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类应用型人才的媒介素养现状调查
2016-06-30杨艳芳
◎杨艳芳
传媒类应用型人才的媒介素养现状调查
◎杨艳芳
[摘要]本文以山西省高校传媒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考察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水平。在研究过程中,围绕三个方面——媒介使用、媒介信息处理、媒介参与展开。经研究发现,学生具备基本的媒介素养,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有涉猎,但是过分依赖于网络曰二是对媒介的接触基本处于一种自觉的状态,但是程度不高。
[关键词]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媒介素养媒体
作为伴随着多媒体时代成长的现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已经成为他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传媒类人才的媒介素养。目前在国内,有关传媒类应用型人才的媒介素养的研究尚属不多。本文主要围绕媒介素养的三个方面展开——媒介使用,媒介信息处理,媒介参与。
相关概念的阐述
1.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指的是人们获得、处理、参与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将这些信息用于生活和工作的能力。[1]
2.媒介使用。
就是获得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在本研究中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即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获取哪类信息。媒介信息处理考察的主要是对信息的认知,即思考、质疑、拒绝、核实信息的能力。思考指的是受众可以超越信息表面深入挖掘信息背后的观点;质疑是受众可以对信息本身提出怀疑的能力;拒绝指的是受众对信息排斥;相比较前三种参与媒介的方式,核实意味着受众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媒介的能力,即受众需要通过媒介报道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事件的真实性。媒介参与和媒介信息处理相比较进一层,即受众对媒介的参与主动性更强。关于受众参与媒介的方面,主要分为内容广泛,分别是提出观点、新闻内容转载、娱乐报道;动机不一,分别是单纯维权、爆料、公共服务。方式众多,分别是网络留言、短信竞猜、热线电话、点歌、投稿。[2]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考察,媒介参与和媒介素养的前两个方面相比较,都体现出了受众介入信息更加主动和积极。本次调研就是围绕上述几个方面展开,以此来观察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现状。
3.传媒类应用型人才。
传媒类专业,从大的方面界定主要分为大众传媒、新闻、营销广告、媒体发布和创作表演五个方面。由于本研究主要针对地域范围是山西省高校中的传媒类:校,所以也就决定了本次调研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大众传媒、新闻和广告三个方面。应用型人才指的是可以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具有充分实践经验的人才。
综上所述,所谓传媒类应用型人才即是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大众传媒、新闻、营销广告、媒体发布和创作表演专业的大学生。
问卷调查的阐述
本次调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共发出问卷414份,收回414份。问卷调查主要围绕媒介素养的三个方面,共提出了十个问题。问卷调查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并且提前告知了参与问卷调查的人员本次调查的目的。所以本次调查是在自由、明了的基础之上展开的,因此确保问卷调查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媒介使用的调查
针对媒介使用方面,本次调查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哪些?(A报纸B广播C电视D网络);二是你一般会关注哪些类型的信息?(A时政类B娱乐类C民生类D社会类),上述两个问题可以多选。
针对第一个问题问卷显示的结果是:单独选项中广播占到3.22%,报纸6.12%,电视9.02%,网络14.29%;选两个及两个以上选项的占到67.35%。
针对第二个问题问卷显示的结果是:单独选项中时政类占到2.57%,娱乐类27.76%,民生类3.63%,社会类14.67%;选两个及两个以上选项的占到51.37%。
综上得出的结论是:信息获取渠道具有复合性,同时也兼具时代性。这样的特点体现出传媒类学生善于利用多种媒体获得信息,并且体现了大学生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获取信息内容多元化。目前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传媒类大学生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吸取多种类型的信息,并且偏爱娱乐类的信息。
媒介信息处理的调查
媒介信息处理方面,围绕思考、质疑、拒绝、核实报道四个方面设计了四个问题:一是你会思考报道中所提出的观点吗?(A会B不会C不一定);二是你会质疑报道中所提出的观点吗?(A会B不会C不一定);三是你会拒绝接受报道中所提出的观点吗?(A会B不会C偶尔);四是你会核实报道的来源吗?(A会B不会C偶尔)。
针对第一个问题调查的结果是:会思考报道的观点占到79.59%,不会思考报道的观点占到20.41%,不一定的占到0%。
针对第二个问题调查的结果是:会质疑报道的观点占到73.47%,不会质疑报道观点的占到26.53%,不一定的占到0%。
针对第三个问题调查的结果是:会拒绝接受报道观点的占到61.22%,不会拒绝报道观点的占到8.16%,偶尔的占到30.61%。
针对第四个问题调查的结果是:会核实报道来源的占到8.16%,不会核实报道来源的占到83.67%,偶尔的占到8.16%。
综上得出的结果是:传媒类学生会主动进行信息处理。从上述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专业特性决定了他们的媒介信息处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媒类学生处理信息的主动性不足。从第四个问题可以看出,他们不会核实报道来源的人数占到了大多数。这体现了大学生会选择自己易接近的问题,避开不易解决的问题。
媒介参与调查
关于媒介参与,围绕内容、动机、方式设计了四个问题:一是你参与过相关报道的讨论吗?(A会B不会C偶尔会)方式是什么(开放型问题);二是你参与相关报道讨论的动机是什么?(A单纯维权B爆料C公共服务)三是你会将你感兴趣的报道内容传播出去吗?(A会B不会C偶尔会);四是如果你发现媒介报道的内容是失实的,你会做出更正吗?(A会B不会C偶尔)。
针对第一个问题调查的结果是:会参与讨论的占到59.18%,不会参与讨论的占到32.65%,偶尔参与讨论的占到8.16%。参与讨论的方式包括:微博留言、贴吧、论坛占到88.23%;现实中的人际交流占到11.77%。
针对第二个问题调查的结果是:维权占到65.23%,爆料占到20.26%,公共服务14.51%。
针对第三个问题调查的结果是:会传播的占到91.84%,不会传播的占到8.16%。
针对第四个问题调查的结果是:会更正的占到83.67%,不会更正的占到16.33%。
综上得出的结论是:传媒类学生媒介信息参与度高。过分的依赖于网络。
现状及解决办法
通过上面的分析,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媒介素养,但是也存在以下的问题:
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有涉猎,尤其对于网络新媒体具有出色的驾驭和使用能力。这一特点与当代独特的媒体环境有关系,但是对于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和广播的利用率均较低。这样的话,极易导致他们获取虚假和不可靠信源的信息的几率加大。
传媒类学生对于媒介信息处于一种自觉的状态,但是程度不高。也就是说,传媒类应用型人才的媒介素养的提升不是依赖于自己已有的媒介经验,而是依赖于特定的媒介理论基础之上的。所以,他们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就会有意识的去辨别信息的来源以及真实性,并且会更好的去利用媒介资源。但是由于一定程度上,获取信息的来源存在困难,他们就会去逃避,这也是需要亟须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是: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课堂是提升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场所,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相关课程提升他们的素养,尤其是一些概论性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多举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从而使他们面对媒介时有正确的认识。
营造良好的校园媒介文化氛围。在高校中,广播和校园电视台是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传统媒体,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传递正确的信息。同时,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聘请一些传媒业界的专家学者,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一些有关媒介批评的讲座,宣扬积极向上的内容,贬斥不良的社会现象。
结论
传媒类应用型人才是以后传媒业界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媒介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全社会传媒业的发展水平。本研究着眼于目前应用型人才在媒介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上相关的解决意见。总之,只有通过学生个体,课堂、学校的三方联动才能切实提高能力,从而为以后传媒业的发展贡献他们的力量。
注释:
[1]F.r.利维斯、丹尼斯·汤普森:《文化与环境:培养批判的意识》,1933年版
[2]周葆华、陆晔:《从媒介使用到媒介参与:中国公众媒介素养的基本现状》,《新闻大学》2008年第4期
(山西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