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课堂教学的策略

2016-06-29吕静

考试周刊 2016年48期
关键词:测试信息技术评价

吕静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教育的变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不仅改变了很多传统的教育方式、内容、思想、观念,丰富了许多枯燥单一单纯依靠书本和老师为知识来源的教学方式,也使很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得到更广泛的推广,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得以更好的发挥。在信息技术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教学创新是每个教师思考的课题。教学创新离不开教学评价的支持和论证,研究学生课堂表现评价不仅使课堂教学转变更具科学性和创新性,而且能促进创新性教学更加完善和成熟。在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作为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融合的教育,新形势下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评价和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评价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有重要的意义。

乌海市第十八中学在校长的带领和大力支持下,每年派出大量教师学习,先后参加过江苏的“洋思中学”所实行的“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及“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等,山东的杜郎口,江苏的东庐中学,上海的一些学校等,并参与全国教学评比等多种方式学习,且积极贯彻学习的精神,现已全校推广实验班进行改革,现在已有实验班的成绩有了明显提升,但是评价制度依然处于探索中,在学校变革的大背景中,建立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非常急迫,也十分必要。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的研究内容在国内外有很多教育理论家都做过相应研究。

美国教育专家布卢姆根据教学评功能,把教学评价分为三大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现代评价理论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评价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新课程标准强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全面了解新型评价的类型和功能,有利于更好地指导教学评价的改革实践和研究。

测试是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新型教学评价强调手段的多样化。特别是打破了原来以测试为单一的评价手段之后,非测试型评价手段就显得色彩斑斓,多种多样。教学评价专家认为,教学评价,从概念上就不能等同教学测量。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价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测试的教学评价;另一种是不使用测试的教学评价。使用测试手段的教学评价形式有口试、笔试(分主观题和客观题)等。不使用测试手段的教学评价形式有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建立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还有心理咨询、几位教师合作对课堂整体运作进行观察,等等。

非测试型教学评价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非测试型评价需要工具的支持(即文字资料或信息记录),这些工具包括:①课堂教学记录。②教学日志(群体记录)。③教学日记(个人记录)。④个人教学分析。⑤教学谈话记录。⑥课堂教学观察。⑦问卷调查。⑧教学个案研究。⑨学生成绩档案跟踪。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和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联合从2011年12月1日开始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重点项目一、“资源库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应用”。首批课题中的学科研究课题中就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所需的教学过程评价标准研究”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所需的终结性评价研究”。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课题组从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师培训、即信息技术硬件、软件及评价五方面提出进一步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建议。

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的目的:

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的研究,反馈全校实验班新模式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优点,及时反作用于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竞争合作、积极参与课堂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的研究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完成新课标关于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的新要求。

具体方面,我们从对教师的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的交互,教学媒体的应用,学习活动的指导等),预习和成效的评价,对课堂表现的评价(如学习资源利用,学习互动情况,学习方式选择等),对作业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评价等方面的重点研究,解决基础教育教学领域关注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研究。这里的“高效课堂”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认识论基础上的概念,最新诠释为:在教师指导下构建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全面体现课程目标,注重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益,有效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过程。

为此,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的研究的目的在于给处在迷茫中的新课程教师提供一种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和有效指导,探索适应新型高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力推进我校课改进程。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的研究,可以解决或促进解决一线教师面临的教学改革的实际问题,推动改革和新模式的建立,建立适合的新型学生课堂表现评价体系,为新老教师的教改提供有力的思想论证,促进新模式的成熟。

我们全校采取将师生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的方法,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并在实践中检验和运用。

同时根据进展情况,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对当前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对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下的外在表现进行考察,然后通过对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分析。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作为事实依据。通过总结经验,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教育教学方法。最终摸索并建立起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新模式下的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策略。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体系研究,最终将促进我校教师探索“自主教学模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最终确立。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体系研究,也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猜你喜欢

测试信息技术评价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幽默大测试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