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教育方法探讨

2016-06-29李珊珊

考试周刊 2016年48期
关键词:教育方法存在问题

李珊珊

摘 要: 护理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时未曾遇过的问题,比如掌握护理专业知识不牢固、护理实践技能不熟练,特别是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角色转换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分析如何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实习期间的教育,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临床实践学习任务,更好地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护理专业实习学生 存在问题 教育方法

作为一名护理专业的医学生,工作的对象是病人,工作的内容是围绕“病人的健康”进行的,是人的生命,职责赋予了“神圣”的意义,也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护理专业实习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在临床实习阶段不断积累,学习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清护理实习生的管理难点,从实际出发,建立完善的解决方法。

一、护理专业实习生问题分析

1.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护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是女生,独生子女比较多,没有独立性,习惯任何事依赖于父母,心理素质差。在校期间上实训课我们便发现,有的学生动手操作时心理紧张,手发抖,特别是真人操作和考核时,情况更严重。一旦在工作上遇到了挫折、人际关系压力等问题时便会产生恐惧、退缩、放弃的心理,根本无法胜任自己的临床工作。遇到紧急情况时,比如抢救患者时,心理素质差的学生便会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这些学生以后进入临床是很难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很难取信于患者的。

2.角色适应不良:刚从学校走进医院,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面对的人群由在学校时的老师、同学转变为医生、护士、病人及病人的家属;讨论问题的氛围发生了改变;到医院后,原来在学校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完全被打破,开始了边学习边工作的生活,跟着带教老师值班,上夜班,上早班等,休息时间也可能在工作。由于在学校里面一直是学生的角色,做事情还是具有孩子气,不太成熟,到了临床进入社会,仍然未将角色从学生转换为一名护士,不觉得自己已经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人员,这样导致在工作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责任感。

3.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习的理论知识特别多,涉及面广,诸如患者入院出院的护理、休息与活动、安全与舒适、生命体征的评估、静脉输液与输血、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护理文件的书写等。很多护理专业实习生到了实习阶段才会意识到在校期间没有努力而导致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护士资格证合格率降低,直接影响到临床护理实践,严重者还会为病人的生命埋下隐患。

4.护理基本操作技术掌握不扎实:在校期间护理基本操作技术虽然有练习,但基本是在模拟人、模型上练习,找不出对真实患者操作时的感觉,只是学到了操作方法,还不能生巧。到了临床实践过程中面对的是真实的患者,实习生开始变得恐惧、紧张,不知道从何下手,惊慌失措。比如为病人进行静脉穿刺的时候做不到一针见血,导致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引发护患关系紧张的问题。

二、对护理专业实习生的教育方法分析

1.要求实习生进入医院以后着装整洁,穿护士服,护士裤,戴护士帽,穿平跟软底鞋子;言谈举止得体,形象端庄大方,化淡妆上班,不允许戴任何首饰;男生不留胡须,长发等。

2.严格要求实习生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实习生在工作期间要认真严格执行护理工作的相关制度,认真遵守各项护理操作流程,不迟到,不早退,不允许在工作时间嬉戏、打闹、大声喊叫,有事需向相关负责人请假。

3.加强专业知识的复习与考核:在临床实践阶段是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中的好时机,对专业知识的提升特别重要,应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解、丰富、拓展,多提问,多考核,多培训。制定相关的奖罚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4.多为实习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护理是一门技术,带教老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操作过程中,才能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才能做到熟能生巧,逐步提高素质,做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比如每天组织学生学会交接班,在病房旁针对病人病情给予相关问题的提问,进行相关护理操作。第一次可由老师讲解示教,第二次便可由学生独立操作,老师进行指导即可,操作后对所出现的问题立即予以提出并整改。在操作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一切按行为规范,动作规范标准,让学生熟悉轻微患者的病情,对其进行全程护理,实现让学生多实践的目标。

5.提高实习生的心理素质: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关系专业技能的发挥和工作能力的体现,若是对病人操作时不成功,则会使病人的信任度降低。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变得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多开展锻炼心理素质的活动,多给予心理的安慰与疏导,树立其在工作中的信心,提高自信能力,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牢固的专业知识。

6.帮助其适应角色的转换:很多实习生进入医院实习后,通过很长时间或很难将自己从学生的角色转换为医务工作者,依然缺乏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责任心、耐心、细心、关心、同情心。因此,教育学生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然后配合老师的讲解示教,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在临床老师的协助下多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进入角色。

7.指定专人对实习生进行管理,制订实习生学习与培训计划,实习大纲,实行科室轮转。入科前或入科后对基础知识进行培训和考核,正确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按照基础护理常规及专科疾病特殊护理规定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定期考核。

医学是实践及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习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过程,是学生参加工作前的预炼,更是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前的角色转变的过渡阶段。只要抓住了实习学生所出现的这些管理难点,做到对症下药,就能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教育方法存在问题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浅谈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