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于积累,提升素养

2016-06-29高辉苑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文本生活

高辉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61-02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学会积累,善于积累是中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形成良好语文素养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积累语文知识,达到提升语文素养呢?本人根据自己的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课内语文知识的积累

1、重视课前积累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习惯于知识灌输,不重视学生的自由思考。要改变这一弊端,我认为很重要的方法之一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加强学生自主积累的意识。首先是利用工具书,扫除课文的字词障碍,包括准确读音、辨析字形、理解词义,领会用法等;其次是查找有关资料,熟悉文章内容,理清层次结构等。前者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牢固识记字词,更有利于养成翻检工具书的良好读书习惯。后者不仅有利于发现学习疑问,更有助于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把握课堂积累 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教起着指点迷津的作用;学生的学的过程应该是穿云破雾,登堂入室。师生之间就这样在沟通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尤其是学生在充分思考中,需要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和主题。自己认为已经懂得的地方要虚心听取老师的讲解,自己认为没有懂得的地方,更要多问个为什么,这就是质疑精神。积累语文知识的过程,有时候就是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囊括了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三大文体。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习文本时,抓住文体特点。如记叙文的要素、结构、表现手法等,说明文的说明语言、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议论文的要素、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学生通过课堂上的文本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并由理性知识指导自己的学习实践。在这样的往复中,不仅得到了对文本的深入领悟,对各种文体特点也得到了深刻理解。由此可见,课堂积累,对丰富语文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课后积累 引导学生知识转化

从语文科考试角度来看,相当多的考试内容是来自课外,但这也不是说,课内的知识没用处,而是说,考试需要学生用课内知识来解决课外问题。这就要求在理解文本基础上,进一步对知识的升华和创新,即重视文本的迁移,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课本知识的积累,往往就是一种提升语文能力的工具和途径。为此,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应及时温习,保持记忆,并配合老师的指导,适当做一些练习题,以加强知识的巩固,运用和迁移。对于其中的某些文段,甚至整篇文章,应多读,甚至背诵。

中学语文课本经过了许多专家学者对无数的语文素材的筛选,编订,每一篇成功入选的文章都浸透着编修者的心血。一些经典文章,甚至成为了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语文课本,从整体上看,应该是我们民族文学,或者说是文化的精华体现。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忽视课本知识的积累。当然,切实有效地提升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又不能局限于课本,还需要树立大语文的理念,进行课外积累,把视野投向课外阅读和社会生活。

二、课外语文知识的积累

1、广泛阅读 随手摘录 及时梳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阅读和创作的因果关系,唯有读书万卷,才能下笔有神。语文水平高的学生,往往就是爱好阅读的人,尤其对课外读物进行了广泛的涉猎。可见,广泛阅读是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这里所说的课外读物,除了中外文学名著,还有适合学生阅读的史学,哲学等读物。就是工具书,如果能经常翻一翻,也能获取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受益匪浅。另外,各种各类报刊,及时反映了社会面貌,培养阅读报刊的习惯,有助于学生把握时代的脉搏。

在广泛阅读的同时,应该养成随手摘录的习惯。“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古今中外的许多有成就的名人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这点。语文知识积累多了,可能会显得杂乱无序,这时候,应着手及时梳理,通过一番重新的理解,鉴赏,在分析,综合,比较基础上,分类整理,重建知识积累库,真正转化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2、热爱生活 融入社会 用心观察

语文知识的积累要避免只着眼于书本,还应该从社会生活中摄取营养。“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广阔的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倡导一个人应该热爱生命,其实就是热爱生活。可能有人会说,中学生的社会阅历浅,生活范围狭窄,感觉单调,枯燥,但这不能作为偏废从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的理由。其实,中学生的生活中不凡丰富,精彩之处。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有语文。中学生应该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去接触不同的人和事,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为此,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也应该体现生活化,社会化,即把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如何从社会生活中寻找语文知识,让生活和语文融会贯通,从而更好地促进语文能力全面发展和提高。从家到学校,两点一线,几乎是学生生活的全部,很多学生都写过放学路上或者上学路上之类的作文,相当多的学生会写到路上的车祸。于是,会让人以为求学路上如何的危机四伏,险象环生,会让人为学生的安全提心吊胆。可是,有位学生却是些路上经常遇到的一对拾荒的老年夫妻。他们拉着一辆板车,当板车空着,或者破烂很少时,丈夫会让妻子坐到板车上去;当板车上破烂很多时,他们会一个前拉,一个后推。他们躬身前行的情景,让这位学生理解了什么叫相依为命,相濡以沫。这位学生的悲天悯人,对社会底层的同情,跃然纸上。其实,其情其景,就是有足够阅历的人也会感到震撼。显然,对生活的独具慧眼,发现生活的真善美是这篇作文成功的关键。

3、感悟积累 勤于练笔 学以致用

有人说,语文知识积累是学生在汲取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的基础上,经过选择思考,贮存进而内化为语文能力的过程。这种内化的过程,应该指让学生把积累的语文材料经过一番自我感悟,把具体的语言材料与具体的人和事联系起来,真正理解语文材料的内涵,这样在以后的语文实践中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自我感悟的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多读多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多了,读熟了,甚至背下来了,语文材料自然会深刻铭记在脑海里,语文材料的内涵在反复咀嚼中,也自然会心领神会,以后在解决相关语文问题时会迎刃而解,而写作相关作文时,也可能获得灵感,材料信手拈来。

学以致用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最终目的,否则,积累就失去了意义。无论是书本上学到的还是生活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其目的都在于指导实践,即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阅读时,除了抄录,还可以做批注,写心得体会、札记、杂感、随笔等,这是对所读语言材料加深记忆,也是对原材料的进一步理解和思考。

语文学习离不开语文知识的积累,积累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语文知识积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的主动和积极行动,更需要付出耐心和毅力。作为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切实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积累,帮助学生认识到积累的重要性,指导积累的方法和技巧。荀子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语文学习中,只有“积硅步”,才能至千仞知识高峰,只有“积小流”,才能成就知识海洋。语文知识积累的厚度决定了语文成绩和水平的高度。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文本生活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