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领导人成为访问中国的“常客”
2016-06-29徐颖
徐颖
一般来说,中国与哪个国家关系密切,其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访华次数会较多,而在这样的国家,中国往往影响力较大,国家形象也较好
2016年6月12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开启其任内第9次访华之旅,成为任上访华次数最多的西方国家政府首脑之一。她曾在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3年访问中国,2012年曾两次到访中国。上海、南京、西安、广州、天津、成都、合肥、沈阳等城市均留下了默克尔的足迹。
不仅是默克尔,近年来,不少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来华访问都颇为“勤快”。
外交学院教授高飞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一般来说,中国与哪个国家关系密切,其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访华次数会较多,而在这样的国家,中国往往影响力较大,国家形象也较好。”
默克尔为何频繁访华
默克尔可能是如今中国人最熟悉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之一。
2006年5月,默克尔首次访华。当时,与其一起来访的,包括德国经济部长等内阁要员,及一个40多人的大型经济代表团。访问期间,中德双方共签署了19份双边合作文件,涉及金额达数十亿元。
而最新的这次访问,有媒体称默克尔“带着半个内阁及约20名经济界代表”。访问期间,默克尔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共同主持了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值得一提的是,同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共促成了96个重大合作项目签约,协议金额150亿美元,规模为历届论坛之最。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驻德国使馆文化处二等秘书李罡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德两国经济利益融合点是默克尔频繁访华的根本原因。中国与德国虽然同为世界贸易大国和制造业大国,但在发展阶段、比较优势等方面存在差异,这成为两国发展经贸关系的重要基础。对德国而言,中国庞大的市场为德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对中国而言,德国在科技创新和精工制造方面的先进技术将助推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进程。
尽管共同利益显而易见,但中德两国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分歧也仍然存在。李罡认为,这也是默克尔频繁访华希望解决的问题。
随着中德两国关系日益密切,两国合作也早就超出了经济范畴。
“中国和德国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两国在推动全球治理改革方面拥有许多共同利益。”李罡说。
2014年10月,中德联合发布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指出,双方将就包括在中东地区活动的伊斯兰极端恐怖主义、伊朗核问题等多个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保持密切沟通,致力于寻求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谁是更“勤快”的人
还有比默克尔更“勤快”的人,最著名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从2000年7月首次访华至今,普京共访华11次(包括担任俄罗斯总理期间)。
中俄两国政府首脑(总理)会晤始于1992年,定期会晤机制始于1996年。到目前为止,中俄总理已进行了20次定期会晤。
高飞告诉本刊记者,俄罗斯总统、总理频繁访华体现了中俄关系友好,冷战结束以后的中俄关系是大国关系发展的典范,中俄关系发展到今天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近代国际关系中具有示范意义。
近期,普京还将对中国进行访问。近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普京总统即将访华,两国领导人将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充分交换意见。
“中俄在国际事务上的合作将是双方探讨的亮点。”高飞说。
不过,现任外国领导人中有比普京还“勤快”的,他就是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仅从2000年至今,纳扎尔巴耶夫至少访华13次。在两国高层交往密切的背景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达成了52个产能合作项目,总金额超240亿美元。
不过,相比于李光耀,以上领导人都还称不上“勤快”。这位已故新加坡前总理,任内共访华30余次。
周边多往来
本刊记者对外交部网站梳理发现,中国周边不少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近年来访华次数都比较多。
2016年6月2日来华访问的柬埔寨王国国王诺罗敦·西哈莫尼,已经4次访华;韩国总统朴槿惠就任以来也曾3次访华;近几年来,原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朱马里则是每年都来华访问。
在周边国家中,作为中国唯一的全天候战略伙伴,巴基斯坦领导人长期保持高频访华节奏。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中巴之间领导人互访频繁,巴基斯坦的历任总统、总理均多次访华。现任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访华的次数至少达8次——2013~2015年他连续三年访华,其中2014年曾两次到访中国。
“2013年召开的周边外交座谈会,凸显了周边地区对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性。而且,周边地区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又存在一些海洋争端,因此各国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对话。”外交学院副教授任远喆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比如,虽然中越之间存在海洋争端,但越南领导人访华也较频繁。越南前总理阮晋勇在其任期内曾于2008年、2009年(两次)、2010年、2012年、2013年,至少6次访华。
在高飞看来,高层领导人频繁来访,关键还是因为在两国关系中合作是主流。
“一带一路”吸引了谁
近年来,非洲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访华频率也颇高。
2015年6月8日,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也是他至少第5次访华。值得注意的是,2002~2013年间,安哥拉和中国双边贸易增长近2000%。
多哥总统福雷也是中国的常客。2016年5月29日,福雷抵达中国开始进行国事访问,这是福雷至少第4次访华。福雷的父亲埃亚德马总统也曾在其任期内5次到访中国。在最近这次福雷访华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多友好事业是总统先生父亲埃亚德马总统和新中国几代领导人共同缔造和培育的。
此外,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和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也曾分别至少5次访华。南非总统祖马从2011年至今至少4次访华。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中非贸易总额和中国对非洲非金融类投资存量分别是2000年的22倍和60倍。
任远喆表示,非洲国家领导人的频繁访华说明了中非关系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中国领导人在“真、实、亲、诚”理念下对非工作的拓展。
此外,这也与“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有关。
访华期间,多位非洲领导人在与中国领导人会谈中提到对“一带一路”的支持。
福雷表示,赞赏中方“一带一路”倡议。摩洛哥国王默罕默德六世则表示,摩方愿同中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高铁、绿色产业等领域务实合作,扩大人文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这些频繁来华的国家领导人,一些时隔多年首次访华的外国领导人,也对“一带一路”倡议颇为积极。
近两年,地处“欧洲心脏”的捷克与中国的关系升温迅速。2014年10月,捷克总统泽曼率领近200人的代表团访华,成为10年来首位访问中国的捷克元首。次年,泽曼再次访华时表示,“捷方重视对华关系,愿继续推进同中方在金融、航空、投资、科研、教育、体育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取得进展,积极参加‘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
“很多以前没来访的都来了,说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推进初见成效,我们的伙伴关系网络越来越大,而且这也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体现。”任远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