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丹地区生油层评价及油源对比

2016-06-27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6年3期
关键词:烃源岩

郭 强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75 )

志丹地区生油层评价及油源对比

郭强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75 )

摘要:通过对志丹地区生油层有机质丰度、镜质体反射率Ro、奇碳优势、异戊间二烯烷烃、全烃色谱分析等多个方面综合研究,得出该地区有多套具有生烃能力的烃源岩,成藏原油具有多个来源。从区域上看,长7烃源岩生烃潜力大,是区内主要生油层,主要由深湖-半深湖相的泥质岩组成;岩性主要为黑色、深灰色的油页岩、泥岩及页岩。该套地层区域分布稳定,在研究区厚约40 m,有机质丰度高(3%~5%),生烃母质类型较好(Ⅱ型),生油气潜力大。

关键词:志丹地区;延长组;烃源岩;油源对比

1区域概况

研究区位于陕西省志丹县境内,横跨纸坊、义正、吴堡、旦八、金鼎五个乡镇,勘探面积约1 200 km2。构造上位于伊陕斜坡中部,区域构造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局部具有差异压实形成的鼻状隆起[1-5]。长2-长3储层为研究区主要产油层段,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沉积微相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和远砂坝等类型,有利储层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

2有机质丰度及评价

沉积岩中有机质的丰度是评价生烃能力和油气生成量的重要参数,其基本评价指标包括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等参数(表1)。

表1 陆相生油层地球化学指标评价表(程克明,1982)

沉积岩中有机碳含量为岩石有机质丰度的标志。氯仿沥青A含量可以反映有机质向石油的转化程度,是评价生油岩质量的重要指标[2-5]。从表2中可以看出,研究区延长组长7-长2生油岩为好-较好生油岩,其中长7生油岩有机碳含量达到4.5%,氯仿沥青A含量为0.5%,为好生油岩;长6、长4+5生油岩较长7差,但也达到了好生油岩的主要地化指标;长2、长3生油岩亦为较好生油岩[6]。

表2 志丹探区延长组生油层地球化学指标数据

3干酪根类型及有机质成熟度

根据长2-长6四块样品的干酪根显微组分鉴定结果(表3),其干酪根母质类型为Ⅱ2型,另据李文厚等(1987年)对研究区生油岩的研究,长4+5生油岩为Ⅱ2型,长61为Ⅱ1型,长63为Ⅱ1型,长7为Ⅱ1及Ⅱ2型。总体来看,研究区生油岩干酪根母质类型主要为Ⅱ型,有机物来源以陆生植物为主,具有油气生成能力[7-9]。

根据研究区镜质体反射率Ro测定结果(表4),区内延安组延7及延长组长2-长7生油岩Ro为0.52~0.825,均已成熟(表5)。

4有机质热演化史及其综合评价

4.1可溶有机质的演化

(1)奇碳优势。研究区生油岩碳的奇偶优势比值(OEP)为0.93~1.44,长7-长4+5生油岩的OEP值1.0左右,无奇碳优势,为成熟生油岩。长2+3生油岩的OEP值在1.3左右,略具奇碳优势,为基本成熟生油岩[10-12](表6)。

表3 延长组煤岩分析成果

表4 志丹探区镜质体反射率Ro数据

表5 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油气生成阶段划分

(2)异戊间二烯烷烃。异戊间二烯烷烃中,以姥鲛烷(Pr)和植烷(Ph)最丰富且最稳定,并随着原油和沉积物中有机质演化程度的加深,植烷相对姥鲛烷减少的更多,并可据此划分油气的生成阶段[13](表7)。据此标准,研究区生油岩Pr/ Ph值为0.9~5.8,均达到成熟阶段-高成熟阶段(表6)。

(3)全烃色谱分析。在原始沉积有机物中全烃色谱图主碳峰均较高,一般为C27,C29,C31,甚至更高,随着埋藏加深,温度升高,主碳峰逐渐降低[14-15]。从表6可以看出,从长2到长7主碳峰由C27、C29降为C18、C19,热演化程度增高。从全烃色谱图(图1)看,长2+3色谱图呈明显不对称,高碳数烷烃偏高;长4+5色谱图中高碳数烷烃降低,表现为高碳数烷烃偏高到略具对称性分布;长6色谱图为基本对称性分布;长7色谱图则为低碳数烷烃偏高的不对称性分布。这也反映了长7生油岩热演化程度高,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程度亦高(图1)。

图1 志丹探区生油岩全烃色谱图

井号井深/m层位C数范围主碳峰OEPPr/Ph烷烃/%芳烃/%沥青质/%非烃/%总烃/%寨581483.04长22C11-C32C271.445.7310.519.634.323.330.130331308.80长33C16-C34C271.281.7439.718.418.722.458.1寨791582.27长4+5C14-C35C291.333.0916.716.740.223.333.3正251594.80长4+5C15-C31C211.022.1738.019.216.626.357.2正251618.37长4+5C13-C34C211.012.0026.817.827.128.344.6正261730.10长4+5C15-C34C231.055.8313.619.838.837.933.4正261740.10长4+5C15-C34C191.262.9718.521.037.023.439.6寨671709.29长61C15-C33C211.062.0041.014.214.923.255.1正261771.00长61C13-C33C251.304.1216.619.332.132.035.9正51889.30长7C15-C32C180.931.6318.324.021.336.442.3正281920.75长7C13-C32C191.020.9238.323.421.336.442.3

表7 姥鲛烷、植烷系列演化阶段划分

4.2有机质热演化史

根据李文厚等(1997年)、张成立等(1998年)对本区的研究、模拟,烃源岩热演化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6-19](图2)。①晚三叠世长7至早白垩世时期为有机质的主要沉积与埋藏阶段;②早白垩世末至第三纪时期盆地快速沉降与抬升,是油气大量生成、排出阶段。大致在早第三纪末至晚第三纪初期之后,由于地壳隆起,延长组烃源岩退出生油窗而结束了油气的生成;③第四纪时期该地区西低东高的构造格局得到强化,油气调整与再分配。在这一时期,由于喜山构造运动的持续活动,鄂尔多斯高原形成,并在其上堆积了较厚的砂砾岩层及黄土,西低东高的构造格局亦继续得到强化。

图2 志丹探区地层埋藏与有机质演化史

5油源对比

从表8看出,寨科区、正2和正129井区的长2原油与旦八区长3和长6原油的碳数范围、主碳峰相同,且与长7生油岩较其它生油岩更为接近,即它们同源且主要来自长7生油岩。延10原油的碳数范围、主碳峰较延长组原油明显偏高,与延长组原油有差别。

表8 志丹探区油、岩色谱分析主要指标数据对比

从生油岩及原油全烃色谱图(图1、图3、图4)看,寨科区、正2、正129井区的长2原油及长3和长6原油的色谱图基本相同,都为似对称形,且与长7生油岩色谱图最为接近,而与长6生油岩色谱图虽然也有相似性,但由于长6生油岩生油量有限,可以认为它们同源且主要来自长7生油岩。延10原油的色谱图为不对称形,高碳数烃明显偏高,其热演化程度明显低于长2-长6原油,与延长组原油有差别,热演化程度低于长7生油岩,色谱图与邻区长2和延安组烃源岩更为接近。

图3 志丹探区原油全烃色谱图

图4 志丹探区邻区生油岩全烃色谱图

从生物标志化合物甾烷分布特征看(图5、图6),研究区长6-延10原油的特征极为相似,以C29含量最高,C27含量也较高;长2与长6、长3与长4+5之间烃源岩特征相近;长2和长6烃源岩C29含量高,C27含量低,与原油特征相近;长3和长4+5烃源岩C27含量高,C29含量低,与原油有差异;原油甾烷类型更丰富一些,具有混合来源特征。

从萜烷分布特征看(图7、图8),研究区长3-长6烃源岩特征极相近,与长2烃源岩特征也有相似性;长6-延10原油的特征极为相似;原油与长3-长6烃源岩特征极相近。

图5 志丹探区生油岩甾烷分布特征

图6 志丹探区原油甾烷分布特征

图7 志丹探区生油岩萜烷分布特征

6结论

研究区延长组内各烃源岩甚至包括延安组烃源岩的母质类型相近,所生成的原油不易区分。各烃源岩都已成熟或基本成熟,均具有生烃能力。从生烃潜力看,长7烃源岩为本区的主要生油层。延长组原油同源,是以长7油源为主的自生自储式生储组合。延安组原油与延长组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极其相似,但热演化程度低,极可能以来自母质类型与延长组相近的延安组烃源岩为主,亦为自生自储式生储组合。总之,研究区有多套具有生烃能力的烃源岩,成藏原油具有多个来源。从区域上看,长7烃源岩生烃潜力大,是主要生油层,主要由深湖-半深湖相的泥质岩组成,岩性主要为黑色、深灰色的油页岩、泥岩及页岩。该套地层区域分布稳定,厚约40 m,其有机质丰度高(3%~5%),生烃母质类型较好(Ⅱ型),生油气潜力大。

图8 志丹探区原油萜烷分布特征

参考文献

[1]李德生.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学[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6):1-7.

[2]郭忠铭,张军,于忠平.鄂尔多斯地块油区构造演化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4,21(2):22-29.

[3]张云霞,陈纯芳,宋艳波,等.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烃源岩特征及油源对比[J].石油实验地质,2012,34(02):173-177.

[4]白玉彬,罗静兰,张天杰,等.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延长组烃源岩特征及评价[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8(05):22-28.

[5]韩宗元.鄂尔多斯盆地镇探1井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19(05):10-14.

[6]梁晓伟,王海红,牛小兵,等.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延长组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8(04):402-407.

[7]马素萍,漆亚玲,张晓宝,等.西峰油田延长组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03):51-54.

[8]赵天林.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烃源岩评价与油源对比[D].陕西西安:西北大学,2013.

[9]郭耀华.镇-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烃源岩沉积有机相分析及评价[J].河南石油,2004,18(02):8-10.

[10]韩宗元,苗建宇,布占琦.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中生界延长组、延安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J].现代地质,2007,21(03):532-537.

[11]吉利明,梁晓飞,贺聪,等.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延长组烃源岩两环烷烃分布特征及其生源[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5,37(01):76-84.

[12]邓南涛,任来义,贺永红 ,等.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有效烃源岩分布规律研究[J].非常规油气,2015,2(01):28-34.

[13]韩宗元,许威,方青海,等.陇东地区延长组、延安组烃源岩对比分析[J].断块油气田,2008,15(01):1-4.

[14]王传远,段毅,车桂美,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J].高校地质学报,2009,15(03):380-386.

[15]任战利,李文厚,梁宇,等.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致密油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35(2):190-198.

[16]邓南涛,张枝焕,任来义,等.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及生烃潜力分析[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4,33(03):317-325.

[17]陈建平,孙永革,钟宁宁,等.地质条件下湖相烃源岩生排烃效率与模式[J].地质学报,2014,88(11):2005-2032.

[18]邓南涛,张枝焕,鲍志东,等.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有效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识别标志[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7(02):135-145.

[19]白玉彬,罗静兰,郝孝荣,等.鄂尔多斯盆地蟠龙油田延长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13,32(04):19-24.

编辑:赵川喜

文章编号:1673-8217(2016)03-0060-05

收稿日期:2016-01-15

作者简介:郭强,工程师,1981年生, 200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现从事油气地质工作。

中图分类号:TE112.1115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烃源岩
川东南地区海相下组合烃源岩及储层沥青地化特征
内蒙古霍林河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层特征
GDX86井成藏条件分析
鄂西渝东区二叠纪烃源岩研究
西藏尼玛盆地烃源岩评价
阜阳探区古生界生烃潜力评价及勘探方向
利用断层岩泥质含量判断断层垂向封闭性的方法及其应用
西藏措勤盆地它日错地区下白垩统多尼组与郎山组烃源岩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子北地区长6段油藏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柴东地区第四系烃源岩地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