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2016-06-29孙黎春

考试周刊 2016年48期
关键词:读书情感探究

孙黎春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授课时,教师要加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教会学生关注社会,为语文教学增色添彩,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语文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倡导学生对于世界名著的阅读,让学生通过对世界名著的阅读不断培养精神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汲取精神营养。有目标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对社会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社会活动感受社会现象,再通过学生对材料的收集写篇意义深刻的文章,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以课堂为载体,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的互动,使孩子们有效掌握知识,进而提高能力。从语言方面看,语言是情感交流的一种工具。语文老师要真正强化上好每一节课的意识,只要这样才能使教师树立威信,在学生内心深处建立信任的基础,让学生认为你是最棒的。由于师生情感上做到了有效统一,学生都愿意与你亲近,都敬佩与尊重你,都愿意为您争光,您还愁教不好他们吗?

中学语文教师要合理设计学习环节,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并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探究时间,促进课堂教学中思维含量的增加。例如《忆读书》一课,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作者的读书心得。围绕这个内容,教师应设计学习环节,把积累词语和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作为自主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按照课文的时间顺序罗列出作者读书的层次,并体会作者在不同阶段读书的心得有何不同。在学生有了见解之后,可设计合作探究内容,要求学生运用对比的手法,深入思考作者不同阶段读书的感悟有何不同,对作者的影响是什么。在这一节课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思考的目标,合作学习建立在自主学习之上,思考更深入。整节课充满对知识的思考和反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幅提高。

二、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学校教学中,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看起来很活跃的课堂互动,可能只有一部分人积极参与,很多人消极被动。久而久之,那些积极主动的学生变得思维敏捷,对课本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身信心和对知识的兴趣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样学生会极大地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甚至会对除学习之外的事情不感兴趣,从而形成所谓分高低能的群体。相反,那些思维慢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毫无兴趣,久而久之,他们会放弃学习。这两种情况其实都不好,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度,不对学生不能积极参与活动不闻不问,而要想尽一切办法,强化所有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应该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小说文本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然后让全班同学看。另外,学生的评价、总结,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小组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解决疑难,还培养能力,更形成合作精神,一举多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参与、勇于表达。营造和谐氛围,即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提供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学习机会,为实施合作探究教学营造氛围,有利于课堂中师生合作,实现目标。合作探究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状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语文教学转变成了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新型教学。合作探究过程中的争论与共鸣、个性的表达、精彩的展示、智慧的闪现、创意的汇集,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求知的愉悦。

四、及时更新教法,培养会学技巧

在教学实际中,只有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适时更新教学理念,改进现有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需要我们在结合新课改要求和理念的前提下坚持生本原则,初中一线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主动认知学习,通过诱导提问引导学生溯清文理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展开联想,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体验知识生成发展的过程,掌握学习技巧。比如,教学《最后一课》一文时,我就诱导学生通过小弗朗士对一些反常情景的观察,学习作者是如何铺垫最后一课的感情色彩,再归纳韩麦尔先生对小弗朗士及其他人的与以往不同的语气和表情,以及大家的一些反常表现体会爱国主义情感的微妙变化过程,启迪学生学习和掌握情感表达方式。这样引导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引导学生追本溯源,捋顺了知识脉络,提高了语文素养。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不断地创新,同时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才能保证教育与时俱进。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这样说:“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教师有责任尽全力培育呵护这朵“娇嫩的花朵”。在“学为中心”的教改背景下,只有想方设法地强教师之外因,促学生之内因,才能让它永远绽放“生命和美”。

猜你喜欢

读书情感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