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策略研究
2016-06-29董维娜
【摘 要】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种思潮广泛传播和多元文化之间相互碰撞等多种原因,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受到深刻影响。本研究从加强自我教育、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优化教育环境四个方面探寻当代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策略。
【关键字】自我教育 教育理念 教育方法 教育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82-02
当前,部分大学生表现出学习功利性凸现、学习态度消极、创新意识不强、学习效果不佳等现象,这些情况表明,当前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已经表现出了紧迫性和复杂性等多种特点。
(一)加强自我教育
1.坚定学习信念
学习信念是对学习的理解,直觉认识,自主确认并信奉的一种基本假定;学习信念包含有学习认知和学习情感的成分;学习信念是在教学环境中产生的,是对学习过程的各个要素各个维度的自我认识。[1]在坚定自身学习信念的过程中,当代大学生应该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加强自身认知教育,大学生的学习价值观认知是学习信念形成的基础。学习价值观认知是对学习本身的规律性、科学性的认识与理解,没有深刻的学习价值观认知,信念便丧失了存在的条件。因此,培养学习信念,首先应该重视学习价值观认知教育,着重从学习本身的规律性和科学性着手。第二,加强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寻找学习信念与动力。
2.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在需要基础上,表现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者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而学习兴趣是引起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2]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稳定的兴趣时,那么他会积极主动地从事这种活动,积极探索,大胆地探索事物的实质,推动这种活动进一步发展。一个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他在学习过程中会聚精会神,甚至会达到迷恋的程度。反之,则不然。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学习兴趣。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第一,树立远大理想,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兴趣有三种:有趣、乐趣和志趣。[3]其中,志趣是与人的信念和理想相联系的,它不像“有趣”那样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任何工作总不可能像听音乐那么轻松,只有树立远大理想的人,才能克服挫折,接受那些乏味的东西,对学习永远保持浓厚的兴趣。第二,善于自我反馈,在学习中哪怕取得微不足道的成绩时,也要及时肯定自己,进行自我强化,把成功与愉快的体验结合起来,这有助于培养和巩固自己的学习兴趣。第三,创新学习方法,尽量在教师的辅导下,使自己转变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境界。
3.端正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则是指学生作为学习者对待学习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是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的一种内部状态。它是由认知、情感和意志三因素组成的一种互相关联的统一体。[4]254促使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提升自己对学习的认识。首先要形成准确的认识、良好的态度才能养成。如果我们对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没有正确的认识,那么学习目标也会变得模糊,不努力学习,因而学习态度也是消极的;第二,培养自己对学习活动的情感偏好。一般而言,我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感兴趣的东西总是持积极的态度。当我们热爱学习并能从学习中得到一种满足感时,我们的学习态度就是积极的;第三,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去。
(二)更新教育理念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因为,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的是尊重人、关心人、教育人、并将其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关注人是目的、人是关键、人是主人是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学习价值理念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人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和社会需要而不断进行学习活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把已获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应对问题的智慧,学会运用感性、理性以及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思维方式体验人生。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1994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教育会议所采纳的定义是:“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地愉快地应用它们”[5]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下,当代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坚持终身学习理念,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确立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终身发展目标,使其贯穿于大学生的一生,持续的促进大学生的学习价值观朝积极方面迈进。第二,创新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自我修正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进行反思与修正,选择有利于促进自身与社会发展、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第三,大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时间都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因此,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要利用大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使大学生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方面实现有效发展。
3.树立个性教育的理念
个性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扬长教育,而不是补短教育。我国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往往强调主流学习价值观,忽视个性学习价值观,造成大学生学习倦怠,缺乏学习动力与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要充分尊重个性化发展、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教师不仅具有自由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学习价值观,而且要创新评价体系,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情绪等炼成的最复杂的合金,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落脚点,更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方式。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只有因材施教,以学生的具体存在为出发点,按照他们自身成长与发展规律,科学设计教育内容,采用有效地方式,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价值观与学习方法上都可以自主选择,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三)创新教育方法
在传统教育方法基础上吸纳以下几种方法以更好的促进当代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
1.无意识教育法
所谓无意识教育法是一种不为受教育者自觉意识到的教育方法,它是通过创设一定的环境和氛围,使置身其中的个体受其熏陶、暗示、启迪和激励,潜移默化中达到学习价值观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方法,无意识教育法,又被称作隐形教育法。[6]
所谓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中的无意识教育法,主要是通过对处在各种环境当中的大学生的感染和影响从而使大学生在无形中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无意识教育法在大学生学习价值观的有以下几点:第一,要有意识的隐藏教育目的,使得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以更好地发挥。无意识教育法讲求潜移默化、耳濡目染、重在启迪大学生的思维、旨在培养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第二,要注重环境建设,发挥环境的重要作用。在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环境建设,主要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的创设,使得大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中习得学习价值观的内容。上述几方面环境凝聚了不同的学习价值观,融合成一种动态文化教育环境,其主要目的是建构一个客观的价值认同空间,使大学生能够亲身体验、认同其中内含的不同的学习价值观并形成相应的情感体验、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2.网络教育法
所谓网络教育法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7] 213在将网络教育法运用于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如下问题:第一,要提升教育者自身素质。人是管理网络的主体,因此,在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中,教育者对网络的了解、掌握、应用以及其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络教育法是否有效。因此,教育者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充分认识并熟练运用网络这一新的学习价值观教育方法和技术。第二,要注重联系实际。教育者要走进大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当中,准确了解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问题要在前期准备的前提下,有目的的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通过对思维的实际了解和探究,对问题进行客观分析,着力开展具有针对性、吸引力的引导。如果不能实事求是地使用网络信息,片面地使用网络信息那就会与教育基本原则相违,这会对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有负面效果。
3.价值澄清法
所谓价值澄清法是指教育者在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其所生活的社会、团体、学校、周围的价值观进行理性思考和审慎的分析、判断、评价 ,在价值澄清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选择以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观。[7]213将价值澄清法应用于大学生学习价值观教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要确立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体地位,发挥教育者的指点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把大学生置于主体上,要注重他们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运用一些别样的途径与方法,帮助他们澄清自身学习价值观。第二,确定正确的学习价值澄清和遴选标准。尽管我国正处于价值观多样化的状况,但是,主导性的价值观标准是存在的。正是因为多元的价值取向的存在,才必须具备一个一元的价值观。为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学习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就要传授给大学生价值澄清和遴选的标准,使他们的价值澄清和遴选具有方向性。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卢丽君.我国大学生学习信念的实证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3:12.
[3]朱平莉.当代大学生学习观研究——以海南大学为例[D].海南:海南大学,2012:8.
[4]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3.
[6]何齐宗.当代教育新理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21.
[7]王岩.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方法创新[J].产业与科技,2013,12 (18):213.
作者简介:
董维娜,汉,女,陕西咸阳,长安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