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研究性学习进行“梳理探究”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6-06-29谢静

考试周刊 2016年48期
关键词:研究性教材内容

谢静

自从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版语文必修教材教学以来,笔者一直对每册教材中“梳理探究”部分的内容很关注。纵观语文教材必修一至五册书中安排的“梳理探究”内容可以发现,该部分内容的设置按照循序渐进的思路还语文学习以本来面目,很好地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的关注点转移到实际语文应用方面,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对生活进行多层面、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该部分的学习是高中学生不可或缺的。

新课程指出,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基本特征中的突出特征,体验性顺应了新课程改革转变学习方式的要求。研究性学习这一有效且适合当代学生特点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体验性理念。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很早就开设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因此,在必修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研究性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有选择地学习“梳理探究”中的部分内容,效果良好。从个人的教学实践看,要很好地将研究性学习运用到语文必修教材的教学中,需要把握好如下几个原则:

1.教师指导学生确定具体研究内容时要以每册必修教材的教学重点为依托,从学生实际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程度出发。

教师可以在每册教材新开课时,用一至两节课的时间根据课本目录对教材阅读写作部分进行系统的介绍,并且对“梳理探究”的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梳理探究”部分的具体知识,并且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就其中的知识与本册教材学习重点、与应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做合理的点拨。教师可以利用讲解当周的周记让学生谈谈对整册教材知识的理解,讲讲“梳理探究”知识中感兴趣的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周记进行合理的研究内容分类及人员分组。上述工作可以布置成寒暑假作业,从而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如对教材必修三中“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这一专题的指导,可以结合必修三教材的学习特点,鼓励学生专门针对小说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如教授《林黛玉进贾府》前,笔者先向学生推荐了一些优秀的研究课题,如“我眼中的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红楼梦》主题探讨”、“《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等。利用寒假先按座位组成课题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学生利用假期时间钻研小说相关文本,通过书籍阅览、网上查阅等方式积极探究,形成以演示文稿为主要方式的研究成果。开学正式上课时,先由各小组学生在课堂上展示研究成果,进行资源共享,再开始教材文本部分的阅读学习。因为学生对教材相关内容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教学任务完成得很顺利,学生感到收获很大,对小说的学习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的学习结束之后,很多学生感到意犹未尽,又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提出一些更适合他们研究的内容,像“贾府环境和人物出场描写的鉴赏”、“我口说我心—《红楼梦》人物对话的艺术”、“《红楼梦》判词之我见”等,学生在进行这些内容的研究学习时,除了对《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有全面的认知外,也提出许多看法。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寻求知识的探索者,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了解关于小说阅读的方方面面,不仅顺利完成课内知识的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从必须教材的学习开始就培养他们在小说阅读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2.学生研究内容的切入口力求小,角度当求新。

教师在组织学生根据“梳理探究”部分的专题确定研究内容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自主并不等于学生可以随意确定内容,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自主研究的质量及学习的效果。

笔者就曾经在进行教材必须四的教学前,通过课堂讲解及听取学生的意见,最终全班选定“走近文学大师”这一专题作为该册教材“梳理探究”部分的学习重点。在教材必须四的学习任务中,宋词的学习是重难点,苏轼是宋词的标杆性人物,最终学生将“走近文学大师”这一专题进一步落实为“苏轼研究”这一主题,自选研究角度分组。

在落实每个学习小组的研究任务时,笔者发现了学生在选择具体的研究内容时的不足之处。如有一个小组的研究内容是“苏轼的性格与其词作品的关系”,虽然极有价值,但是由于学生能力、精力等方面的限制,肯定不易完成。在和该组的学生交流和沟通后,他们转变思路,将研究的目光锁定在更具可行性的研究内容,最终确定“苏轼的赤壁情怀探究”这一研究主题上,将研究学习的范围缩小,对苏轼一系列关于赤壁的作品(包括词作、诗作、散文)做系统的分析总结,受益匪浅。

3.明确师生双方在学习过程中的职责,建立完善有效的评价标准。

教师在安排指导学生根据“梳理探究”部分的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应在研究内容的范围、难易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组织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研究学习,同时也要关注研究内容的层次差异性。

一定程度上说,研究小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因此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责任心、组织力、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在组织小组活动时,尽量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在研究性学习结题后,无论课时紧张与否,教师一定要安排时间组织各小组做结题汇报,教师要对每个小组的研究成果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并选出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适当的表彰。优秀小组和个人的评价可以多元化,表彰一定要落到实处。

“梳理探究”中的每一个专题对于高考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如何组织好“梳理探究”部分的教学,更好地发挥语文教材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真正提高每一位高中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是当今每位语文教师应当深入思索的问题。通过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和学习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

猜你喜欢

研究性教材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主要内容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