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鱼小小说欣赏
2016-06-29
作家简介
非鱼:河南三门峡人,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第四届全国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得者,河南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读者》《中华文摘》《小小说选刊》《百花园》《羊城晚报》等,并入选多个年度选本和系列选本,作品《荒》获2005—2006年度全国小小说佳作奖。出版有小小说集《痕迹》《半个瓜皮爬上来》等。
荒
岛,的确是荒岛。
偶尔的闯入者看见过碗口粗的蛇吊在树上吐着长长的芯子,还有猛兽。
民厌恶那个城市的遮遮掩掩和诡谲莫测,心怀鬼胎的人们时刻算计着别人和被算计,他怀着去死的决心登上了荒岛。让蛇吞了,让兽食了,总比让人折磨得不死不活要好。
民来到岛上,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浅的小溪,歌唱的小鸟,奔跑的野兽,让他欣喜若狂。
三个月过后,民觉得有点儿寂寞了。他和鸟兽尽管相处和谐,可彼此语言不通,他太需要把内心的感受告诉一个能听明白的人。于是,他下岛,说通了一个女人跟他来到荒岛,两个人的日子有了诉说和倾听。
没持续多久,诉说和倾听变得重复、无聊,而且,两个人过日子怎么可以没有孩子呢?于是,他们生了一个孩子,健壮得像一头小豹子一样的儿子。
儿子一天天长大,在森林里跑来跑去,赤身裸体,奔跑的速度像风,爬树的敏捷像猴子。民的妻很担心,孩子要变成野人了,可怎么是好?他必须得到教化。
负责教化孩子的老师被请到岛上,他耐心地教给民的儿子礼仪、知识。民的儿子渐渐失去了奔跑的能力,变得温文尔雅。到了十八岁,民的儿子提出他该结婚了,他要享受爱情。
第五个出现在岛上的,是一位善良美丽的姑娘,她和民的儿子结了婚。她带来了她的父母和弟弟,民和他的妻与两位亲家一起吃饭,聊天儿,谈论他们的儿子和女儿。
矛盾是偶尔产生的,来自那位教师。他因为那位弟弟骂了他,便恶毒地制造了一起谎言。民和亲家大吵一架,谁也不理会谁,除了那位教师,又没有第二个中立的人来劝诫,他们整日不说话,彼此像仇人。
民觉得必须树立自己在岛上的威信。岛上的第九个公民来了,是一位公正的律师,他帮助民调解了和亲家的矛盾,并为民制定了岛上的公约。民作为岛主,拥有岛上的最高权力。监督公约执行的两名检察官来了,保证公约执行的三名士兵来了,这都是缺一不可的。
随着公约的执行,其中的漏洞越来越多,完善漏洞的同时,新的职业诞生了。民的儿子成了从城市向荒岛选拔输送人员的最佳人选,他的妻则做了他的秘书,帮助登记每天都有哪些新的职业诞生,需要多少人员来补充。
厨师、保姆、巫师、侦探、心理医生、经纪人、司机、工人、制造商、乞丐、银行家……几乎每隔两小时,就有一个新的职业诞生。民看着他手下的子民越来越多,大家天天早上向他朝拜,温顺地听他训导,实在太高兴太满足了。
民的儿子垄断了整个岛域的经济,成了岛上的经济巨头,他的钱多得无法计算,不知道怎么去花,只知道如何去挣到更多的钱。他的父亲是岛主,那么他理所当然要拥有岛上的全部资产,他不能容忍还有那么多人从他的手里挣走工资。他开设了妓院、赌场、美容院、服装店,他必须让那些人把挣走的钱再乖乖地送回来。
民每天站在岛的最高处——官邸的楼顶,看着岛上的变化,得意扬扬。这都是他的功劳啊,他是这座小岛的开拓者,是至高无上的王。
森林已经砍伐得差不多了,要造纸,要造各种各样的房子,到处需要木头,森林没了,民就命令大家种草。驱逐和猎杀,让鸟兽变得非常稀罕,民命令大家紧急建造动物园,把剩余的动物保护起来。
政变似乎在一夜之间突起,有人说民老了,要他让位,说他的儿子骄奢淫逸、横行霸道,让岛上的经济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
尽管政变被镇压下去了,可民变得焦虑不安,他不知道那些觊觎他的权力和他儿子金钱的人藏在哪里,他们什么时候会突然再次发起政变,甚至突然枪杀他们,或者绑架他的孙子。
民的焦虑越来越重,整日忧心忡忡、疑神疑鬼。岛上最权威的医生说,民患了抑郁症,他必须到一个清静的地方休养三个月,否则,他不会活过一年。
民听取了医生的劝告,他给儿子留了一封全权委托书,要他处理岛上的一切事务。
民乘坐一叶小舟,在一个清晨离开了岛,他的手下已经为他寻找到了另一座荒岛,他将一个人在那里静静地调养。
小舟渐行渐远的时候,民回头看了看曾经的荒岛,现在,那是一座多么美丽的现代化城市啊!
王小倩的腰
王小倩的腰很美,细细的软软的,王小倩的腰还圆,不像一般腰细的女孩子那样是单纯扁扁的瘦。王小倩在我身边走过的时候,我就喜欢盯着她的腰看,看她扭来扭去,妖娆得像蛇一样,扭得人心猿意马的。
王小倩和我一个科室,我总是有很多很多机会看她腰肢摆动,似弱柳扶风,看得久了便不由得有了想摸一摸的念头,想体会一下什么是不盈一握。我知道自己这个念头很不地道,也一直没胆量去实施。
王小倩虽然外表时尚,可实际上似乎还是有些保守。科室那些和我一样心怀鬼胎的男同胞总喜欢给她发些带色的短信,她每次接到当着大家面就一一删除,弄得那些人很是尴尬。
那天大家都去听报告了,就剩我和王小倩留下来做报表。王小倩做了一会儿累了,就来我办公桌前看报纸。她看报不站也不坐,而是两肘支着趴在桌上,这样,她那很美的蛇腰就起伏在我眼前,再加上她左右摇晃,更摇得我心乱如麻,看到的数字都成了8,我只好放下手头的报表拿杯子去倒水。接水回来,我站在王小倩身旁,又看那不安生的腰,看着看着一冲动,两只手不知怎么就放到了她的腰上。可还没等我来得及感觉手与腰肢接触的味道,更没体会到什么是不盈一握,“啪”的一声,我脸上先感觉到了一阵热,接着就是火辣辣的疼。
下午一上班,科长就把我叫进了办公室:“你这人表面上看起来温文尔雅蛮有修养的,怎么能干这样的事?这是道德问题,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问题,你知道不?”
我心说,肠子都悔青了你还说,我早知道什么叫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了。
事到这里还不算完。刚从科长那里回到自己办公室,有人说办公室刘主任请我。还是为了王小倩的腰,刘主任说我们科长跟他说了。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你咋能干那事?
郁闷!不就是摸了一下王小倩的腰,至于吗?
后来,我再看见王小倩的腰在眼前晃就立即把眼睛移开,也为了避免再招惹麻烦,我很快给自己找了一个腰肢不细不软的女朋友,给手找了个去处,随便怎样摸她都不会给我一巴掌。
那天早上九点刚过,就听见楼下吵吵嚷嚷喧闹起来,听了一会儿,声音越来越大,我忍不住放下手里的工作去瞧热闹。
只见人群中央是局长那肥胖得找不到腰的夫人,她扬着一张纸,义愤填膺地喊着,几个上了年纪的女职工装模作样地劝着,试探地问着。听了一会儿,我听明白了个大概。原来是局长夫人在“例行检查”的时候,从局长的公文包里发现了一张化验单,化验单上写着一个女人的名字,单位是我们单位,最要命的化验结果是“妊娠阳性”!
局长夫人正在叫喊着,王小倩出来了,她笑着说:“嫂子啊,我们局没有这个人啊。你大概弄错了吧?不过这事你还是问问刘局长比较好。”说完,她袅娜着蛇腰,转身走了,留下所有看热闹的人和局长夫人愣在那里。
过了两天,各种的议论渐渐平息下去了,趁办公室没人,我终于忍不住问王小倩:“这事好像你特清楚啊?”
王小倩看也不看我一眼,过了一会儿兀自狠狠地说:“你以为?哼,别以为别人的腰是好摸的,局长又怎么了?”
我一听,吓出了一身冷汗。
王小倩的腰看来是真的不能摸,对我她还是轻饶了。
非鱼随笔:沉醉
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在小小说的道路上沉醉。
我从2006年正式开始小小说创作。《荒》是一气呵成的作品,在写之前,我甚至没有想过什么结构,就那样一路写下来。《荒》获得了2005—2006年度佳作奖,入选了几十个选本,《逃》被《读者》转载。
在《荒》等作品后,我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小小说,在字数相对固定的前提下,怎么写都可以,作为小小说作家,要以积极的姿态去不断探索、不断尝试,探索小小说更多的可能性。
更多的可能性,首先包括结构上的多样性。结构是一篇文章的骨架,它决定了整篇文章的走向,同样的题材,不同的排列,可以达到完全不同的效果。小小说作者应该积极地探索不同结构对主题表现的作用。小小说因其篇幅短小,更应该在结构方面进行多样性的尝试,使她更具有张力和表现力。在这一点上,我很喜欢谢志强老师“给石头穿衣”的理论。石头的形状千奇百怪,如何给一块石头穿好衣服,完全凭借设计师的高超技艺,合理地取舍剪裁。对小小说来说,就是谋篇布局。不同的题材,使用不同的结构方式,所取得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此即体现作者精神能量的“个性化”。我曾写过一篇《真的很疼》,尝试不停地转换视角,从不同的侧面来描写一个女人在跳楼自杀前那个时间段里,各色人等的反应。我想这样也许会比单纯的一个视角有更丰富的表现力。
语言是一篇文章的血肉,她对于文章的“味道”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小小说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更需要在语言方面下功夫,在努力形成个人风格的同时,可以探索不同题材的不同语言风格,也就是说让不同的语言风格适应不同的题材和结构,或优美或简洁或幽默或严谨或随意或空灵,而不是一种风格用之四海皆准。丰富的语言表达就能够丰富小小说,就是一种创新。相比在结构上的探索,我更喜欢追求语言风格的多样化。在构思不同风格的小小说时,我会首先确定一种叙述的基调,这个基调会决定语言的风格。如同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有不同的肌肤一样,我会给我的作品以不同的语言风格,以使她们更丰满,更有美感,更赏心悦目,达到或冷静耐心叙述,或优美抒情叙述多种风格同在。
小小说讲究意外之意,也就是能够提供一种思考或者长久的回味,也就是“意味”。意味的创造,靠的就是表现内涵的多重性、隐秘性、微妙性,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思考结果,达到不同的效果。质感,是诗人常强调的一个词,我想小小说也适用。质感的达到,靠的也是表现内涵的多重性。阅读科塔萨尔、卡佛的一些作品,会给我们提供很多这方面的启示和思考,比如暗示、隐喻、双关等的运用,让一篇作品变得更加厚实,伸出无数的触角,延伸作品的内涵,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可能性”。小小说因字数的限制,在这方面的探索,也许会更加有意义。
小小说作家要时刻保持洞察生活的敏锐性。帕乌斯托夫斯基说:“一个作家若不能使人们的视力增添些许的敏锐,就不能算作一个作家。”一个作者要时刻保持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或者可能存在的而不被人意识到的东西,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作家还要有自我独特的体验,这个体验不属于大多数人的,人无我有的,这样才更有艺术价值。比如,在火车上看一个女孩子不停地发短信,面部表情丰富而多变,我立即想到一句话:“她不停地在手机上摁啊摁啊,仿佛可以从里面摁出一个人来。”如果用这句来描写思念,我想可以是一个很独特的描写。要善于发现个性化的细节,发现属于人物本身的心理细节、行为细节和外貌细节,让人物更加立体和生动。
小小说并不是要工笔临摹生活原状,而是当写到某一个(类)人或某一种生活时,想一想,它是不是就是这个样子?人物的生活、思想、情感,他的幸福和痛苦,寂寞和孤独究竟是怎样的,对于我们完全陌生的人物和生活,我们做了多少直接了解和间接了解?比如,我准备写一组关于农民工题材的小小说时,我站在我的角度,自以为是地认为他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艰难和困苦,有着无数大大小小的问题,但当我在外地打工的外甥回来坐在我面前时,我发现完全不是这样。他的言语里充满了兴奋和自信,他的幸福琐碎而热烈,我这才明白我太不了解他们了。所以,作为能快速迅捷地反映生活的小小说,理所当然地要力求贴近生活本身,而不是滞后。
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种种让我们或者哭或者笑,或者郁闷或者愉悦的事,这些事都有可能成为一篇小小说的题材。小小说作家要做的,是要在观察到的现象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这样就超越简单的生活表象,进入文学作品要表达的范畴。
一篇小小说,或者说一篇好的小小说主题的形成,有很多方式,但让思考再往前走一步,是不可或缺的。这是对素材进行提炼、加工的过程,是渗透、体现作家的思想高度的过程。思考走得越远,小小说的主题就会越深刻越精彩。
小小说的主题确定后,如何表现?我的体会是:举重若轻。越是简单的,越能够表达深厚的情感,从简单中反映重大和深刻。小小说的篇幅所限,不能够像中、短篇那样展开了铺排,肆意渲染勾勒,所以,更需要举重若轻,即一滴水上见太阳要做到“举重若轻”,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细节。细节选择是小小说写作重要的一环,必须是最经典的、最具代表性的,能够迅速地反映人物性格。其次,语言要准确,每一个词都是不可替代的,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语言的准确还表现在艺术的传达,具有独特性。最后营造适合主题的氛围,让小小说有意味,有回味,有缭绕的情绪。这种氛围或者说意味,是要一气贯通,像流水一样顺畅,读起来很舒服。
一篇好的小小说是主题、结构、语言、意味多重的完美结合,彼此相得益彰,才会达到文学性和可读性、回味性兼顾的效果。
在小小说的道路上,经历的点滴都会被记忆封存,有一天,终会以别样的形式出现在我的文章里,成为另一种记忆,一段一段,都是美好。
我会在这样的美好里,继续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