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么是“连中三元”

2016-06-29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连中三元会试乡试

“连中三元”是用来形容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情况,指某个考生在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中均考得第一名,即接连考得“解元”“会元”“状元”。这种说法大约出现在宋代。

宋代及以后的科举考试中,读书人首先在县、府参加考试,通过考试的称为“生员”,俗称“秀才”。考得“秀才”后,才算获得了参加正式考试的资格。接下来,首先是参加每三年一次由省府主持举行的“乡试”,因为在秋天举行,俗称“秋闱”。此考连考三场,每场三天。乡试考中,称为“举人”,头名举人称“解元”。“举人”便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中举者正式跨入士大夫阶层。

通过乡试的举人,次年三月参加在京师举行的“会试”和“殿试”。会试由礼部在贡院举行,也称“春闱”,同样是连考三场,每场三天,由翰林或内阁大学士主考。会试考中者,称为“贡士”,贡士第一名称“会元”。“贡士”可以参加四月举行的“殿试”,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后一级,由皇帝亲自主持和出题,并定出名次。殿试只考一题,考的是对策,为期一天。殿试一般不再淘汰人,只是将所有人排出次序,录取名单称为“甲榜”,又称“金榜”,所谓“金榜题名”即指此。具体分为三甲,一甲只取三人,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剩下的分在二甲、三甲里。

猜你喜欢

连中三元会试乡试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古代科举考试,哪些情况会延期
明代《会试录序》的史料价值探析
明代乡试副榜及其成效研究
郴州出土明嘉靖七年《湖广乡试录》考析
从明朝会试看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