情况进行疗效评价。显效:经过药物治疗,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症状全消失,经电子结肠镜检查黏膜基本恢复正常;有效:基本无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症状,黏膜仍有轻度炎症;无效:经过药物治疗未达到显效有效标准,或用药后患者病情并未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数/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5周观察组总有效率86.05%明显比对照组67.44%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数(%)]
2.2两组治疗前、治疗5周后凝血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各凝血指标均下降,观察组PT、APTT、TT、D-二聚体、PLT各项凝血指标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凝血指标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凝血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t1=2.669、2.404、2.7405、4.407、5.986,①P<0.05。
凝血指标 时段 观察组(n=43)对照组(n=43) t P PT(s)APTT(s)TT(s)D-D(μg/L)PLT(×109/ 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4.05±0.49 13.79±0.41①32.11±4.69 30.09±2.89①16.89±1.51 16.06±1.29①912.91±766.22 387.0±159.21①331.29±78.01 243.09±57.01①14.12±0.61 14.01±0.39 32.01±4.61 31.89±2.30 17.05±1.60 16.91±1.29 1047.0±851.99 503.01±166.99 325.01±88.01 270.00±50.01 1.006 2.549 0.099 3.196 0.477 3.055 0.767 3.097 0.350 2.33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黏膜和黏膜下层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和多发性溃疡形成[3]。本病发病人群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目前研究到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异常、感染、遗传因素等有关[4]。本病呈慢性经过,病程可达数年至十余年,常有发作期与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并常伴有中毒性巨结肠、下消化道出血、癌变等并发症[5],据有关报道[6]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激活体内凝血系统,易引起微静、动脉,甚而大静、动脉等血管的不通,易致血管舒张功能障碍,肠道黏膜愈合不良,导致症状反复发作,由此可见溃疡性结肠炎易引起血管循环障碍,血液高凝状态是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应用小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越来越广泛。
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解聚制备而成的一类分子量较小的肝素总称。其体内半衰期及抗凝血因子Xa活性的生物利用度均较普通肝素高,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优点有能够抑制肥大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减少出血并发症、抗凝血酶作用减少,可以抑制血小板[7]。本次研究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5周后观察组各项凝血指标PT、APTT、TT、D-二聚体、PLT下降比对照组显著,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数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低分子肝素有抗凝血作用,对本次研究观察发现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各项凝血指标均下降,由此可推断其抗凝血作用机制可能是低分子肝素与抗凝血酶作用较少,凝血指标较小具有良好的抗凝血作用,可以抑制血小板从而减少出血并发症,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综上,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好,能够减少出血风险,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可能与其抗凝血作用有关。
参考文献
[1]阿衣努尔·买提斯迪克,吾尔古丽·阿卜杜来海提,哈木拉提·吾甫尔,等.12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维医异常体液分型的量化诊断入选项专家咨询研究[J].科技导报,2013,31(36):64-70.
[2]霍红,李艳梅,王灿,等.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4,35(14):2209-2210.
[3]宋军民,李卉,李岩,等.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轻-中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10):997-1000.
[4]韩现红,戴新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疾病相关饮食知识、态度、行为及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4):300-303.
[5]刘维新,张绅,任益,等.溃疡性结肠炎及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及其与血管新生的关系[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3):231-234,266.
[6]杨俊,郭金荣,郑长青,等.常见血液检测指标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度及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 (22):2609-2611.
[7]洪惠.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临床效果初评[J].中国实用医药,2015,25(32):71-72,73.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6-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