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2016-06-29林清彬

考试周刊 2016年48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高中语文

林清彬

一、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内涵与意义

人文精神就是人类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及表现在这种追求过程中的自由本质的展现。人文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衡量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致力于探索人的精神出路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地追求真善美的历史。从人文精神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古今中外的人文精神都把真善美作为自己价值的终极追求。每一个有血有肉、有认知、意志和情感的活生生的人的存在,是人文精神的出发点;促进人类幸福,使人性更美好、社会更和谐,乃是人文精神探讨的终极目标和归宿。

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人文色彩极强的学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中语文课程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我国的语文课程传承着民族优秀文化,高中语文教材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这些精彩绝伦的典范之作处处都闪耀着绝妙的情思,人生的哲理。入选的文章有许多表现了历史名人炽热的爱国之情和对事业、真理的不懈追求,如《苏武传》中的苏武出使匈奴,历经艰辛而不辱使命,杜甫在《蜀相》中抒发了自己渴望像诸葛亮一样报效国家,死而后已的爱国情怀,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现了作者在怀才不遇的苦闷中仍然激情燃烧的报国情怀;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则用游山的经历说明处事、治学都要尽志、深思的道理。有的入选的作品则用美好人性教育学生,这些作品深情满怀,展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情感美,如《归园田居》中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由衷热爱,《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不渝,《陈情表》中的祖孙情深……这些作品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育学生美好的人性。

反观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离人文教育越来越远。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只重视知识和能力的传授,偏重知识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放弃了文学作品对学生的感染教化作用,在语文学习上,多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忽视对学生的合作、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忽视语文学习课外的延伸与拓展。

三、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

1.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成败。高中语文教师作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者,除了要具备应有的专业文化知识之外,还要多阅读人文方面的书籍,不断获取历史文化、政治法律、审美情趣等人文知识,多思考人生的现实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教师要为人师表,充分发挥人格魅力的榜样作用,用完美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人格的形成。

在具体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人文意蕴,创设相关情境调动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唤起学生的向学之志和向善之志。比如在学习白居易、杜甫的诗歌时,就要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于劳动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人文关怀,促进学生心灵和人格的完善。

2.树立“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树立“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受到人文熏陶,提高道德修养。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培植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话。阅读其实是一种读者与文本、与作者的平等对话,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对话教学中,学生与教师有着交流讨论和阐述意见的平等地位。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要通过平等对话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思考,鼓励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展开交流讨论,让思维在碰撞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平等对话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平等、合作与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丰富语文活动课堂,弘扬学生的人文精神。

丰富语文活动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大意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本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比如对文本进行改编重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学习《雷雨》可以指导学生改编为话剧进行表演,提高审美能力。

课余时间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综合实践课程,诸如举办读书报告交流会、演讲会、组织语文社团等,这些活动既推动了学生课内的学习,又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面,在无形中就把经典名著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注入了学生的灵魂深处,对提高学生人文精神素养很有帮助。

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同时,要兼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不要失之偏颇;要防止唯美主义倾向和语文课人文教育说教化倾向的出现。因为,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渗透人文精神必须在语文教育的基础上逐步深化、培育,不能靠一味政治说教。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曹明海.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高中语文
人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