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媒体的深度意识
——以《搜狐电视月刊》为例
2016-06-30王炜
◎王炜
浅谈网络媒体的深度意识
——以《搜狐电视月刊》为例
◎王炜
[摘要]网络媒体的优势不仅在于快捷和海量,独有的网络表现形式也有利于深度报道的形成,《搜狐电视月刊》以电子杂志的形式,坚持对于电视行业的多层次深度展现,形成了独有的报道风格和优势,为网络媒体探索深度报道提供了一个典范。
[关键词]网络媒体深度意识
网络媒体自诞生以来,就一直被认为是肤浅阅读的代表,网络上的信息大多是碎片化、即时性的,网络的最大优点便是迅疾和快速,能够在新闻更新的速度上最大程度的打败传统媒体,而当谈及传统媒体相对于网络媒体的优势时,经常会被提及的一点是在深度报道上传统媒体更有优势,现在这一点共识在逐渐被打破,网络媒体因为在采访权和采写力量上远远不及传统媒体,所以在传统的深度报道上确实处于劣势,但是网络媒体面对海量信息,从特别的角度切入,对信息进行多层次、全方位、有见地的整合,使得网媒开始具有了自己独有的深度意识。
这种深度意识带来了一些独具特色的网络栏目,其中搜狐娱乐出品的《搜狐电视月刊》便是其中一个,它好比是一个电子杂志,先有极有洞察力的选题策划,它们大多是这一个月内电视行业的热点,然后通过层层深入的深度解析,再结合平易近人的网络表现形式,打造出既有深度又有阅读快感的网络新闻产品,并成为频道的品牌栏目,塑造了有品位有格调的网络媒体形象。
《搜狐电视月刊》的成功之道
1.紧扣热点的策划。
《搜狐电视月刊》首先像一个杂志,它的表现形式也是电子杂志式的,但它并非像一本杂志那样包含有很多内容,它每期只有一个主题,也就是说,它相当于一个杂志的封面报道。众所周知,杂志的封面报道最重要是选题,选题需要有特色,能够在同类杂志中独树一帜,这需要对行业的精深了解和犀利的批判眼光,而这一点,正是《搜狐电视月刊》的优势之一。以下是该月刊近8期的选题(见下表)。
《搜狐电视月刊》的选题,首先是时效性很强,这是新闻选题的一个基本规则,尤其是对一份电视月刊来讲,荧屏上每天都在发生新变化,一份月刊需要追踪这些动态,将最新的变化传达给读者。比如《匆匆那年为网剧正名》这一期,由头正是《匆匆那年》的上映,这一新闻的价值首先在于这个剧上映了,其次是它打破了原来人们对于网剧的印象,《搜狐电视月刊》及时把握住了这个事件以及事件背后的意义,可谓是一次成功的选题。
而每到年末的盘点和年初的前瞻,更是充分体现了选题的时效性和抓热点,这种盘点一方面具有实用性的功能,很多读者或许没能及时追剧,或者是想了解新一年有哪些值得看的好剧,盘点可以满足读者的这种信息需求,由此,盘点也变得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归纳综合,而是有主笔自己的深度眼光在里面,哪些值得哪些不值得,网络杂志由此获得了一种深度意识。其次是可以使读者对于这一年的好剧有一个超越感性的认识,读者看剧不仅仅是获得娱乐,他们可能更希望获得一种关于电视剧的理性认识,盘点正好可以满足这种深度阅读的需求。
有思想的阅读是深度意识的直接体现,而《搜狐电视月刊》的选题及其策划,正极好地体现了网络媒体的思想性,以《中国爱情偶像剧四大家》为例,偶像剧是电视剧市场上一个极为常见的品类,也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尤其是女性受众的眼光。而偶像剧同时又是一个极为市场化的剧种,为了使得受众对于偶像剧的制作方式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本篇的主笔从偶像剧的制作模式入手,将偶像剧分为四类——合拍剧、内地剧、台湾剧、琼瑶剧,类别切入非常准确而犀利,同时在内容中作者对于四大类剧种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包括内容、制作团队、制作方式、优越点及其原因、可以改进的地方都进行了分析,比如称琼瑶剧的特点在于纯情+雷人,都很犀利。
深度还表现在知识的面上,同样是上面这一期,作者在分析了内地市场上这四个剧类之后,还将眼光扩展到了全球,分析了香港、美国、日本、韩国等地方偶像剧的特点,显示出很宽广的知识视野和犀利的批判眼光,内容详实,分析深入,很值得一读。
2.层层深入的报道。
所谓深度报道,是相对于一般新闻报道来说的,一般的新闻是一种短新闻,重点是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而深度报道则深入到事情的表象深处,去触及到事情的本质,它体现了报道者对于事情本质的认识。
深度报道一度被认为是传统媒体的最大优势,但是在像《搜狐电视月刊》这样的新媒体产品出来之后,这种观点恐怕是可以商榷的了。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虽然的确体现了对于事物本质的深刻认知,但是由于受版面限制,它的信息是经过精简化了的,而网络媒体则不同,它既可以采用传统媒体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化认知,同时又由于网媒的海量特征,它可以将背景资料、相关采访等各种各样的内容全部展现在一起,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拓展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知,同时在编排时又体现了一定的逻辑结构意识,这种层层深入的报道,使得读者对事物的认知度大大拓深了,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以讲中国情景喜剧的这一期为例,它的内容具有不断深入的逻辑性,体现了编辑对情景喜剧这一事物的深度认知,它依次讲述了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史、情景喜剧的现场观众、中国情景喜剧的四大流派、中国七大笑星,这样一来,有关情景喜剧的好几方面内容都被整合在了一起,彼此之间又构成了严密的逻辑联系,读者获得了极为全面又富有深度的知识。
3.多样的表现形式。
相较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一大特点便是表现形式更丰富,传统媒体囿于载体和篇幅的限制,表现形式比较单薄,只有印于报纸上的文字这一种,而网络媒体则不一样,首先它没有篇幅的限制,可以尽可能的扩大信息量,其次是网络媒体的表现形式更丰富,它可以使用传统媒体的一切表现形式,比如消息、评论、访谈等,同时又可以用网络新颖的形式将这些文字以更鲜明的特点表现出来,既能全面地展现事物的特点,又有充分的阅读快感,带给读者知性和娱乐的双重体验。
《搜狐电视月刊》最常用的文字形式是评论和访谈,评论往往是一篇较长的对于主题的综述,夹叙夹议,重点是将作者对于这一题目的见识表达出来,具有极强的个人性和主观性,这种表达方式是典型的网媒特征,因为在传统媒体上,评论和新闻一般都比较短小,无法对一个事物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而在网络上,作者可以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对一个主题进行综述性报道,相较于传统媒体的短小和浅陋,这种综述充分体现了网络媒体独有的深度意识。同时,这种综述虽然带有极强的个人色彩,但是并不是偏见,作者一般都是站在较为客观中立的立场上,对事物做有见地的原创性的分析,在展现思想上的深度的同时,也体现了网络媒体高雅独立的新闻品位,这也是深度的另一种体现。
其次,《搜狐电视月刊》善用访谈,这种访谈一般都是与该主题有密切关系的人物,比如《一剧两星催化编剧新时代》这一期,访谈的对象便是著名剧作家刘和平,而在《匆匆那年》这一期中,作者访谈了导演、编剧和制作方,与这些人物进行直观的访谈,可以更好地拓展主题。同时访谈的文字形式是一对一的问答,这种形式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展现被访者的观点,使得阅读体验更为鲜活,另一方面,文字对答的方式也避免了直接叙述的枯燥,阅读趣味更浓。
在访谈的使用上,《搜狐电视月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叙述的方式展现被访者的观点,另一种便是前面分析的对答式,第一种方式是综述的另一种变体,一般用于月刊的主体文章,因为作为主体文章,用对答式会显得过于单薄。而对答式一般用于综述性文章的后面,对整本月刊的形式给予平衡,使得阅读更加活泼。
上述分析的是《搜狐电视月刊》的文字表现形式,而在网络载体的表现形式上,《搜狐电视月刊》做得也十分活泼,它的主要表现载体便是电子杂志,其形式首先是非常方便阅读,在阅读时和一般纸质杂志的形式基本一样,有封面有目录页,可以一页页翻页,非常方便,同时它又有不同于纸质杂志的网络形式,比如目录页处于最左边,清晰明了,无论希望到达哪一页,只需要点击目录页即可,这是纸质杂志达不到的便捷性。
《搜狐电视月刊》的启示
1.网络媒体需善用整合效应。
网络信息的一大特点便是海量和碎片化,从表面看来,这种信息泛滥的情况带来了很多信息垃圾,读者容易迷失在海量的信息中,这也导致了网络媒体的盲目和肤浅,看上去,网络媒体十分发达繁荣,每天都在产生海量的信息,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些信息大多数对于读者又没有什么启示性的意义,仅仅是一种信息的泛滥。
面对这种情况,网络媒体要改变自己肤浅和表面化的印象,就需要善用整合效应,整合的基本原理是用自己独到的洞察力对海量信息进行分类和提炼,赋予这些杂乱盲目的信息一种秩序和意义,它的根源在于新闻的思想性,网络媒体需要学会做有思想的新闻,而《搜狐电视月刊》正体现了这种思想对于信息的切入,以《中国偶像剧四大家》这一期为例,偶像剧一向是关注的热点,关于中国的偶像剧也已经有了很多的报道和分析,但是它们都是凌乱缺乏联系的初级信息,而《搜狐电视月刊》的编辑以独到的洞察力对于这些信息进行了整合和分析,将偶像剧的现状和市场做了一个条分缕析的解剖,读者读后会感觉以前获得的信息都变得更加清晰了,对于偶像剧已经不再是一种娱乐化的被动接纳,而是对这一剧种和市场获得了一种理性的认知,这就是思想的力量,也是网络媒体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2.网络媒体需要品牌栏目。
在网络媒体初创阶段,仅仅凭借时效和新载体的优势,网络媒体就可以获得极为快速的发展,而现在市场进入了新阶段,读者的阅读趣味在不断变异,网络媒体需要应对新的竞争态势,而建立自己的品牌栏目便是其中一种。
优秀的品牌栏目可以最大程度的吸引受众眼光,达到推广网站的目的,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读者已经厌倦了海量的浅层次信息,他们急需要一些带有思想性的信息阅读,而品牌栏目正可以满足这个需求。现在网络媒体上的信息是高度同质化的,经常是这家网站有,别的网站也有,网络媒体因此无法形成自己独特的信息特质,从而留住读者使其成为忠实用户,而有了具有一定深度的品牌栏目,读者在这里获得了其他地方无法获得的信息,他们自然会成为一家媒体的忠实粉丝,这种栏目、网站与读者之间信任和情感的建立,是品牌栏目独有的竞争优势。
3,网编需向专业精深化发展。
网络编辑这个职业是伴随着中国互联网诞生而诞生的,在很长时间内,这个职业的美誉度并不高,人们普遍认为网络编辑仅仅是一个传统媒体内容的搬运工,只是复制粘帖,它高度依赖于传统媒体的内容,而自己并不生产内容,这一点在事实上是正确的。但这只是网络媒体发展初期的特点,在这个时期,网络媒体因为其独特的媒介特征,在市场上异军突起,网络媒体市场竞争还不够激烈,网媒只需要搬运传统媒体的内容到网站上,便可以利用其快捷便利的特点形成竞争优势,吸引到目标读者。而网络编辑,正是这一过程的操作者,网络媒体的状况决定了网编的搬运工角色,他们不需要也没有平台去进行原创,而这一点,不仅制约了网络编辑自己,也制约了网络媒体本身的发展。
而在网络媒体发展到新阶段时,这一情况显然已经不再有存在的空间,传统媒体在创新,而更激烈的竞争来自网络媒体彼此之间,互联网发展到了新阶段,网络媒体需要更新换代,同时读者的阅读趣味在改变,很多人已经厌倦了碎片化和庸俗无聊化的网络新闻,因此网络必需为读者提供新的新闻产品,这也对网络编辑本身提出了挑战。
为了应对竞争和读者的新需求,网络媒体需要提供更多的深度新闻产品,而要达到这个深度,则必然要求网络编辑向专业和精深化发展,网络编辑不能再当万金油,无论到哪个频道,都只把信息搬运过来即可,相反,他们必需像传统媒体的记者那样,有自己特殊的领域,并在这个领域积累丰富的知识,达到独到的认知。
以《搜狐电视月刊》为例,月刊上的每一篇文章,其独到的分析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是无法达到的,对于业界人物的采访也需要人脉的积累,这些都对网络编辑的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只有在职业素养上向传统媒体学习,培育自己的专业知识,才可能在某一领域成为专家,为自己打开新的职业空间,也贡献给读者更具深度的精神产品。
(襄阳日报社汉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