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问题探析

2016-06-29陈瑾

考试周刊 2016年48期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

陈瑾

摘 要: 新课程已走进中学数学教学,中学数学教师如何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建立正确的中学数学教学观,中学数学教学和评价成为第一个要思考和解决问题。本文针对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现实冲突的新课程理念,明确数学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具体教学实践策略的分析,特别强调数学的教学应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和态度的方法。因此对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思维和策略进行分析、评估,以求与同行商榷。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标提倡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释疑,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达到理解的目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特点,采用协作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强化数学教学效果。

一、中学教学模式的转变

我们首先必须承认,中学教育是相对于小学教育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以前小学时我们的教育一直强调要以课本为中心,然后学有余力,可以向课外扩充;后来,随着教学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发现要教好学生是十分困难的,一方面是有的老师一直采取好生“差生”一样教的做法,或者只重视优等生的发展,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置若罔闻。久而久之,“差生”就无法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了,教学工作也无法搞好。因此,我们在新的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必须首先改变我们的教育模式。

二、合作学习方式的出现

前面我们探讨了教育中可能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进我们的中学数学教学工作呢?首先,我们必须仔细分析学生,因为学生智力的差异,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能力不一样,对不同事物的理解也不同,所以一些探索性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在教室里教学。所谓合作学习,意味着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不再是以应试教育模式为中心,回到教学的本来面目。所以我们可以介绍一些探索性问题教学方式,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这个问题,进一步提高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

三、新课程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实施策略

1.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注意情感的态度,也即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解决问题,而且要关注数学思维过程,也即将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

新课程改革十分关注评价方法的改革,在评价建议中强调努力构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和手段多标准化,既关心结果又关心过程的新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树立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理念。对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三句话: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多一个角度,多一幅美景;多一份情感,多一片天地。

2.明确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特点。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有其显著特点,即面向大众,承认差异,尊重个体。

(1)面向大众。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评价,标准应适合每一个学生,因而要改变唯一标准式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应是多方面的,要求应是多层次的,方式应是可供选择的。

(2)承认差异。《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而不是所有人朝一个目标看齐,只有让不同的人得到适合其自身的不同程度的发展,评价才有价值,才是成功的。

(3)尊重个体。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还应包括学生本身,只有将学生也视为评价的主体,才能使评价被学生认可与接受,评价才有意义。

五、创设生活情境,实现合作学习

抽象的数学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具体的反应,服务生活是学科知识的最终作用,抽象的函数知识有着浓厚生活趣味,与人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连。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数学与生活问题的联系为切入点,设置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数学知识属于理性认识,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的运用是提供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从学生观察和分析具体实物入手,引入数学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探究活动的过程是动态的教学过程,教师应重视教学过程的结论的形成,更强调协作教学策略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12.

[2]张广祥.数学中的问题探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叶澜.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好中学数学教学工作[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卢真金.中学数学教学若干问题留给人们的思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5]傅前晓.数学教学新理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新课程理念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