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潮州木雕的地域性题材

2016-06-28郭肖蕾

寻根 2016年3期
关键词:潮州木雕题材

郭肖蕾

潮州木雕是明清时盛行于粤东的一种民间艺术。它广泛应用在建筑装饰、礼祭游神、家具以及案头摆设上,曾经在潮州人的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所有享有盛名的潮州特色的民俗艺术中,潮州木雕是最能反映潮州文化的地域特征,包含更多潮州社会观念的文化载体,也是深深打上“潮州人”印记的民俗事象。它不仅仅是静态的“历史的遗留物”,在其背后所隐现的是潮州鲜活的民俗生活,是潮州人为了生活的有序与精神的完满而主动进行的一种文化创造。

潮州木雕题材包罗万象,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伦理教化、祈福纳祥、程式化的纹样以及地域性题材等四类。伦理教化是潮州木雕中最具精神教化意义的题材,这类题材主要通过历史故事、戏曲故事、神话传说等内容,弘扬人伦之轨、儒家之礼;祈福纳祥则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内容包括功名利禄、多子多孙、招财进宝、福寿延绵等;程式化的纹样包括各种博古图案以及常见的纹饰如万字纹、夔龙纹、云雷纹、方曲、卷草、回纹、拐子纹、冰裂纹、步步高、菱花、柿纹等。这其中,伦理教化、祈福纳祥及程式化的纹样三类题材中出现了数量可观的中国传统题材,如“年年有余”“喜上眉梢”“二十四孝”“马上封侯”“松鼠葡萄”“瓜瓞绵绵”等。这种趋同性题材在其他地区的木雕中也是常见的,而地域性题材是潮州人对现实生活的表现以及对自己生活环境中所见事物的描绘,这一类是最能体现潮州文化特色的地方性题材。

江海水族

江海水族是潮州木雕中常常出现的。潮州东南濒临南海,海岸线长,而且区内水网密布,有韩江、榕江、练江三条主要河流。从记载中可以看出,潮州水产资源丰富,江海水族在百姓生活中是处处可见的生物种类。元和十四年(819年)被贬至潮州的韩愈曾作《南食诗》:

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

蠔相黏为山,百十各自生。

蒲鱼尾如蛇,口眼不相营。

蛤即是虾蟆,同实浪异名。

章举马甲柱,斗以怪自呈。

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惊。

一时之间,鲎、蚝、蒲鱼、游蛇各种腥膻纷呈,可以想见韩愈作为内陆人的惊异之情。再加上彼时粤东滨海地区的人们“耕三渔七”,潮州人有相当多一部分是以渔业为生。潮州人期望水族丰收而过上年年有余(鱼)的殷实生活,潮州的木雕艺人也就自然而然地把江海水族作为表现的木雕题材。

在这类作品中,最让人称道的是运用在建筑构件上的“蟹篓”装饰,采取多层次镂空的技巧,表现出螃蟹正在蟹篓中挣扎爬行的生动姿态。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制作的蟹篓梁托,雕刻水平已经非常之高。木雕艺人将梁托镂雕成一个稍稍倾斜的蟹篓,在蟹篓的口沿、篓身及底部雕有五只生动逼真的螃蟹,外围饰以树枝树叶。雕工异常精细,蟹篓上的透孔、篓绳等细节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潮州人一直都很喜爱“蟹篓”这个题材,也正是在其启发下,新中国成立后,潮州木雕艺人张鉴轩、陈舜羌在一块木材上创作出面面可观、玲珑剔透的圆雕蟹篓。后来又有技艺更精湛的虾篓出现,成为目前潮州木雕中最喜闻乐见的雕刻题材。

正是因为潮州丰富的水产资源和渔业生活体验使艺人们有机会接触、观察、揣摩创作对象的姿态和动态,才在潮州木雕中出现大量的江海水族题材。若是没有对生活的真切体验,是断然雕刻不出如此传神的作品来的。

生活器具

潮州木雕所涉及的题材中还有一些潮州地区特有的民俗事象,如工夫茶具:茶杯、茶壶、茶罐、冲罐、茶炉及烧开水的锅、羽飞扇等。

潮州工夫茶是潮州人最喜好的饮品,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一副工夫茶具。在潮州访友,主人未及言语就先开始冲泡工夫茶,将第一杯敬给客人,主客之间才开始慢慢絮谈。走在潮州老街上,常能看见三五个老人坐在树荫下,面前是酽酽的工夫茶。在潮州,即使是个十几岁的孩子,都能熟练地掌握冲泡工夫茶的一整套步骤。

潮州人饮用工夫茶的习惯,也是慢慢形成的。最先把工夫茶作为一种品茶程式的名称载诸文献的,见俞蛟的《梦厂杂著·潮嘉风月》。俞蛟是浙江山阴人,乾隆年间任广东兴宁典史,他记录了当时韩江的饮茶习俗:

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炉形如截筒,高约一尺二三寸,以细白泥为之。壶出宜兴窑者最佳……炉及壶、盘各一,惟杯之数,则视客之多寡。杯小而盘如满月。此外尚有瓦铛、棕垫、纸扇、竹夹。制皆朴雅。壶、盘与杯,旧而佳者,贵如拱璧。寻常舟中,不易得也。先将泉水贮铛,用细炭煮至初沸,投闽茶于壶内冲之,盖定复遍浇其上,然后斟而细呷之。

可见当时所用的烹茶器具已相当齐备,有泥炉、瓦铛、宜兴紫砂陶罐、小茶杯和茶盘,还有垫茶壶用的棕垫、扇火用的纸扇和夹木炭用的竹夹等。茶叶用福建茶,其间投茶、冲泡、淋罐、品呷等程式,也和今天潮州人饮茶习惯相似,这足以说明作为品饮程式的工夫茶至迟到这个时候已经存在了。

品饮工夫茶是潮州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民俗事象,有关工夫茶的题材也成为潮州木雕中比较特殊的部分。揭阳关帝庙前藻井处就雕了一套工夫茶具,木雕艺人以生活中使用的茶壶、茶瓯、锡罐等茶具为题材,信手拈来,巧手雕琢,浓厚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番仔”题材

从表现潮州地方题材的木雕作品来看,木雕艺人对于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也是非常敏锐的。他们继承但并不局限于传统雕刻题材,很乐意表现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有关外国人的题材是潮州木雕中比较有趣的部分,在中国其他地区的木雕作品中很难见到。

潮州自古因为地理条件,很早就与海外有贸易往来。《宋史》中就有潮州作为海港出口的记载,黄挺的《潮汕史》中提到宋代潮州瓷器主要销往国外。此后,历代统治者对潮州与海外的贸易实行不同的政策,但无论是合法的还是违法的,对外贸易活动一直不曾中断,与外国人的交流一直也在进行。与中原人相比,潮州人是较早与“番仔”(外国人)有联系的,揭阳城隍庙的“番仔”托梁就是例证。两个“番仔”五官深目凸鼻,和潮州木雕中其他人物的面目、装扮有明显区别。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潮州是清政府被迫对外国人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并于1860年在汕头开埠,设立海关。自此,潮州人面对越来越多的和洋人打交道的机会,“外人传教贸易,接踵而至”,并“散处州境各地”。洋人在潮州各地开办工厂、银行、邮局、船运公司,设置洋行,设立医院学校等,使其逐渐成为具有强烈殖民色彩的商港。西洋货品及外来文化慢慢渗透到潮州地区的民间生活中,潮州木雕中也出现了更多的西洋人的形象,身着礼服,戴着礼帽,手持文明棒,开着汽车,或者中国人拉着洋车等题材。

透雕“汽车洋人”花板,长34厘米,宽16厘米,厚2厘米,制作于民国。花板中分别雕着开着汽车和拉着洋车的两组人物,两组人物还互有呼应,在木雕这一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里出现了汽车和洋车,可见现实生活是潮州木雕艺人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这些木雕作品可以反映出西方文化在潮州地区的传播以及潮州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兼容、消化、吸收并融会贯通的能力。潮州木雕艺人们耳濡目染的民情民俗、乡土文化和民间生活,就成了艺人们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而且他们还善于将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通过木雕表现出来,反映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地方景致

湘子桥也是潮州民间艺术中特有的地方题材。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可算是潮州地区最有名的桥了。它在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全长500多米,在1958年改建前,是以梁桥和浮桥相结合的,在中国桥梁史上独树一帜。广济桥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乾道年间,最早称为“康济桥”。潮州知府曾汪为解决汛期渡韩江的问题,修建由86艘木船连缀而成的浮桥,又在江心水势较缓处筑起一个石洲,把浮桥分成东西两部分,这样的设计能更好地承受水流的冲击。曾汪也自豪地说:“昔日风波险阻之地,今化为康庄矣。”所以命名为“康济桥”。此后,在60年的时间里,由近10位州官主持,又在韩江河道上分东、西两段建起22个桥墩。明宣德年间,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重修,加固桥墩,又在桥上建起亭屋,亭屋间建起12座楼台。江心急流处仍用24艘船连成浮桥,浮桥用3根铁索固定着,每根铁索达4000斤,这时才正式更名为“广济桥”。嘉靖九年(1530年)又把浮船改成18艘。雍正三年(1725年)又在浮桥两边的石墩上铸造了两头铁牛以镇水,谁知铁牛不仅没镇住水,其中的一头反而因为洪水坠河,只剩下一头,也成为广济桥上一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广济桥又开始大修,每座石墩南北两侧都建了庙宇、茶亭,一共建成24对庙亭。因为桥墩的修复是由官绅商人各自捐资的,分别开工,以致最后建成的庙亭的风格也各不相同。潮州民谣说:“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两只铁牛一只溜。”就像民谣所唱的,广济桥的风流在于独特的“十八梭船廿四洲”的形式。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造就了广济桥独特的建筑形式,在外观上避免了石梁桥过于平直的缺陷,显示出变化的生动,反而为观者提供了审美的愉悦。到清末民初,桥市仍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至今潮州仍有“到广不到潮,枉向广东走一遭;到潮不到桥,枉向潮州走一遭”的说法。

潮州市博物馆收藏一对“湘子桥图”木雕,由两幅组成,各高54厘米,宽32厘米。构图独具匠心,其内容取材潮州湘子桥的实景。潮州民谣“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的景观十分完美地组织在图画里。这幅浮雕有不同形态的人物25个,其中有乘轿出行的显贵,有提篮的小贩,有挑担访亲的串门客,有打着膀头鬃缓步行走的妇女,有人撑伞遮阳赶路,还有人凭窗闲眺。个个形态生动,栩栩如生。此外,奔腾韩江、清幽古寺、桥墩亭阁、十八梭船、镇水铁牛以及东门城楼等,都井然逼真地再现在画面中。

在潮州木雕丰富的题材内容中,有对儒家推崇的道德规范、理想品质的阐释,有对生活富足、渴望全面占有的期许,更有意趣的是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观照。潮州木雕艺人们不再拘泥于师徒相授的粉本,而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进行创作。除了传统趋同性的题材,潮州艺人对于表现现实生活题材兴趣非常浓厚,他们将身边所见新事件、新事物作为木雕的新题材。题材的内涵,则由宗教的、伦理的向世俗的、审美的方面转化。正是因为这些描绘百姓身边生活图景的题材使潮州木雕具备更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更加鲜明的地方色彩,同时也是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源所在。可以说是潮州活态的民间生活传统造就了潮州木雕,而潮州木雕又维系了潮州民间活态传统的持久存在。

猜你喜欢

潮州木雕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寻找潮州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木雕鱼
古潮州府释道文化刍议
木雕创作随想
潮州木雕
自然形木雕
东阳木雕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