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疗效的探讨
2016-06-30曾湘骏何健东广州市正骨医院骨伤六区广州510030
曾湘骏 彭 浩 何健东(广州市正骨医院骨伤六区 广州510030)
补肾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疗效的探讨
曾湘骏彭浩何健东(广州市正骨医院骨伤六区广州510030)
摘要:目的:对采用补肾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疗效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钙尔奇D钙片治疗,观察组在服用钙片的基础上加服补肾中药,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将两组疼痛强度和骨密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疼痛强度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57.1%,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以补肾中药为基础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更为有效。
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补肾中药临床疗效
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病因引发的一种骨科疾病,一定单位面积内部的骨量相对减少且骨密度偏低,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出现异常,极容易造成骨折[1]。一般情况下可以将骨质疏松症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以及特发性等3种类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包含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组均属于中医的骨痿症范畴,以中医补肾活血治疗为基础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进行治疗能获得较好的成效,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0例,年龄52~78岁,病程2~15年;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22例,年龄58~75岁,病程3~10年。这两组患者中均排除过敏体质、精神病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和造血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畸形、残疾以及丧失劳动力的患者;在1年内出现骨折和3个月内服用过相关药物的患者;干扰骨代谢等疾病的患者以及由于各种因素没有按照规定用药或者相关资料不全的患者[2]。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两组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采用西医诊断,当患者的BMD值比峰值降低1~2个标准则为骨量减少,而与M=2SD相比较少则为骨质疏松,其临床症状为腰酸背痛和骨痛;采用中医诊断,则是将患者的肾虚和血瘀情况作为基本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腰酸背痛、浑身乏力、容易头晕目眩和健忘恍惚、精神不振、舌淡或者暗紫等。
1.3方法:让对照组每天口服一次600mg钙尔奇D钙片(国药准字H10950029,惠氏制药有限公司),每次两片。观察组在服用钙片的基础上加服补肾中药,以补肾活血汤为主,主要是由熟地、山药、山茱萸、怀牛膝、菟丝子、鹿角胶、狗脊、桑寄生、川断、杜仲、威灵仙以及适量的左归丸等药材构成。该药剂服用量为每天一剂,分两次水煎,分别在饭后温服。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观察[3]。
1.4疗效标准:根据相关指导原则,显效是患者的疼痛症状全部消失,骨密度的检查结果为骨密度提升;有效是患者的疼痛症状显著缓解,骨密度检查显示并无提升;无效是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疼痛情况和骨密度情况均无改变。患者的腰背疼痛程度利用目测类比评分法测定,疼痛的强度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以此分段,由患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记。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两组疼痛强度和骨密度进行对比:将两组疼痛强度和骨密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疼痛强度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骨密度均有所上升,但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参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强度和骨密度值对比(±s)
表1 两组疼痛强度和骨密度值对比(±s)
注:和本组治疗前对比,*P<0.05,bP>0.05;与对照组相比,aP<0.05。
症状 观察组(n=35) 对照组(n=35)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疼痛强度(分) 5.87±1.41 2.43±1.32*a 5.82±1.35 4.15±1.28*骨密度(g/cm2) -3.32±1.11 -3.30±1.12b-3.31±1.07 -3.30±1.11b
2.2对两组综合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57.1%,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参见表2。
表2 两组综合疗效对比[n(%)]
3 讨论
在中医学理论中认为肾虚是造成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们的骨头生长和发育需要依靠充盈的肾中精气,如果肾中精气不足,则会造成骨髓化源不充足,进而使其不能濡养骨髓,让骨骼呈现出脆弱乏力的状况,进而引起骨质疏松,此外中医学还指出血瘀也是引发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一旦形成血瘀,会造成经脉不畅,进而出现疼痛现象,当水谷精微不能得到分散时,骨骼会因此失养,使其脆性增加,继而引起骨质疏松。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原因是患者的肾精不足,因此在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过程中需要以治疗肾虚和血瘀为基础,加以现代科学技术的辅助,达到最佳治疗效果[4]。
综上所述,采用补肾中药结合西药治疗比单纯使用西药进行治疗疗效更为显著,能够更快减轻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痛苦,使其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杨锋,崔学军,王拥军.补肾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1(1):5943-5947.
[2]马少华,马勇.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应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12(5):1490-1494.
[3]姚正凯.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5(7):847-848.
[4]吴薇.补肾活血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探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1(9):60-62.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6-00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