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2016-06-29付晖
付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75-02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表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取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语文教学在新课标要求下要建立民主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学习氛围,教师、学生平等参与双边活动,有师生之分,无尊卑之别;教师学生平等地交流思想,讨论问题,鼓励学生见仁见智的质疑、反驳,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合作探究,才会有发现、有创新,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学习,创新认识一定得到激发和培养。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觉实践,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我以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会促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营造一个新奇的气氛,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教师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挖掘教材内涵,对教材内容进行精细的加工处理,运用艺术的开篇,形象的表述,引人入胜的讲述,扣人心弦的发问等,诱发学生的兴趣;还要充分利用教学辅助设施,如多媒体教学、语音室、微机室等,通过直观的图画、动听的音乐,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眼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新奇和震惊。”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不断改变授课方法,以求新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二、创设宽松的环境,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
激发学生自主意识的关键是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育出求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释放出巨大的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导”不是“讲”,这就强调了学生是主体,为了保证主体的活动,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利用语文教材的特点,把握学生的心理,使是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巨大的潜能,产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去自读课文,积极思考,主动质疑,分清已知和未知。在教学中,教师也应以平等尊重的姿态,用商量讨论的口吻,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对具有不同答案的同学应该有让他们充分陈述自己理由的机会,即使学生的答案不正确,也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或在教师和其他同学指导帮助下进行,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重新认识发现。
三、训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我恰当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很好的培育了学生不断探究的能力。合作学习是从学习的组织形式的角度对学习的分类,相对于个别学习,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和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好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探究赋予学习者以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者通过独立深入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放飞创新的翅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目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的培养。创新思维主要表现在思维敏捷灵活,能够多角度多维度的看问题,能独立思考,不盲目从众,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创新个性主要表现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敢想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开辟新的领域,创造出新的天地。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朱熹说:“读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这些都告诫人们求知要深思质疑,标新立异,才能有所得。质疑要从本质入手,提高质疑的质量价值;标新立异就是学会独立思考,另辟蹊径,敢于向权威挑战。老师对学生的质疑,各抒己见,应给予充分肯定,允许他们畅所欲言,而不是硬性的把自己当意见强加给学生,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时刻要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来造就一批批更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