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印,印刻着民族的记忆
2016-06-29鲁陵
鲁陵
这是一部拿起来就忘了写书评任务的书。
看完它,是在一个黄昏。光线已经暗了,蓝色的天幕上,几只大鸟无声地掠过。我突然感到,书中的那匹马和那个孩子,似乎正向我走来。
马叫雪儿,是坡娃从狼群中舍命救回来的一匹小马驹。它通体的白毛,蓝黑色的四蹄,蓬松的长尾巴,看上去是那样漂亮英俊。雪儿长成一匹健壮的骏马时,抗日战争爆发了,它被日军强行征走,身上烙下了一枚日本军营的火印。日本军官河野看中了雪儿,想把它训练成自己的坐骑,但雪儿不肯接受河野的奴役,因为它心中唯一的主人是坡娃。由于雪儿的不屈和对抗,它沦为拉炮的战马,遭受种种凌辱。历经战火和苦难之后,坡娃最终将雪儿带回了野狐峪。
这个故事来自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先生的新作——《火印》。故事在北方草原地区展开,日出、日落、微风、雨雪、草原、密林、大山、断谷……曹文轩用文字展现了一幅壮阔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一切原本如世外桃源般美好,却终止于70年前那场战火。
关于抗日战争,有太多的文学作品记述过,但是关于儿童的却很少,而以动物作为主角的更是罕见。然而,战争没有让儿童走开,所有的生命都在遭受涂炭。曹文轩敏锐地捕捉到这个空白,通过精妙的故事构架及叙事方式,铺展开生动鲜活的情节,成功塑造了多个形象。在《火印》中,所有的情节进展都突破了以往抗日题材小说的套路,让那遥远得恍若隔世的一段战火生活在我们面前立体化呈现。虚构的人物、事件、地点,触动了一个民族潜藏的集体记忆,带我们穿越时空,置身于历史,在一个虚拟空间里感受扑面而来的那种紧张、困顿、焦灼与混乱。
小说中,作者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惨痛与血腥,也不去肆意展现敌我的仇恨与对立,但战争的残酷与悲怆却悄无声息地向我们袭来。转瞬间,无数的生命都在战火中凋零。幸存的人们在生离死别之际,要面对被战争打碎的一切:身体的残损、情感的缺失,连家园也变为满是疮痍的平地。当黑暗将美好淹没时,雪儿、坡娃、年轻士兵和村民们,藏起了悲伤,挺直了脊梁,把对侵略者的仇恨化作了雷霆般的行动,捍卫了家园与尊严。
雪儿是一匹马,曹文轩却把它当做有血性、有气节的人来写。他巧妙地借助雪儿的眼睛来看待这场战争,用它的经历串联起整部作品。大多数时间里,雪儿是沉默的,因此它在小说中的几处嘶鸣,格外振聋发聩。那是雪儿在受苦、困惑的时刻,抒发与传递自己情感的一种独特方式。它不仅在为自己的厄运呼喊,也在为所有受难的人呼喊,这是对战争的控诉。
战争是残忍血腥的,但是战争却并不能摧毁人类,不能阻止社会的进步。这是缘于人性深处永远存在的爱,能引领全人类走过一重重的黑暗,走向理智的光明。《火印》就是以人性的爱作为小说明亮的底色,让读者在感受战争裂痛的同时,还能心存温暖。坡娃与雪儿的心灵相依,坡娃和小伙伴瓜灯、草灵的情同手足,甚至日军小兵稻叶对雪儿和其他小马驹的呵护,都是战火中极为珍贵的爱与悲悯。
曹文轩借助战争中一段人与马的传奇故事,书写了尊严、人性、亲情在战争中的存在。作品站在人性的角度和高度去反思战争,审视战争对一些美好事物的摧残和毁灭,同时对友爱、尊严、温情等正能量进行大力弘扬。这部积极向上的儿童文学作品,能让孩子们在了解历史和残酷战争的同时,更增强对爱的感受与向往,对光明的追求与坚信,可谓充满了正能量。
《火印》,印刻着我们不能、不该,也无法忘记的一切,不仅是孩子,就是大人,也值得拿来读一读。
□本栏编辑/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