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断电的聚光灯

2016-06-28赵雪峰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滤镜艺术家社交

文/赵雪峰



不断电的聚光灯

UNSTOPPABLE SHOWS

文/赵雪峰

社交网络是个看似只有一台电脑大小的微秀场。因为它联通了全世界,它和人们社交方式的变迁、图像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所以如果你有抱负、有想法,它能够为你提供展示空间,为你赢得观众,但它也有极端的时候,比如,你有可能被强行拉到别人的秀场。

美国艺术家Richard Prince“新肖像”展览现场,他“偷”来了37张Instagram用户日常所晒的照片,将每张保留点赞、评论的原始截图打印在了167 x 123.8 cm的画布上,作为展览作品,一时引来争议无数,有人觉得有趣,有人觉得被“剽窃”。谁能想到自己的大秀特秀为别人做了嫁衣裳,而且原本很难卖钱的照片,被“剽窃”成作品后,每张都可以为艺术家贡献接近1万美元的收入

2002年荷兰Foam视觉艺术节展览《24小时的照片》,这些堆积如山的照片取自24小时之内用户所上传Flickr、Google以及Facebook上的图片,参观的观众可踩,可拾起玩味,但照片的价值已经很难判断,也就是说多数人的秀,可能转瞬即被埋没

“以前的衣服看上去low一点,但也不能怪我,因为材料是有限制的,就只能从身边取材,比如黄瓜、白菜。”山东南流泉村的年轻女孩王守英如此解释她2015年时装设计风格的变化。如她所讲,曾经包括黄瓜白菜在内的瓜果梨桃,连同她身边唾手可得的农村日常之物,诸如塑料瓶、铁丝、蒲扇、篮球、锅碗瓢盆、簸箕等等,都被她设计成为了让人大跌眼镜的“时装”,她的设计有多强的冲击力,请看她这几个月公布的饰品中的一款,在演示图中,王守英将撕开的造型过的烙饼贴在了她的圆脸上……

虽然骂声一直不断,但王守英在2015年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自己的时装秀。撇开赞助者商业运作背后的利益不谈,这场为“妖男”模特穿上33cm高的高跟鞋的秀确实实现了王守英的时装梦。但其实,真正秀场的T台早已为王守英铺好。王守英仅仅用了2500元在老家组装了一台电脑,便轻松地在名为社交网络的T台上崭露了头角。

当然这里肯定也有自我炒作的嫌疑,比如她曾经拍过自己脖子挂着“怀才不遇”的牌子跪行乡下的视频(不过无人问津),也上过山东一档情感类综艺节目,展示了自己由碎布片和饮料瓶构成的时装设计(遭到无情奚落),但自她2013年首次上传了一张她设计的花生耳坠效果图之后,她也一直践行着她的时装风格,坚守她作为时尚阵地的新浪微博。微博这个重要的社交平台所提供展示空间所带来的机会——从时尚博主gogoboi将她带入时尚圈,到得到英国服装设计师、“朋克之母”薇薇安·伊斯特伍德(Vivian Westwood)的肯定,这些都是她的老家南流泉村所无法给予的。

012015年11月13日,法国巴黎恐怖袭击发生后,广泛流传的一张结合Love&Peace(和平标志)与埃菲尔铁塔的直抒胸臆的插画,首先发表自艺术家Jean Jullien的Instagram账号

社交媒体提供了秀的可能,当然也规定了秀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更体现在图像层面上,要不王守英那一组组“时装大片”是无从展示的。这可能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有关,更极端的说,可能社交媒体逼着人们接触更多与图像有关的艺术形式,以国外的先行社交产品为例,随着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Facebook已经做到了完整的个人动态展示;而微博的始祖Twitter则将文字信息简化为一句话,但却保留了图片分享的功能,早先看似网络相册的Flickr打出图片分享之牌,图像已经成为主体语言;最近大火特火的图片社交app Instagram则完全以图片社交为主,进一步敲定且优化了用户时时发图的习惯;新秀snapchat还开发了阅后即焚的发图设计(只显示几秒)……而且,大多数社交平台、软件又进一步地推出了短视频的功能,更进一步扩展了普通用户的影像疆域。简而言之,在身边朋友圈照片、小视频膨胀的时代,你想不秀都很难,或者耐不住寂寞,或者出于社交需要。

02常见的滤镜效果,普通用户的照片也可很文艺,但过度叠加滤镜,照片过于失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可谓过犹不及

如果你想秀,社交平台也降低了你和时尚界、艺术界的门槛。以目前异常火爆且十分便利的手机app Instagram为例,首先这里集结了大量的专业摄影师、设计师、造型师、时尚博主等,看他们怎么摆拍、怎么造型、怎么构图,你自然也会被陶冶,其次早先Instagram唯一的方形的图片规格限制,不只是适用于不同屏幕规格的手机,它也会省略新手关于横幅、竖幅的构图考虑,且更易避免新手常犯的“拍歪了”的尴尬错误(方形构图更易捕捉水平尺度),再次Instagram以及其他第三方app还提供了大量的滤镜,省去了诸多不会修图所带来的困扰。

滤镜尤其拉近了你和专业人士的距离(至少从色彩上),刨去常见的LOMO、HDR等“烂俗”滤镜,以及Instagram常见的小清新滤镜不谈,使用其他的手机滤镜应用,你的照片可拓展的色彩空间还很大,诸如SwankoLab可以模拟暗房,为你的照片增加不可知的效果;Camera Noir可将照片转换为专业的黑白胶片机的色调;Cameran可模拟日本摄影师蜷川实花镜头中浓郁、充满女性美感的风格;Mextures所提供的颗粒、擦痕、漏光等选项则提供了灰暗情绪的表达可能。

在如此便利且大势所趋的图像社交大环境下,就像王守英能够将瓜果梨桃付诸时尚一样,如果你有才华有想法,社交网络不会亏待你的艺术细胞。2015 年11月13日,法国巴黎恐怖袭击发生后,广泛流传的一张结合Love&Peace(和平标志)与埃菲尔铁塔的直抒胸臆的插画,即发表自艺术家Jean Jullien 的Instagram账号。他在得知袭击之后,本能地画了这幅作品并拍照上传,希望大家广泛使用声援受害者。而网红情侣Murad Osmann与Natalia则反映了另一种典型,Osmann将情侣日常最常见的行为——秀恩爱以所谓艺术的形式推向了极致,如今网络上时常对“单身狗”造成万点伤害的构图类型——摄影师的手被走在前面留下窈窕背影的女友拽着,即出自Osmann之手,他凭借着原创花式秀恩爱,跻身了2015年网络最受关注摄影师前五名,排在了拍摄过著名的《阿富汗少女》的玛格南摄影师史蒂夫·麦卡锡之前。

美国人Kevin Cotter对前妻十分不满,于是频频在网上发布前妻婚纱的多种用途,以此泄恨,因为火爆,其博客《前妻婚纱的101种用途》已推出同名书籍

所以近些来Instagram成为艺术家和画廊的作品线上展示空间,也完全合乎情理。美国艺术家Ashley Longshore会在作品完成后将照片传到网上,她包括不少美国名流的关注者有时候会在“画还没干的时候”将作品买走。英国艺术保险公司Hiscox近期的报告显示,近三年购买过艺术品的519位消费者,用Instagram购买或者欣赏作品的比例高达69%。

有些照片所记录的用户行为,即使和当代艺术没有关系,但乍一看在外形上又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就像大黄鸭巡游各国、草间弥生用波点融合世界、谢德庆曾在纽约每天坚持打卡记录一样,网络平台博主会拍摄他们的宠物在各地旅行的照片、新西兰的小伙子会在不同的环境脱光蜷缩在地上装成冷冻鸡(以表现青春永远保鲜)、美国失意男子也会每天更新一条他前妻婚纱的新用途,比如擦鞋、当烤肉架罩子、参加万圣节派对等等……

还有些照片,干脆成全了别人的当代艺术,2014年闹得沸沸扬扬的“Instagram偷盗事件”的始作俑者,美国艺术家Richard Prince的展览“新肖像”即是典型案例。他“偷”来了37张Instagram用户日常所晒的照片,将每张保留点赞、评论的原始截图打印在了167×123.8cm的画布上,被剽窃的照片,按照《纽约客》的分类,有名人、半名人和无名之辈,有人觉得荣幸,也有人觉得愤怒。愤怒的艺术家Cara Stricker醍醐灌顶,指出人们的大秀特秀不过是与社交网站签署了“卖身契约”的产物……换言之,社交网站有时也可将秀场强加于你。

或者,在金钱或者名利的诱惑下,你也可以与精明的商家以网络秀场策划一场阴谋,裹挟且愚弄大众。2005年曾经出演过美剧《犯罪现场调查:迈阿密》中的一具尸体的群众演员Matt,把自己和同事跳的“怪鸡舞”视频上传到网上,随后据说得到了赞助在14个月跑了42个国家,那些和当地人一同跳“怪鸡舞”的新视频随后又在网络上将他推到新高度,到2008年,这些狂被转发点赞的“怪鸡舞”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病毒影片”(VISA还找他拍广告,广告片依旧是在各地跳“怪鸡舞”,中国曾播出过)。但就在Matt被网络媒体的点赞捧得不行的时候,他在一次演讲中宣称,这些类似于行为艺术的视频,全是电脑合成的假货,他根本没去过那么多地方,而场下观众的第一反应却是哄堂大笑,以为Matt在开玩笑……

以上可见,社交媒体进一步拓展了安迪·沃霍尔所提出的人人都有15分钟出名的可能,这场轻击几下鼠标就能参与的看似只有一台电脑大小的微秀场,联通了整个世界。它激进,还可能带着一丝狡猾的色彩。

04/微拍卖

猜你喜欢

滤镜艺术家社交
“绿瓤西瓜”横空出世 是滤镜合成还是“确有其瓜”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高坚Nuances系列Extreme Full中灰密度镜套装
社交距离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渐变ND滤镜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