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院校电视摄编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2016-06-28潘俊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3期
关键词:独立院校应用型人才

潘俊峰

摘 要 电视摄像编辑课程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渗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新闻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考核方案对学生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所探讨的改革原则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电视摄编课 实践课考试改革 独立院校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既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追赶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的一种需要”,为了和一本、二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错开层次,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是办学的根本。新闻传播学科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操作性极强,实践教学在培养合格新闻传播人才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独立院校新闻传播学科的教学急需要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路子,因此构建实践教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电视摄像和编辑课程是新闻传播学科中典型的实践课程,两者密不可分,下面笔者就以这两门课程为例,谈谈构建电视摄编课实践教学体系的若干思考。

(1)积累学生影片作品库。积累每一届学生拍摄的作品,选择优秀的作品播放给新生看,再进行点评。这样做让学生觉得用摄像机代替纸笔其实离他们并不遥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当然,学生第一次进行这种创作,作品的质量可能会不尽人意,但有些作品的创意可能比较好,这时就可以允许学生翻拍上届学生的习作来改进原作的缺陷,让这门课程在艺术上有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相信假以时日,这种沉淀必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2)建立项目组,全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各个独立院校新闻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参考每年新闻专业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组,一般一组为5人左右,由同学分别担任不同的实践角色,包括策划、出镜记者、摄像、后期编辑、主播等。实践教学模仿了现存电视媒体的常见模式,由选题策划、发掘线索、前期素材获取、撰写解说串联词、演播室内容、后期编辑合成、审片修改等程序组成,教师在全流程中进行监控和指导。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天赋及特长,自由组合。由于自己队友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最后实践作业的水平和成绩,所以学生们偏向强强联合,同时又需要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这样的安排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各个岗位和角色通力配合,共同完成实践练习的内容。同时,由于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这种实践教学安排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自身特长,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培养出独具特色的个性化人才。经过电视摄编课的学习,学生无论从学习态度或是价值观都发生较明显的变化,不再是刚进校时的迷茫状态,他们多多少少看到自己在实践课中表现出的长处和特点,开始有偏重地发展自己的技能方向,有的从此爱上了播音主持,有的爱上了当摄像师,有的爱上了后期制作,有的爱上了脚本写作。由此他们对自己将来的职业规划有了一个初步的设想,相信他们将来或者成为一名出境记者,或者成为一名主持人,亦或是一名栏目包装设计师或者一名专题片编导。这种结果不正是我们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培养特色人才的目的么?

(3)结合各独立院校自身特点,规划项目选题范围,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内涵指“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什么样的人才才是应用型人才呢?各独立院校之间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有何区别呢?“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是地方高校应用型文科专业建设定位的关键”,“专业内涵上的创新开拓是地方高校应用型文科专业建设的侧重点”,“学科背景的复合是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着力点”这三条基本原则,为独立院校进行应用型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笔者学校的新闻专业培养的是体育传媒的应用型人才,体育传媒从业人员除了具备基础文化知识、新闻业务知识外,还应具备相关体育专项知识。目前体育科技学院体育新闻专业学生大多是非体学生,高中以前较少接触体育文化、体育事业方面的知识。又由于体育新闻专业学生的新闻业务课的学习任务本就较重,往往容易忽视对专项知识的学习,长此以往恐怕无法体现出体育新闻的专业特色。所以,项目组成立后,教师以学院的体育特色为社会背景,布置学生完成体现体院特色的新闻作品。正如卞之琳《断章》一诗所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种题材设置,让非体学生了体育生形成了一种看与被看的二元叙事模式。在这样的氛围中发现新闻,锻炼学生的“新闻眼”“新闻鼻”,对新闻对象深度挖掘下去,体育新闻专业的学生很自然地必须先学习体育文化理论知识、专项理论知识,然后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结合自己的高校生活,将这些理论知识用镜头表现出来,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面貌的体育新闻作品。这也正是目前体育传媒人才所欠缺的教育经历。

(4)废除传统理论笔试的考核方法,建立完善形成性考核方法。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重在能力的形成,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考试考核的方式带有导向性,总结性考试不能反应培训的过程,不能保证培训的质量,因此对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既要重视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又要结合总结性的考试。对学生的考核并不是由一次考试的成绩决定的,而是注重一个学习的过程,建立完善形成性考核方法成为深化高校办学内涵的重要途径。在电视摄像、编辑课程实践教学中,笔者每学期给实践项目组布置两部新闻专题片作业,一部5分钟以内,一部20分钟左右,为了客观精细地评估每一个学生在项目组的付出、努力以及成就,我们设计了一整套考核的标准。首先制作一个评分表,从选题,内容,镜头语言表达及创新等几项指标综合评定作品的等级。其次要求每一位学生每一部作品都要写一篇1000字左右总结报告,总结自己在这个项目中的分工岗位职责,设想,实施结果,以及对自己工作的评价。我们再为总结报告制作一个评分表,从设想、难度、努力程度、目标达成度和表达等方面打分,最后结合作品水平等级给出最后成绩,这样两次作品就有两次成绩。最后学生电视摄编课程的总评分数为(第一次作业成绩€?0%+第二次作业€?0%)€?0%+平时成绩€?0%。这样的评估方式能够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又防止了个别同学浑水摸鱼的行为。

(5)利用校内外的实践平台,深入锻炼学生的技术水平。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我们建立了校内校外两大实践基地。在学校内,各种学校会议,教学活动,学生活动,都活跃着拿着摄像机拍摄的新闻专业学生的身影。要求拍摄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拍摄之前先采访活动组织单位,拿到活动议程内容,提前现场勘查,策划拍摄脚本,布置各学生拍摄任务,实施拍摄,组织后期编辑。让学生在实施拍摄前,和相关人员沟通,对新闻对象进行采访,提前到实地考察勘测,根据光线角度确定拍摄机位,然后分配任务,拍摄完成后分组进行后期剪辑。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组的学生很自然地既学到了拍摄知识,锻炼了拍摄技能,同时通过策划采访,全面了解了整个制片过程。一旦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会感到陌生。

最后,由于笔者采取了以上的一系列教学实践课程的改革,通过完成大量作品,互相观摩评析,学生们积累了素材,积累了经验,积累了技术知识,有利于参加“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湖北大学生电影节”这样社会举办的各级别DV大赛中的新闻专题片奖项的角逐,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参加类似比赛并为比赛获奖的学生提供相关奖励,这些反过来又刺激了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最后达成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孔繁敏,等.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7.

[2] 潘憋元,石慧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7.

[3] 胡毓智.地方高校应用型文科专业建设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5(30).

[4] 张生.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基于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5.

猜你喜欢

独立院校应用型人才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慕课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思考
翻转课堂在独立院校线性代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浅析独立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