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服饰看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2016-06-29庞润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中山装旗袍服饰

庞润辉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020-02

又到一年如火如荼高考复习季,在这争分夺秒,时间就是分数的紧张时刻,每次测试后,都有不少学生跟我感慨:“文综太难了,特别是历史,内容太多了,五本书放在一起,根本毫无头绪!”在这不到一年的高考复习期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多的知识量,这不仅是学生的苦恼,更是我们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历史不是单一的片段,历史是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于一体复合体。历史问题不能强记,得理解。最简单的是从社会生活的点滴来理解。

最常见的社会生活是什么呢?为了论证这一现象,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复习,我们从最熟悉的服饰入手,通过服饰变化来理解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服装发展变化的明显与否成为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如果说夏商周至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服饰是以一种甚微的趋势在变化和进步着,那么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社会变革对服饰的影响则展现出相对突兀的一面。

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了腐朽的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迈入了近代史。在这百余年的社会屈辱史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走上了不屈不饶的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伴随着西方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带来了时代先进的政治和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变革。这体现在中国人的穿着逐渐摆脱了旧规定与传统衣冠礼仪的束缚。

中国传统服饰的一大特征是中庸含蓄、重平面装饰而不重人体造型,而且在平面装饰上可能极尽繁缛之能事(等级越高越是这样)。鸦片战争后,西衣东渐,西方人的服装贴身挺拔,穿在身上精神焕发,劳作方便的特点也引发了国人的称道。鸦片战争后,买办们首先穿起了西装,但一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盲目自大的统治阶级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外来文化还是持排斥态度的多,西方的服饰也只是出现在个别人身上。

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席卷大半个中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颁布约法,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在中国逐渐传播,并深入民心。随着西方思想的传播和中国人思想解放运动兴起,封建社会的旧习俗被送进了历史博物馆,服装由等级深严走向平民化、国际化。

首先是中山装。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近现代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并被世人称为中山装。此后中山装大为流行,中山装不仅是时尚更是爱国的标志!

其次是新式旗袍。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大门被列强打开了,随之而来不仅有外国的掠夺,也有外国的服饰理观念。满清袍服逐渐受日本欧美等国服装影响,形成了近代“中西合璧”的旗袍。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民国时期旗袍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传统为主,并开始移入西方的工艺,使旗袍更加合身,称经典旗袍;

第二个阶段引入更多的西式服装元素,旗袍更加西化,称改良旗袍。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不断解放着国人的思想,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特别是年轻一代对生活的追求无疑的体现在当时的服装上。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女性率先兴起“文明新装”热。最初旗袍是以无袖马甲的改良形式出现的,后演变成了现在的旗袍。它抛弃了中国传统服装宽袍大袖的旧貌,吸取了西方的审美趣味,大胆地体现女性形态的曲线美。它是利用传统服饰,融合中西美学标准的成功尝试,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间妇女、学生、工人、达官显贵的太太,无不穿著。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花样年华》为什么能风靡全国,其中一大好看卖点,就是女主角变化万千的旗袍,尽显东方女性美!

新中国成立后:(1)建国初期,穿衣打扮与革命精神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不符合时代要求,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上,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昂首挺胸,集体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劳动人民的改进,变成了普通百姓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其主要特点是:大翻领、单、双排扣、斜插袋,还可以系一条腰带。穿一件列宁服,梳短发,给人一种整洁利落、朴素大方的感觉。这款服装后来成了无数中国女性那个时代最崇尚、青睐的“时装”,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精神。一般妇女则是做一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

(2)改革开放前——服装朴素,颜色单调

50年代中期,女式服装发展得特别快,新款式层出不穷。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尤其是到了夏天“布拉吉”(连衣裙)是最受欢迎的,因为这种服装节省材料,穿着舒适,款式变化多样,领和袖变化随意,不受任何限制。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在讲究勤俭的年代,服装都是靠着妇女们裁剪制作而来的,她们照着画报上的服装样式,自己动手,一件件美丽的服装出现在大街小巷。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棉花大量减产,人们买服装、棉布、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此外,还要勒紧裤腰带偿还苏联借款。为了尽可能地节约,服装一般选择结实的布料和耐脏的颜色。父母给孩子添衣已顾不上合身和美观,而是要考虑孩子还要长,衣服大一些,可以多穿几年;孩子多的家庭,还要考虑大孩子穿新的,之后弟弟妹妹可以接着穿。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好不容易挺过了三年困难,中国人生活刚有了点盼头,又迎来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十年文革时期,开始了“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军便服时代,神州大地到处是一片“绿色海洋”。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梦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胸前再佩戴个毛主席像章。这一身在当时可是很有派头、很奢侈的了。一般的百姓只有羡慕的份,只能盼望结婚时哪个亲戚朋友能借穿上风光一下!

(3)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追求时尚。

80年代初封闭的大门打开,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中国人眼花缭乱。中国人逐渐认同一个真理:美是没有界限,没有阶级之分的,穿衣戴帽不一定与意识形态的健康与否相联系。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中国,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时尚潮流。80年代初,三裤一裳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喇叭裤、健美裤、牛仔裤、蝙蝠衫。这里面我们最熟悉的是牛仔裤和蝙蝠衫了,喇叭裤是当时所向披靡的时尚,被称为中国时尚界最初的冒险。当然喇叭裤在街头的出现也引起过许多人的反对和抵制。在许多漫画中,戴外国商标的蛤蟆镜,留长头发、大鬓角、小胡子,穿花格衬衫和紧绷臂部的大喇叭口裤的,是典型的“二流子”形象,但是它打破了之前中国服装的“统一制”。90年代的文化衫、休闲装,国外各种款型的牛仔裤、乞丐装、披肩装、半截装等你方唱罢我登场。

21世纪:应有尽有,层出不穷,体现个性。21世纪中国人服装的主要功能已经不再是御寒保暖了,是个性魅力的展现。从众的着装观念渐被追求个性化所取代。大庭广众之下,从越来越厚的松糕鞋到新潮吊带裙、超短裙、露肚脐的半截装、短背心,女孩子们无所顾忌地诠释着对时尚的全新理念。中国服装文明元素越来越多溶入世界服装潮流中,“唐装”、旗袍热遍全球,中国服饰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技的发展,对外交流的加强,中国已经摆脱了盲目的从洋心理,正确认识中华文明,把中华优秀文明不断发扬光大。

服装代表了历史,服装的变迁真切的反映出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从古代的灿烂文明到近代的百年耻辱,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装都为我们做下了最真实的记录。只要我们注意观察,用心体会,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学好历史不是难题,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职责!

猜你喜欢

中山装旗袍服饰
Classic option,stylish choice
造型多变的中山装及派生服装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中山装团体标准首次发布
我来说说旗袍美
谈谈中山装的前世今生
也析中山装的政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