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让学生情有“读”钟,情在“读”中

2016-06-29陈丽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钟子期伯父范读

陈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70-01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 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对学生的朗读要多加指导。那么,究竟该如何指导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范读,让低年级学生有样可学

所谓范读,就是示范性的朗读。范读是朗读训练的一种方式,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低年级学生的语感还没有成熟,如果由着他们去读,对他们今后的朗读有很大的影响,就容易出现唱读、顿读等现象。低年级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因此,范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朗读,更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和情感美。

1、教给读书方法,让学生会读

低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朗读,不知道什么才叫朗读,所以,他们往往只会把生字连起来机械地读,这时候,作为老师,就要教给他们基本的朗读方法,告诉他们句子和句子,段落和段落之间要有自然的停顿。但是,究竟要停顿多久才合适呢?学生还是不太清楚,这时,我就告诉他们,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是心中默默数,数完“1、2”的时间,自然段和自然段之间是数完“1、2、3”的时间。刚开始,学生有一定的困难,慢慢地,学生就掌握了停顿的方法,能正确停顿了。但是,朗读仅仅学会停顿是不够的,所以,还要教给学生读好轻声、儿化和各种句子的语气的方法,这些方法光靠讲是不行的,教师要作必要的示范指导,这种示范指导无论是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一般来说,当学生练了几次都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范读,如:你们听听老师这么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认为哪种最准确?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他们在教师的范读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

2、让朗读能力强的学生的朗读,其他学生模仿。

一些比较平淡的句子、古诗的朗读等,我一般都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范读。在学习《悯农》这首诗时,初读古诗后,请了两位小朋友来读,读得还算流利,但没有古诗的味道。我就又请了一位平时朗读得较好的学生来读,这一学生的朗读赢得了全班小朋友的掌声,我便借机说:“××小朋友读诗时真像一位诗人,赢得了全体小朋友的热烈掌声,那你们也能这样来读读这首诗吗?自己先试试,也可以请同桌小朋友听听。”一分钟以后,学生纷纷举手,都想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站起来展示的学生的确读得不错,都能读好诗的节奏。

3、教师亲自范读让学生听,更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那极强的向师性驱使他们去模仿教师,教师的一颦一笑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激情的朗读是引导学生进入语文情感世界的一条捷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非常注重自己的范读。在学习《小池塘》一课时,学生们都提到“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这句话比较难读。在检查朗读中,学生都没有读好。见此情景,我就对学生说:“这句话真的好难读,把我们班这么多小朋友都给难倒了。兰老师也想试试,行吗?”当我一读完,学生们忙着练开了。可见,我的朗读被学生所接受,而且也激发了他们的朗读兴趣。当然,范读是随机的,我一般不在初读课文前范读,而是当学生读得不尽人意的时候才范读。

二、创境,让低年级学生有感而读

朗读训练,尤其是感情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感的参与。教学时,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他们的朗读才能真正到位。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要适当地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

1、优化回读,升华情感。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阅读教学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对文中抒发感情的句段,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在一次次地回读中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进而升华情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最后一句话: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作为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教学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引读这句话。先从课文内容引读:当我想到我的伯父在凛冽的寒风中帮助车夫的情景,我忍不住这样说:“的确,伯父就是……”当我想到女佣阿三对伯父的评价的时候,我忍不住想说:“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当我读到阅读链接的材料的时候,我知道,之所以伯父得到了那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或段落的朗读指导,并加以优化回读。这样做,既能让学生明确课文的中心,准确地把握课文的内涵,又能升华文章的情感。

2、强化对比,习得方法。

词语和句子是组成语言大厦的基础材料,是架构文章的基本单位。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关键词句表达出来的。对文中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词语或句子,与改动后的词语与句子通过诵读加以比较,是培养朗读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可以通过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的精炼、形象、细腻的特点,深入理解,体会人物情感,真正入情入境地朗读。如教授《伯牙绝弦》一课,因学生初学文言文,对该文体的词句特点较为疏离,对于俞伯牙和钟子期这对知音的情感并不能较好地加以体会。课堂上,我采用添字的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将文章的内涵读出来。首先,我做了个示范: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叹 )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一个“叹”字,仿佛让钟子期听到的琴声,也在我们的耳边响了起来。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发挥想象,既理解了句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意思,同时也体会到了钟子期死后俞伯牙伤心欲绝的心情。这时,我有意将“叹”字擦去,要求学生也露一手,试着给句子添字。这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学生竟争先恐后地吟诵了起来。在学生充分朗读之后,我擦去“善哉”这个词语,让学生换个词语再朗读,学生有的换成了“美啊”,有的换成了“妙啊”等等 ,通过换词朗读,学生理解了“善哉”的意思,知音间的心心相惜之情也不由地跃然读中。

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多加强可知可感的朗读指导,我采用以上三种做法,努力让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最终实现了阅读教学中,学生朗读情有“读”钟,情在“读”中的目标。

猜你喜欢

钟子期伯父范读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伯牙鼓琴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借给伯父一百元
忆首次赴朝祭奠伯父毛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