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趣
2016-06-29金鉴
我崇尚纯洁、质朴,对天然的石头情有独钟,但我并非是奇石的发烧友。
我相信缘分,这些经过千万年大自然缔造的奇石,本身就具有灵性。但我并非刻意追求,我搜集的这几块石头是我数十年来偶然的邂逅,并奉为天穹斋中之文房。
在写作之余,为缓解疲惫的双眼,常常到我的多宝阁中拿出几块爱石,把玩欣赏;看电视时奇石便是不可或缺的掌中之物,摩挲、盘揉,绕指之间;每天必不可少的遛弯,常常也有其中的两块在掌中交替把玩,已成为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乃至灵魂中固有的风骨……
我更欣赏大文豪曹雪芹《自题画石》中的“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之精神。雪芹“以石自拟”,以顽石自居,骨头之硬,品格之高,难能可贵。
我之石缘大约可以追溯到我的童年(上世纪60年代初)。在燕园(北大校园)哲学系的北边,现北大图书馆的位置曾经是一片挺大的菜地。那里种植着胡萝卜、白薯,一到丰收的季节,北大庶务科便派人收获,收完后用拖拉机将土地重翻一次,以待明年耕种。这种深耕便有一些未曾挖净的胡萝卜、白薯出现在地里,引来不少孩子们跟随捡拾。那时正是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吃饭成了问题,能吃的东西几乎都被当时的人们吃光了,捡拾到一些能吃的白薯须子、胡萝卜头算是不错的美食了。在捡拾过程中,我捡到过一块红褐色的石头,大小盈握,我将石头空隙的泥土抠出来,它竟像是一条带篷的石船。这篷不是南方那种矮小的小篷,而是类似颐和园石舫的式样,柱间朦胧地还可以看到几个人,拿到家中用水清洗以后,这条天然的石船更加俏丽,那时并不懂石头,只是觉得天然的石头竟有这样像石船的,令我感到好玩罢了。从此这块石头在我手中玩了好几年,同院的伙伴也喜欢我手中的这块石头,不时地从我手中拿过去观看,那时我的心中便有种满足感。上学以后这块石头就不知丢到哪里去了,时常引起我对它的思念……
金海石趣
时光荏苒,一晃儿我已人到中年。一次单位组织去金海湖疗养,金海湖畔有种层积岩,是我踏破铁鞋寻觅到的珍品:黑白相间,几块奇石摆在一起很协调,最突出的便是作为主峰的层积岩(纵向排列),如同瀑布,大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气魄!为此我写了篇《金海石趣》的文章,收入我第二本书《丹棱纪事》生活情趣篇中,也算是我与金海石的缘分吧!
肖形石羊
这件酷似石羊的肖形石是得自潘家园文玩苑。潘家园旧书市场是我时常光顾的地方,而这文玩苑是下车以后的必经之地。那次去得早,市场刚刚开,仅有几个摊位有人,这个卖奇石的大嫂算是摆摊早的,驻足摊位,一块酷似石羊的玛瑙石引起我的注意。大嫂告诉我,您看上哪块,开张优惠。我问手中这块小石头多少钱,大嫂开价并不低。我与大嫂攀谈,既然是开张优惠就要便宜些。大嫂见我有意,降低了价钱,我又抹去了零头,竟然成交了。大自然的杰作竟然让坚硬无比的大漠奇石如此的肖形。我生肖羊,羊甲骨文之“美”字,就是大羊的意思。我曾将此石头让孔祥泽老看,孔老在手中观赏也觉有意思,用放大镜反复观察是真石头,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肖形啄木鸟
这块酷似啄木鸟的大漠奇石得自大钟寺爱家市场的一家店铺。此块奇石大致成乳白色,石质之中有些皱褶与孔洞,给人一种嶙峋突兀的感觉。石的内部有些淡灰色沉积,使得整块石质发青、白色。嶙峋突兀的石头上面突出一块,像只啄木鸟,我惊叹大自然竟然幻化出如此绝景。既然喜欢就小心翼翼地与摊主砍价,不费吹灰之力居然落袋为安了,意外所得算是奇缘!爱石之人,首先是热爱生活之人,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世间竟有爱石如命之人,像宋代米芾那样,向石头顶礼膜拜,磕头作揖,以石为友,传为千古佳话。
巴林石画
我有一块以金鉴为字的闲章“镜心”,是请孔祥泽老用《易经》起的,请朋友古垣为我镌刻,料是古垣一块心爱的章料,我也喜欢,应了那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古语。最初古垣有些不舍,当我送他康殷先生的巨著《印典》后,古垣才将心爱的章料刻完“镜心”送我。这块章料大小适中,可盈握掌中,仔细欣赏石料的不同纹理、不同颜色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可以鉴赏又可以把玩的天然画图。
这块椭圆形的章料,正面的中心部位,似一只猛虎侧卧在波浪起伏的海岸边(虎身的颜色为红褐色),样子极为清晰,头东尾西,静卧海边,虎头面目自然,似张口喘气,难道是在炎热的盛夏,这山中之王也难耐炎热,从森林之中跑出来,来到海边来个海水浴以解暑热?海水纹饰清晰似波涛汹涌,虎身之后,是海天相接,白的是飘浮的云,褐色、灰色的岩石,时隐时现于缥缈的白色云雾之间,给此幅中国写意兼工笔画面大增色彩,令人叹为观止。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天然造化、天然雕饰,这不得不让我们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块章料是记载我生命的符号,我更加爱它、珍惜它,我的Email也是用“镜心”命名的。一次晚间遛弯,这块心爱之物随带把玩掌骨间,一不小心跌落地上,被摔掉一块,让我心疼不已,回到家中用鸡蛋清粘合,虽不伤大雅,毕竟已不完美,平添了我之“痕迹”,亦是“一喜”。
“石佛打坐”
在摊位上看上一块摊主叫“马牙石”的大漠奇石,虽然块不大,但是放在旁边这块小小石座上(天然,未经人工雕琢),还挺合适。其实我是看这块小石头像个“石佛”,竟是个打坐石佛。我的经验是:观石,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就是你的第一感觉,当然你必须具备相当的阅历。
我曾写过一本《圆明园景观志略》的书,介绍乾隆时期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其中有个景观叫日天琳宇。你定睛细看日天琳宇,此景极似一位端坐之弥勒佛,中间一列山脉那左右顾盼之峰峦,应该是弥勒佛之首。中间低矮的山峦则是它的肚子,只是没有那么圆硕罢了,臂伸得较长且直接将日天琳宇建筑群揽在自己的怀里。再仔细观之,竟然连弥勒佛两条打坐的腿也看出来了,可见园林营造者的匠心。这块石头竟然与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日天琳宇一样,是个打坐的佛,似乎这个奇石比日天琳宇景区的佛还像,中间最高的是佛头了,这佛头埋在两腿之间,右手顺从地放在地下,而左手却放在两腿上托着佛头,你细细地观之,竟然极像。佛下这个小座,天然没经过任何雕作,是大自然之造化,只能用古朴来形容。这未经雕饰之石座虽不是大漠奇石,而它上面的佛却是,这来自不同地界的两种石头竟然这样和谐地相处在一起,是“美”之基石。而发现美、享受美,是人生的境界,小巧玲珑的不同地域的两块奇石组合在一起,应了那句老话“天然去雕饰”,将它们请进我的书斋,为天穹斋增色不少。
令我陶醉的奇石
这块大漠奇石也得自潘家园市场,它吸引我是因其独特的“漆皮”,没有突兀嶙峋的外貌,摊主的要价也不高。拿在手中把玩,沉沉地压手,发亮的老皮绝不是几百年能形成的,好似经过多少人的盘摩,类似钱币里的熟坑。既然不贵就把它请回天穹斋,没费口舌竟然成交了。回到家中暂且将其放在民国的瓷砚上,似乎还算协调。要想严谨该为它专配底座,拍了张照片,并发给朋友观看。有位朋友告我,奇石上有个“飞天”,这才引起我的注意。您别说还真像,稍稍转个角度,依然是这个画面,竟然像一位将军右手持宝剑,左臂高呼的形态,遗憾的是我不会绘画,无法几笔勾勒出酷似之肖像来,让读者可看得更为逼真了。晚上在灯下把玩,竟然又有发现,让我惊喜不已:一处是位古代老人头戴幞头帽,甩着宽袍大袖,大步前行的姿态;一处像个菩萨打坐之形;另一处在此石的顶部,极似一只猴子从高空纵身跃下的形状;一面有抽象美女宽袍大袖之态。一块不起眼的大漠奇石,仔细观察竟然如此神奇,这需要阅历与学识、修养,需要有双智慧的眸子。这块奇石与我有缘,不然怎会不期而遇,这是上亿年之后的邂逅,专程等我来觅它,这将是米芾拜石般的奇缘。此石已成为我写作之余时常摆弄于手中的把玩之物,须臾不可离身,我特地配上小巧玲珑之银丝嵌边小木座,整体观之,美得让人心醉。
大自然的造化幽兰石
一次逛附近的花卉市场,见到一块很美的奇石,摊主说产自贵州幽兰县,叫“幽兰石”,恕我孤陋寡闻,在这以前竟然没有见过这种石头。我去过云南石林,幽兰石的石质与石林的石头相近,只是“微型”罢了。这种风化成自然山形的奇石是最让人感怀的,融“瘦”“漏”“透”“皱”四大特点,着实让人看着心动。只是摊主要价高,让我无法掏出带有体温的银子。后来我常去这个摊位,与摊主聊石头成为不错的朋友。
摊主又进了一块幽兰石,比起上次那块还美,当然价钱也贵。既然是朋友,摊主连续两次降价,我又加了些钱,它成了我的囊中之物。
反复观赏这块石头,虽然石状无可挑剔,总觉得缺点什么,倘若配上小型人像,与幽兰石之环境相配,似乎更为协调,为此我跑遍几个花卉市场,竟然空手而归。一次在报国寺的早市,竟然得到了几个福建制作的小瓷人,应了那句老话,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放在幽兰石盆景中效果极好。山下坐着一位展扇书生,半山有位担柴的樵夫,樵夫与书生是否有问答,这只能观者自己体会了……
小巧玲珑的幽兰石,经过千万年的日晒、雨淋、风吹、雪浴风化之后,外貌奇特,凹凸起伏,错落有致,景自天成,集岩石之灵气,聚天地之精华,正所谓“移天缩地,移石缩景在君怀”了,给小小的书房、几尺的书桌平添了几分灵秀与雅趣。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