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06-29李杨
李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185-01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热门词汇,大家争相研讨,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其有效性呢?下面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粗浅体会与大家作一个交流。
一、重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实施建议之一。教学情境对儿童而言具有较强的情感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及所要探究的知识密切联系的情境,增强他们参与探究活动的激情,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编儿歌。出示: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3只青蛙3张嘴,6张眼睛12条腿……请学生编出无数只青蛙的儿歌。学生发现应用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数,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编出: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在本节课中,教师借助了学生耳熟的儿歌,组织了一个续编儿歌的活动,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能够看出,学生很喜欢这个活动,所以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重视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有效的教学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生长”新知识。
如教学《比例尺》。学生已有了比的知识和对地图、平面图的了解,在学生很容易地在纸上画出同样大小的三角板后,通过比较,得出“图上的边长:实际的边长=1:1”;然后问:“你能把一个长50米,宽30米的篮球场同样大小的画在纸上吗?”学生面面相觑,小声议论着。有的在思索,有的边摇头边说:“篮球场太大,纸这么小,画不下——”这时,我慢慢地说: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地图是怎样的?很多学生马上意识到什么,露出了微笑。于是他们在我没进行任何讲解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学过的比的知识,把它的长和宽缩小若干倍,又借助生活中的相关经验画了起来,很快就有的同学画好了——“比例尺”的概念自然生成。
由此看出,只有当学生已有的经验被唤醒,并把所学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才会有真切的体验,才会产生有效的学习。
三、重视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从而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我把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沙子、水“推”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通过探究、交流,发现规律,生成圆锥体积公式;继而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计算用沙子随机堆出的圆锥体的体积——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面对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要使他们乐于接受,能主动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是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身体力行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主动地发现知识,有效的建构知识。
四、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自主探索”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相对于被动接受和机械学习而言的。由于儿童的知识与经验都比较少,有时不能意识到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因此他们的自主探索不可缺少教师的指导,只有在教师建设性的指导下,才能促使他们形成科学的观察、操作、思考、探索的能力,提高探索活动的实效性,进而促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则是通过合作交流发现、解决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精心设计问题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在区分大小月时,我就根据板书向学生提出,你看着我们刚才的观察结果,你想说什么?有的说31天的是大月,也有人说小月以及平年、闰年等知识都从学生口中讲出来,再通过思考什么是闰年呢?引发学生的一阵骚动,在通过合作探究交流,争辨获得有关的新知。这样既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巩固知识,又通过合作交流感受到这其中蕴含着的数学哲理。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相机设置合作学习。
五、重视评价的有效性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不断反思教学实践,更新教学观念,也需要师生融洽的合作,恰当的评价。这里的评价,既有教师与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有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师生通过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不足并纠正错误;通过相互评价,发现并肯定对方的优势,形成评价与教学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六、重视学习情感的有效性
课堂中营造教学的和谐性,建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我们呼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拥有积极而亢奋的情感。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返古教学。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