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苏两省固定资产投资比较分析

2016-06-28刘华伟许航敏王邦屏广东省财政科学研究所广州510030

地方财政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江苏广东民间

刘华伟 许航敏 王邦屏(广东省财政科学研究所,广州510030)



粤苏两省固定资产投资比较分析

刘华伟许航敏王邦屏
(广东省财政科学研究所,广州510030)

内容提要: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与良好的投资效益,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与财政增收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报告比较了粤苏两省2007年-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差异,分析了其原因,并就广东如何用好财税政策、促进社会资本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广东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差异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是实体经济改造和提升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影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因素众多,加上资本边际效率会随着社会投资的不断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因此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需与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目标相适应。适度的投资规模、合理的投资结构和良好的投资效益,对于改进和加强宏观经济管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江苏对广东经济财政追赶态势明显,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江苏相比,广东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及增速仍存在一定差距。针对此问题,本文从两省固定资产投资差异出发,在对两省固定资产投资差异及原因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扩大广东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建议。

一、粤苏两省固定资产投资差异分析

(一)从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增速看,广东均低于江苏,且差距明显

2007年-2015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总量从9596.95亿元增至30031.20亿元①采用数据均来自《广东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两省统计公报,因受数据来源限制,部分指标只有到2014年以前的数据,本文尽量采用2015年数据,下同。,年均增速为14.64%。同期江苏总量从12268.07亿元增至45905.2亿元,年均增速为17.76%。2015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仅为江苏的65.4%;2007年-2015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比江苏低3.12%(参见图1)。

图1 2007年-2015年粤苏两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与同比增速比较

(二)从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结构看,广东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与江苏差距呈扩大趋势

2007年-2014年,广东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逐渐增加,从69.92亿元增至340.12亿元,年均增速高于江苏10.3%,到2014年,总量超过江苏133.1亿元;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低于江苏4.9%,到2014年总量少于江苏11848.42亿元;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低于江苏5.5%,2014年总量少于江苏3909亿元(见图2)。

图2 粤苏两省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投资总量比较

(三)从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结构看,江苏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均衡度高于广东

2007年-2014年,江苏苏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占全省比重从59.3%降至51.86%;苏中、苏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占比从40.7%升至48.14%。同期,广东珠三角地区①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中山、江门、肇庆、惠州等9个地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占全省比重从72%降至67.66%;粤东西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占比从28%升至32.34%。

(四)从固定资产投资主体投资占比看,广东民间资本投资总量和增长态势不及江苏

两省固定资产投资主体②根据固定资产投资主体所有制类型,可将投资主体大致分为国有经济、民间资本、港澳台及外商投资3类。此处民间资本指统计年鉴中注册类型除国有、港澳台投资、外商投资外的所有成分,受统计数据所限,未能将其中属于国有等其他非民间资本剔除出去,但其中国有成分占极少,不影响整体比较分析结果。中,按投入占比大小依次为民间资本、国有经济、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其中,民间资本投资额占比均超过50%,民间资本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最大主体。2007年-2014年,广东民间资本年均投资占比数比江苏低9.26%,年均增速比江苏低2.21%。到2014年,广东民间资本固定资产投资额比江苏少12790.29亿元,占总差额的81%,民间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少于江苏是广东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低于江苏的重要因素。

图3 粤苏两省省内分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比较

二、粤苏两省固定资产投资差异形成原因分析

(一)产业结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两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差异

一是江苏重工业总产值及比重高于广东,决定了江苏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与强度高于广东。第二产业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与强度的需求远高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中的重工业作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与强度要求远高于轻工业。2007年-2014年,江苏第二产业年均比重比广东高3.2%,第二产业中重化工业产值比重年均比广东高11.6%(图4),到2014年,江苏重工业总产值为104997.26亿元,比广东多31040.87亿元,产业结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广东。二是广东总体比江苏更早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步放缓,拉低了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看,江苏未来也将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放缓阶段。现阶段,广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符合未来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图4 2003年-2014年粤苏两省重工业总产值及所占比重

(二)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及竞争力差异较大程度上造成了两省固定资产投资差异

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受企业自身素质、外部政策、投融资、文化环境等复杂因素影响,广东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不及江苏,民营企业在产业结构、单位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弱于江苏,直接制约了广东民间资本固定资产投资能力,造成广东民间资本固定资产投资远低于江苏。具体而言:一是广东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不如江苏合理。2013年,广东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为9.5:45.0:45.5,江苏为4.1:52.2:43.6,第一产业比重比江苏高5.4个百分点,广东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优化仍有较大空间。二是江苏民营企业发展水平强于广东。2013年度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广东仅有21家,江苏有93家,远超广东。江苏2013年登记注册民营企业131.3万户,比广东多5.7万户,户均注册资本322万元,比广东多78万①根据广东省社科院和南方民营企业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三是江苏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盈利能力强于广东。2013年收入利润率、收入利税率为6.1%、9.8%,分别比广东高0.6、1.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增速分别比广东高6.3、8.0个百分点。

(三)区域发展均衡度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两省固定资产投资差异

江苏自20世纪80年代起积极谋划苏北发展,为苏北承接先进技术、产业辐射、拉动经济增长创造条件,先后经历了以扶贫为重点、大规模基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三个阶段,推动了苏北的快速发展,到2013年苏北GDP占全省40%以上,日益接近苏南水平。相比而言,广东区域均衡发展弱于江苏,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与珠三角地区差距较大,2014年,粤东西北地区GDP占全省比重为21.1%,仅为珠三角的26.7%。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发展差距过大,对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影响较大。但广东自2013年出台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三大抓手”政策以来,政策执行与考核力度大,有力地促进广东区域均衡发展。随着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区域发展均衡度提高,粤东西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广东与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差距将逐步缩小。

(四)制造业主要行业受经济下行影响差异影响两省固定资产投资

广东与江苏均具有很强的外向型经济特征,但江苏外向型经济起点较高,在引进外资时注重产业转型升级的布局,带动了通信、电子等产业的崛起。广东外向型经济起步较早,初期主要是引入“三来一补”模式,受出口影响波动大。广东作为全国外贸出口第一大省,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制造业主要行业受出口影响远大于江苏,相关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受影响程度高于江苏。

(五)投资政策差异局部影响两省固定资产投资差异

2005年以来,江苏在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方面的政策力度大。2008年金融危机后,江苏省政府连续三年出台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有力地提升了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广东在制定实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健康发展措施方面力度相对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六)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水平差异影响两省固定资产投资

与江苏相比,广东企业有效生产性资金贷款需求仍然不足。从存贷比①存贷比是是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率,在一定范围内,存贷比越高,说明当前市场越活跃,居民购买欲望越强烈,企业投资势头趋强劲;相反,如果存贷比越低,说明当前市场趋冷,居民的购买欲望下降,企业投资势头趋弱。指标看,2005年-2014年,广东年均本外币存贷比为62.8%,比江苏的73.2% 低10.4%(图5)。从贷款增长速度看,虽然两省自2009年贷款增速总体大幅放缓,但广东的同比增幅相对江苏更低(图6)。

图5 2005年-2014年粤苏两省本外币存贷比情况

图6 2007年-2014年粤苏两省本外币各项贷款情况

(七)地方企业经营文化理念差异影响两省固定资产投资

江浙文化具有工商文化和功利文化的特征,其所强调工商皆本、义利并重赋予了江苏人强烈的商业意识和冒险精神。这种冒险精神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就是企业充分利用本地区、国内甚至世界资源,敢于负债经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资本积累快,江苏近年来存贷比高出广东10.4%,即是例证。广东所属的岭南文化更重务实。受这种文化背景的熏陶,粤商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主要依靠自身积累,逐步把企业做大做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但冒险精神不够,使得粤商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比较保守。

四、政策建议

(一)优化调整政府投资重点,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三次产业发展,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支持加快建设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推动粤东西北与珠三角之间、粤东西北各地市之间互联、互通、互融的高速公路建设,形成全省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推进高速铁路网建设,推进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支持加快粤东粤西沿海港口疏港铁路、公路建设。支持加强机场港口和航道建设等。二是第一产业投资方面,重点支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区域布局优化的投资,支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标准化建设。三是第二产业投资方面,重点支持促进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巩固完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的投资。加大支持实施工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投资,支持实施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以及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建设投资,支持沿海重化工业基地建设等。四是第三产业投资方面,支持加快现代服务聚集区建设,支持发展金融、商贸物流、电子信息、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支持发展健康养老、现代医疗、旅游休闲、文体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

(二)加大粤东西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投入力度,完善对口帮扶机制,加快推进区域均衡发展

一是力推粤东西北产业、科技、劳动力“三转移”,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和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为抓手,在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探索引入混合所有制,试点完善项目园区公司化运作机制,强化粤东西北固定资产投资内在动力,增强区域发展后劲。二是探索开展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直接扶持到户试点工作,按照精准扶贫要求,根据帮扶对象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由现行的项目间接带动改为资金直接扶持到户到人,通过“实名制”,保障帮扶资金落实到帮扶对象,因地制宜确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范围,采取“一户一策”、分类帮扶等措施,实现精准扶贫。

(三)综合运用财政支持手段,扶持民营经济做优做强

进一步放宽产业准入限制,积极推进广东政府公共资源向各类投资主体公平配置。灵活运用财政补贴、财政贴息、政府定向采购等方式,促进民营企业创新研发,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量,推动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大对政策性担保金融机构的财政支持,积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民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入政府采购目录。同时,落实好国家出台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创业创新的各项税收扶持政策。扶持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发展,合理降低民营企业税费负担,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四)加快推广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方式和PPP模式,支持社会资本增强竞争优势,提升投资规模和效率

一是探索完善财政扶持资金委托基金管理机构或投资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增强财政资金促进投资动能,积极引导和支持广东大型国企或国企控股集团与银行合作建立投资基金,推动财政资金经营性领域股权化经营,重点支持中小民营企业。二是制订省级财政出资设立PPP引导基金具体方案以及后续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PPP项目,提高项目融资的可获得性。三是制定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引导和鼓励地方融资平台存量项目转型为PPP项目,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按照化债规模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着力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提升项目运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四是抓紧制定PPP项目财政管理办法,为地方财政部门履职提供制度保障。对地方政府违约行为,探索建立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的结算扣款机制,切实保障社会资本的合法权益。

(五)创新财政引导机制,积极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扩大投资

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促进民间资本扩大投资。一是建立财政与金融的联动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民间资本扩大投资。在不改变各类专项资金用途前提下,改革财政支持投资的资金使用方式,从主管部门定项目、财政部门拨付资金的直接支持方式,转变为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股权投资等间接支持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支持民间资本投资。二是建立财政与民间资本的联动机制,引导民间资本扩大投资。通过支持设立科技型小企业投资引导基金,采取分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等方式,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政府明确需要扶持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多层次放大财政支持民间资本发展的固定资产投资乘数。三是积极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对鼓励发展行业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成本费用,实行抵扣企业所得税、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政策。

(六)支持担保行业风险补偿机制建设,引导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立足于继续发挥现有商业银行体系的主渠道作用,加快推进政策性担保增信平台建设,支持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中小企业的融资合作,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支持担保行业风险补偿机制建设,重点推进设立省级融资担保业发展专项基金,推广政府采购信用担保业务,帮助企业更容易、更方便地获取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以利于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

(七)支持提升地方企业家管理素质,引导企业家形成现代企业文化理念

落实财政对民营经济扶持政策,做好政策宣讲和咨询服务,积极营造促进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环境,支持开设重点培育企业专题培训班,对传统产业领军人才开展培训,推荐重点培育企业、纳税大户企业参加高管培训合作交流项目,促进企业家更新管理理念,鼓励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张长春.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国模、结构与效益[J].城乡经济,2012(24).

〔2〕林仲豪,陈方.广东与江浙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比较研究[J].理论月刊,2009(11).

〔3〕潘文燕.粤商文化对广东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9).

〔4〕郝颖,辛清泉,刘星.地区差异、企业投资与经济增长质量[J].经济研究,2014(3).

〔5〕伍世代,王强.中国东南沿海区域经济差异及经济增长因素分析[J].地理学报,2008(2).

【责任编辑王东伟】

中图分类号:F810.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9544(2016)06- 0091- 06

〔收稿日期〕2016-05-11

〔作者简介〕刘华伟,所长,博士,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许航敏,副所长,博士,研究方向为财政绩效管理;王邦屏,副主任,硕士,研究方向为产业政策。

猜你喜欢

江苏广东民间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数读江苏
江苏
高人隐藏在民间
广东舆情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