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把语文教学变成美的教学

2016-06-29胡美荣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艺术

胡美荣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必须遵循美学原理,充分把握美的特征,把语文教学变成美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使语文教学艺术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达到教书和育人完美结合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艺术 美的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36-02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学的情感性、师生双向和谐性、文学鉴赏性、思想教育性、教学的科学和灵活性、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审美性等各要素,让语文教学各环节无不体现着美的特点。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美学原理,充分把握美的特征,力争把语文教学变成美的教学,使语文教学艺术化,让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训练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达到教书和育人完美结合的目的。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的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语言优美,激发兴趣,创设情境美。语文教学是表达的艺术,它的语言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语言,它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规范,是模仿教师正确表情达意的标尺,是语言学科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媒介,是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典型参照,语文教师尤其要重视教学语言的艺术。

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要求教师吐字清晰、发音标准,语音优美动听,语调抑扬顿挫,语言准确简明,语速快慢适宜,用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其次,语文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语言艺术。如在开讲时用贴切生动的语言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情境中去。再者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生动的讲解、幽默的谈吐、巧妙的提问、机智的答疑等,都是语言艺术的体现。

总之,“富于魅力的教学语言永远是语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一定是一个善于用艺术的语言控制课堂气氛、进行艺术教学的教师。

(二)感情真挚,融洽气氛,产生和谐美。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它的对象是人,涉及人的感情,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感情去把握,有情就要用情教,缺乏感情的语文课是贫血课。所以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教师要重视情感的作用,作一个煽情高手,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

“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语文教学过程是作者、教师和学生三者的情感沟通融汇的过程,只有这三种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教学才会产生最佳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满怀的激情,要完全进入角色,要用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才能鼓舞、感染学生,其次要运用多种方法调动、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逐渐入情入境,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三情”的交融统一,使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情感氛围中把握知识、陶冶情操,达到“知”与“情”的统一。

(三)总体把握教材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讲究节奏美。

由于课堂教学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学生的心理注意力也不是直线运动的,而是呈现高低起伏的节律,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总体把握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变化规律,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设置教学氛围,组织教学高潮,使教学显出一种音乐式的节奏美。如在上课伊始,可以通过检查预习、启发提问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或设计精美的导言、因势利导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的兴奋中心转移到课文中来。然后遵循先主后次、由易到难的顺序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对于重点和难点部分要深入剖析,不厌其烦,要组织教学高潮,而易懂之处则点到即止,使课堂教学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还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控制学生的学习“注意”。做到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练习、教师的启发提问与学生的思考讨论相配合,还可以配合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如播放课文录音、放幻灯投影等,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做到眼耳、口手并用,避免因教师唱独角戏而带来的沉闷局面,使课堂教学形成动静结合、仪态万千的节奏美。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切忌平铺直叙,平均用力,要体现轻重交错、疏密相间的节奏感,这是语文教学艺术的重要表现。

(四)分析内容,把握形象,感受情操美。语文教材的内容大部分是文学作品,里面有丰富的人物形象,既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教师要通过作品内容的分析,让学生明确文章主旨,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人性的真善美,辨别事物的假丑恶,体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生的千姿百态,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如《小橘灯》里小女孩身处逆境而镇定、勇敢、乐观的形象,《驿路梨花》中有着纯洁美好心灵的梨花形象,《木兰诗》中代父从军、保家卫国、英勇善战的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者形象,在教师的分析描述中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成为他们生活中前进的引路人,甚至可能成为他们做人立业的楷模。而《扁鹊见蔡桓公》里讳疾忌医的蔡桓公,《皇帝的新装》中愚蠢昏庸、滑稽可笑的皇帝,《赫耳墨斯和雕象者》中自命不凡、妄自尊大的赫耳墨斯等人物形象,则成为学生借鉴的一面镜子。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丰富而典型的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感受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之美,来净化心灵,提高辨别美丑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五)联系实际,调动想象,体会意境美。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中国的许多文学作品,尤其是一些诗词中,意与境合,即作者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人生境界的高度融合,从而形成作品中的艺术境界或意境。在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中,常留有一些“空白和不确定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填补和充实,应根据中学生形象思维比逻辑思维发达的特点,利用其已有的直接生活经验和间接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想象,把作者的“难写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把“言外之意,弦外之响”表现出来,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意境美,甚至创造一个更美的意境。这也是语文教学艺术性的体现。如《天上的街市》可以让学生尽情想象出牛郎织女在天上生活的幸福和自由。《归园田居》(其三)要让学生想象这样一幅美景: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再联系陶渊明的生平来体会诗人归隐后的愉快和自豪之情,从而就能透过文字接触到作者的意境,感受到一种愉快。再如《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一句,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相似的自然风光,或在电视电影、书报画册里见到的草原风光图,充分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辽阔苍茫的北国草原的风光,体会诗中洋溢着的热爱家乡的豪情,领会诗歌字句之外的意义和情趣之美。

此外,语文教师还要通过板书的艺术美和教师个人的形象美来对学生进行无声的美的教育。板书设计合理、工整美观,体现构图的造型美,这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良好的书写习惯是一种有形的教育,无声的鞭策。教师穿着得体,教态自然,这是一种形象美,也是一种无声的教学语言,有着神奇的教育力量。再辅之以真诚的微笑、和蔼的目光、自然的手势等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就会大大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动态性、可感性,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愉悦而积极的情绪体验,形成教育所期望的良好心理品质,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美的教学,语文教师要遵循美学原理,用美学思想指导教学工作,使语文教学体现艺术美,只有这样,才能上好语文课,才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叔成、夏之放、娄昔勇等著,《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2]韦志成主编,《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3]王暾《浅论调控语文课堂节奏艺术的美学》,《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9月,第13卷第3期。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艺术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