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程培训生成性学习资源的长期保存策略研究
——以安徽省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为例

2016-06-28田红梅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云存储

田红梅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安徽合肥 230022)

远程培训生成性学习资源的长期保存策略研究

——以安徽省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为例

田红梅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安徽合肥230022)

内容摘要:远程培训平台中储存着丰富的生成性学习资源,本文分析远程培训生成性学习资源的内涵,阐明长期保存生成性学习资源的意义,归纳多类型生成性学习资源的保存形式,提出了长期保存的技术策略,并对生成性学习资源保存的媒介策略及安全保密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远程培训;生成性学习资源;迁移技术;云存储;介质更新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是安徽省唯一入选“国培计划”的培训机构,在 2006年创建的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www.jsjy.ah.cn),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网站,秉持着“创新终身教育模式,共筑教师网上家园”的理念,推陈出新,构建方便操作和易于互动交流的远程培训平台,打造与时俱进、优秀的培训学习课程资源。五类主页(项目主页、区域主页、学科主页、班级主页和个人主页)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共享;四项平台(学习平台、辅导平台、网络研修平台和管理平台)达成了全方位教、学、研、管的互动学习[1]。同时设置科学的考核机制,促进学员在平台上积极主动地在线交流,发表个人见解,分享个人知识。培训平台中充盈着丰富的生成性学习资源,本文试图对这些资源的长期保存策略进行专题探讨。

一、远程培训生成性学习资源的内涵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不仅连续五年承担了“国培计划”中西部远程培训项目,而且自创建以来,持续承担并完成了安徽省全员远程培训的任务,十年间累计培训中小学教师近75万人次。参训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开展主题讨论,借助远程培训平台,实现与学科专家、班级辅导者、同伴的实时对话和互动交流,“互动评定”中彼此之间对精彩文章、精华帖子和优秀作业进行推荐与评价,更大程度上丰富了生成性学习资源。

(一)生成性学习资源的定义

远程培训的生成性学习资源是指培训过程中学科专家、班级辅导者和参训学员自主创作、上传的带有个性特征的数字化信息,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再现出来,如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由参训的团队成员在培训中学习、反思、交流、互动过程中产生。生成性学习资源具有过程性和情景性的特点,强调参与成员的个性化特征,凸显潜在的创造价值[2]。每届远程培训历时一年,从线上学习至线下班级活动的开展,再到送培送教活动的组织实施,充分彰显了突破时空培训的远程优势,而且在每一步骤的培训环节中,学科专家、班级辅导者、参训学员积极参训,深度互动,包括辅导专家发表的问题包解答、针对学员问题的发帖、在线学科视频答疑,班级辅导者推荐的优秀文章、发布的班级简报、开展的班级线下活动材料,参训学员问题探讨、学科作业、文章发布、微课大赛的作品、平台中上传的意见、建议与观点主题帖等。

(二)生成性学习资源的特点

生成性学习资源属于信息资源,如果说材料资源向人类提供物质基础,能源向人类提供动力,那么信息资源向人类提供的便是知识和智慧。远程培训生成性学习资源紧密围绕每一年度的培训主题,紧贴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实际,紧随当代的教育形势,与其他类型信息资源相比,具有依存性、丰富性、不安全性、海量性的特点。不同程度上这些特点影响着生成性学习资源的长期保存。

1.依存性。生成性学习资源需要依靠一定的软硬件技术才能向参训教师表征其内容。随着时间推移和技术发展,当依附的软硬件技术升级换代时,生成性学习资源就有可能无法正常读取使用,因此其对技术的依存性是影响长期保存的重要因素。

2.多样性。生成性学习资源多以文档、图片、报表、XML、HTML、音频、视频、课件等多种形式存在,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同组合,共同构成了数字信息内容,多样性给保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不安全性。培训平台中生成性学习资源在保存的过程中,如若受到任何未经授权的操作、病毒感染或人为的恶性攻击,都有可能造成信息资源的被修改、删除,甚至丢失,这对生成性学习资源完整真实的长期保存带来了挑战。

4.海量性。为了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在安徽省教育厅颁发的《关于安徽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明确了“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培训目标。围绕五年来每年不同的远程培训主题,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建设新的课程资源,平台中生成性学习资源的内容也大相径庭。2014年13.68万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安徽省全员远程培训,培训结束后经统计平台中的生成性学习资源,累计学科发帖回帖494587个,发表评论299485次,上传文章43407篇,其中优秀文章1162篇,共享教学资源20361个,“学科视频答疑”录像24个,提交作业80774篇,其中优秀作业4285篇[1]。五年积累下来的生成性学习资源数量则更为庞大。

二、生成性学习资源的长期保存的意义

生成性学习资源的长期保存是指在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为了保证生成性资源的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而进行的持续不断的管理与维护。[3]其首先是一种状态,令生成性资源的内容在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不失真、不失效,始终处于可被读取和采集利用状态;其次是一个过程,针对生成性资源从生成到失效的完整生命周期,保持信息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而持续进行维护的不间断过程;[4]最后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为了保证生成性资源的价值能在特定的时间限度内充分实现,通过各种介质来记录信息并使之有序化,并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保管行为。对于远程培训生成性学习资源,长期保存生成性学习资源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每年围绕不同的远程培训主题,参训学员向网络学习平台中发帖交流讨论,发表体验感悟,完成学科作业,上传工作案例,推荐心仪文章,展示微课视频,这些来自一线教师的学习反思和实践案例,不仅是参训老师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有所为的工作真实写照,更是创新知识的交融与汇集,凝聚了成千上万参训老师的实践智慧,是非常有价值的数字信息你资源。将它们保存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以便制作导航,设计成远程培训学习平台中的一个栏目,融入到当届培训的学习内容中,产生更多元、更契合需求度的“活体”学习资源,更能唤醒教师自我经验的剖析,引导教师对优势风格的解构,进而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远程培训的深入发展。

二是生成性学习资源的保存依赖于存储介质,但介质载体一旦受到破坏或损伤,其承载的信息内容就无法获取和利用。数字资源信息的处理过程依赖于特定的软/硬件环境,而支持数据读取的软/硬件环境更新换代迅速,过时的软硬件让信息无法读取以致失效,因此从长期保存的角度而言,数字信息资源面临着更大的消失可能性,存在着不可获得的风险。从2006年至今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远程培训平台中储存了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经过筛选和挖掘,可以有效分析中小学老师具体的专业需求、教学难点、思想动态甚至心理状况,潜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否实现其价值,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稳定存现,在其具备有效性的完整生命周期中,始终处于不流失、不毁损、不失真、不失效,稳定保持“可利用”状态。

三、多类型生成性学习资源的保存形式

表2 多类型生成性学习资源的保存形式

生成性学习资源的类型具有多样性,多以文档、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格式存在,给保存工作增加了难度。在实践中,可以根据资源格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策略和保存形式(详见表2)。

四、长期保存的技术策略

长期保存技术是开展电子文件长期保存工作的手段和工具,备份、迁移、环境模拟、格式转换、元数据管理及信息监测是常见的保存技术手段。[5]实用可行的技术是解决数字资源保存的重要手段。具有时效性、直观性、真实性特点的生成性学习资源,在远培学习平台中,以计算机网络通讯方式进行传递、分享、汇聚,为了有效挖掘其中的潜在价值,通过分辨、筛选和采集的方式,将信息资源有序重组,把有价值的资源提供给正在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因此长期保存生成性学习资源包含两层含意:一是长期存储,二是长期可获取,涉及合适的长期保存技术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迁移技术

持续把旧格式的数字信息转换为目前软硬件所能支持的格式,是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重要挑战。转换过程包括软件系统、文件格式的转换,也包括存储介质格式的转换,以保持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持续可利用性和对新技术环境的适应性。[6]通过迁移技术,一方面可以保证存储信息的载体存取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当届参训教师对生成性学习资源的检索、显示和其他利用需求,从而为参训教师提供多样和长久的服务。

(二)云存储

云存储是近年发展并兴起的数字信息存储新方式。云存储集成允许存储服务器和存储节点同时增加,使用了支持大规模存储的集群技术、P2P技术和网格技术,进行超过实际存数容量的并行扩容。[7]例如硬盘总容量只有100TB,系统却可以设置两倍甚至更多的容量给数字信息资源保存使用,等到100TB快用完时,随着服务器的采购添加,容量可以无限制增加。同时,云存储可以对数字信息资源的保存进行集中监控和统一管理,同时根据数字资源的动态增加,及时调整存储空间的大小,避免产生闲置空间造成资源浪费。相对传统的机房数据维护来说,可减少系统升级和维护的工作量,维护和升级只需在一台主服务器上进行即可。

(三)介质更新

介质更新是通过拷贝方法将数据流从原有存储介质转移到新存储介质上,保护数据本身不受存储介质质量变化。例如最初远程培训对教学PPT作品的征集活动,各学校集中报送作品为软盘,后来微课大赛活动中,转为邮寄教学光盘,软盘或者光盘汇总后,将上面存储的内容统一复制拷贝至PC机,再按照各学段、各学科进行分类打包压缩,移至硬盘中以便携带,提供给各学科专家进行审阅。现在远培线下活动征集活动,则设定以mp4或flv流媒体格式的微课视频,要求直接在线提交,网络上传至资源平台中。由此可以看到随着技术的变革,日常采用的主流存储介质也在不断更新变化。介质更新通常通过拷贝直接完成,为了确保在超出原存储介质安全存期期限前,将不断积累的数字信息有序转移至新的存储介质中,拷贝过程中还需要采用校验技术(如数据计算循环冗余校验码)或数字摘要技术(如MD5),校验更新前后的数字信息是否一致。[6]

五、生成性学习资源保存的媒介策略及安全保密技术

与传统印刷型文件和实物保存相比,生成性学习资源的类型更为丰富。从数据的组织形式上看,有数据库、网络电子、多媒体资料等;按存储介质可分为软盘、硬盘、磁盘的磁介质和以CD为基础的光介质两种类型。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和配用,并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和利用,在人机界面中传递知识,带来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视野拓展和能力提高。

(一)计算机技术保存

把生成性学习资源储存在光盘或硬盘中,与过去的纸质资料相比占地面积小,避免磨损,但光储媒介是塑料材质,较为脆弱,受温度、磁场、建筑、风向和显示器配置等多方面制约。链接利用和资源互通模式技术是以显示器为媒介,通过铜光纤铺设发送信息源,远程拨号,对方主服务器接收,到达个体计算机中。[8]计算机技术保存资源,使得知识搜索、知识积累、知识共享的效率大大提高,真正意义上的知识重用和知识共享也成为可能。

(二)多媒体保存

多媒体是传播信息的媒介,一方面可承载信息,另一方面可储存、呈现、处理和传递信息。多媒体实现信息存储和传递,表现形式至关重要。多媒体技术将是数字资源保存的最佳产物,现在生成性信息保存形式仅是文字转文字、音响转音响、图像转图像等。一次文本保存到传输和利用,即一平面单位量到另一平面的单位量产生二元次立体文字,由于存储空间折叠,一立方单位的存储面占位增加25%[9]。将来可以实现文字对图像的处理,音响对图像的处理。

存储空间折叠

(三)网络安全性和安全保密技术

计算机系统极易遭到攻击或破坏,只要非法数据输入、软件驱动就能被篡改或破坏,安全控制功能薄弱。计算机搭上网络系统后,安全性迅速下降,信息易被窃取。网络病毒其实是一种通过代码编程制作完成的可供计算机复制传染的具有破坏性的标准程序,本身不具有好坏,病毒是将好技术用在邪道上。可以思考用强病毒编程软件技术服务于庞大的生成性学习资源,定期更新文件和引擎,自动更新网络系统、恢复重要数据,产生病毒警报服务,保证整个数据库系统运行机制的安全。

总之,每年一届的远程培训生成性学习资源的保存,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但不管怎样,对海量、多样、有重复使用价值的生成性学习资源的保存,选择合适的保存技术,规划合理的保存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最终达到挖掘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的隐形智慧知识资源,营建良好、实效的远程培训学习环境,提高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为中小学教师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安徽省2014年“有效评价”主题远程培训项目年度总结[K].2014:4.

[2]谢永宪.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研究[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54.

[3]朱林,吴兆文.数字信息资源管理研究[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32.

[4]万力勇,赵呈领.用户生成性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视角 [J]. 电化教育研究,2014,(5):53.

[5]张梦霞,屠跃明.关于建立电子文件长期保存发展战略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5,(5):72.

[6]张美芳.数字信息保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51.

[7]袁艳.云存储在中小型图书馆应用模式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4,(11):40.

[8]邱均平.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45.

[9]网络资源采集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162.

On the Long—term Storage of Generative Learning Resources in Distance Training

TIAN Hong—mei

Abstract:Distance learning platform has a wealth of stored generative learning resourc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distance training generative learning resources, clarifi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long—term storage of generative learning resources,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forms of multi—type storage of generative learning resources and the technology strategy of long—term storage. Finally, this article explores some media strategy and security technology.

Key words:distance training; generative learning resources; migration techniques; cloud storage; media update

收稿日期:2016—01—20

作者简介:田红梅(1972—),女,安徽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中心工程师,硕士。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52(2016)02—0007—04

猜你喜欢

云存储
天地一体化网络环境下的云存储技术探讨
基于椭圆曲线的云存储数据完整性的验证研究
高校档案云存储模式探究
地铁高清视频存储技术的应用分析
云数据存储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云存储的气象数字化图像档案存储研究
试论云存储与数字版权的冲突、法制与协同
云存储出版服务的版权侵权责任风险分析
云存储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基于云存储的数据库密文检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