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逐新欲速必达
2016-06-28张彤薇
文/本刊记者 张彤薇
固本逐新欲速必达
文/本刊记者张彤薇
冷链物流企业从事医药冷链到底机遇大还是挑战大?第三方冷链运输企业如何进入医药行业?近日,记者采访了陕西速必达冷链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白立军。陕西速必达冷链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是陕西省药监局指定的医药冷链物流配送及省内唯一一家冷链物流行业3A企业,专业从事冷链仓储管理,专注城市配送、冷链干线运输多年。
机遇大还是挑战大?
对于国家取消从事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的审批,白立军认为,物流行政审批的取消,并不意味着放弃质量要求。药品物流具有服务质量要求高、小批量多批次和环节多的特点。国家对药品的储存和运输等条件要求极为严格,因此第三方物流仍然会纳入现有质量体系认证范畴中,而非无条件全面开放。
白立军说,放开药品第三方物流初衷是鼓励拥有完整质量体系的大型医药商业流通企业向供应链各方开放其物流资源,提高医药物流效率。该尝试是以服务提供方符合国家要求的质量规定为前提。
现有的医药自营冷链物流作为一种业态,从本质上讲,还是现代技术装备起来的“企业物流”。新兴的技术装备和系统软件所能解决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库存管理,并没有形成对上游的药品生产、供应商和下游的药品批发、零售企业以及医院临床用药的整合,也无法根本性地解决重复运输、成本增加等一系列企业物流的综合症。
白立军说,近几年来,物流服务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能否从事医药业务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国家新版GSP的出台和严格执行,医药企业在物流领域的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现阶段,我国取得药品三方物流服务资格的企业还是以各地规模药企为主。
不过,截至目前国内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第三方冷链物流未来发展的空间巨大。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可以利用现有的物流资源优势,与更多的跨行业大客户开展业务,提升自己的市场定位。白立军说,“第三方冷链物流可为医药企业节约大量的前期投入,同时,企业无需考虑运作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外包给冷链物流公司,可解决运输中温度链不断掉的难题。即使货物品种有多样性、少量性和发货地的零散性,但冷链物流公司可以充分整合资源,采用多式联运以发挥第三方冷链物流的优势。”
当然,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也存在自己的短板。白立军说,比如,短期内无法提高操作和组织水平,品牌影响作用较小,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开展受制于生产商,企业长期发展不利。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整合能力不足,在业务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白立军认为,过去是商业带动物流,将来一定是物流带动商业,而且物流的范畴会越来越广泛,一个专业的物流公司一定会逐步转化为一个供应链公司,从一个运营操作的公司变成一个具有一定咨询规划职能的公司。
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如何分羹医药蛋糕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取得由省级药监部门核发的“开展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确认件”的药品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有124家。目前获得资质的,其中绝大部分本身就是合法的药品经营企业且是全国性或至少是区域龙头企业。
白立军说,按照国家商务部的相关规划,社会物流介入药品第三方物流服务领域是因其能够有效整合社会物流资源而被得到鼓励和支持。社会物流公司的配送网络比较全,尤其是在偏远地区更加有助于降低医药公司的配送成本,有效保障居民的用药需求。
没有获得药品第三方物流资质的社会物流企业,普遍是以租库的形式为药企提供服务;获得药品第三方物流资质的企业,主要针对医药流通企业、医药生产企业、高端食品生产或销售企业、化妆品生产或销售企业等,为其提供专业的仓储设施和场地,并配套提供货物堆存、管理、保养、维护、加工、发货等物流服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提供高标准、专业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满足药品储运和药品管理的苛刻要求。白立军继续说,社会物流企业本身并不购销医药商品,而是专门为药企提供货物的干线配送或终端配送服务。目前,在医药物流领域多为干线配送服务为主;在浙江、江苏等地,也有物流企业为药企提供“门到门”的终端配送并取得了成功。
此外,也有大型物流地产商通过购买、运营成熟的园区或库房,为医药企业提供标准化的工业物流库房,医药企业长期租赁和使用库房。这一模式的好处在于有助于帮助药企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使药企实现轻资产化运作,将社会物流资源纳入第三方医药物流领域是大势所趋。
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现行法规和药品流通格局下,社会物流企业良莠不齐。白立军说,现在,大部分的社会物流企业因专业领域的不同,缺乏专业的药品质量管理员工。
随着药品物流行业标准的不断充实完善,如何掷地有声地落实标准也是业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白立军建议,应鼓励企业参与新标准的制定和原有标准的修订,广泛普及宣传行业标准,对企业的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提升企业对标准的认知水平和执行能力。应按照行业标准制定企业等级评价指标,打造标杆企业,引导行业整体提升服务质量。
白立军认为,药品物流的管理涉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工业与信息化部等部门。应加强药品物流管理的顶层设计,保证各部门间的政策相互衔接,避免冲突,同时要抑制地方保护主义,打破区域封锁,为药品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