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满-东河塘地区白垩系圈闭类型认识
2016-06-27刘永雷周成刚安海亭
肖 江,刘永雷,周成刚,安海亭,张 浩
(1.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 710065;2.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库尔勒分院)
齐满-东河塘地区白垩系圈闭类型认识
肖江1,2,刘永雷2,周成刚2,安海亭2,张浩2
(1.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 710065;2.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库尔勒分院)
摘要:按照岩性油藏思路,利用层序格架控制下的古地貌恢复、属性分析、储层预测和单砂体预测,并结合构造、断裂等信息叠合分析,对塔北隆起齐满-东河塘地区白垩系圈闭类型进行重新认识:齐满-东河塘地区白垩系卡普沙良群可以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整体表现为从水进至水退的沉积旋回,整体物源来自南部,砂岩储层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岩为主,泥包砂的地层结构有利于形成构造背景控制下的岩性圈闭。在北西倾向的单斜背景下,单砂体与构造背景和断裂切割单砂体侧向封挡两种类型的油气藏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油藏类型。
关键词:塔北隆起;齐满-东河塘地区;白垩系;圈闭类型
塔北隆起位于库车前陆盆地南缘,是海相和陆相复式成藏区。目前已在该区多个层系探明了一批油气田,但对齐满-东河塘地区白垩系研究相对较弱,对圈闭类型和油藏类型认识不清。近几年热普3、哈13、哈803、东河30等一批井有良好的油气显示,展示了该区白垩系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因此需要对白垩系的层序地层特征、沉积演化、构造背景等进行研究,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
1地质背景
齐满-东河塘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中段哈拉哈塘凹陷北部,北邻轮台断隆,南与北部坳陷相接,东接英买力低凸起,西与中国石化托谱台区块相接(图1),构造整体呈南高北低的大型斜坡。
区内白垩系仅发育下白垩统,可划分为下部的卡普沙良群和上部的巴什基奇克组,上覆地层为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于下侏罗统之上(表1)。其中巴什基奇克组为大套砂岩沉积,卡普沙良群为砂泥岩互层,为本次研究的重点层段。
2层序及沉积体系研究
2.1层序研究
塔里木盆地下白垩统的层序地层划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塔西南和库车拗陷,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差异较大。贾进华[2]将下白垩统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底部层序为卡普沙良群的三个组,上部层序为粗碎屑沉积的巴什基奇克组,最大洪泛位于舒善河组内部;陆亚秋[3]认为亚格列木组和舒善河组各自对应1个三级层序;肖建新[4]将下白垩统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及8个三级层序;严德天等[5]认为卡普沙良群和巴什基奇克组分别为2个二级层序,可细分为8个三级层序;林畅松等[1]则认为下白垩统是一个完整的水进到水退的二级层序,最大洪泛在舒善河组内,以湖泊和三角洲沉积为主。本文认为林畅松等[1]的划分方案更适合本区的地层发育规律。
图1 研究区位置图
表1齐满-东河塘地区白垩系地层简表
研究区内白垩系卡普沙良群由一套紫红色、灰白色陆相碎屑沉积组成,自下而上包括舒善河组、巴西盖组,沉积地层厚度400~500 m。整个卡普沙良群的充填序列反映了一个区域性水进至水退的沉积旋回。按照林畅松对哈拉哈塘凹陷最新的划分方案,哈拉哈塘凹陷白垩系卡普沙良群层序可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和10多个体系域(准层序组)。SQ1~SQ4发育湖泊体系和三角洲体系,沉积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近、远端微相,储盖组合表现为“泥包砂”特征。SQ3发育全区最大的湖泛面。SQ5发育三角洲平原-滨浅湖亚相,以细砂岩为主,粒度由下往上逐渐变粗,储层条件良好,局部发育储盖组合[6-9]。
2.2沉积体系[10-12]
齐满-东河塘地区油气显示主要集中在SQ2,其中包括近年的2口重点井哈803井和东河30井。本次研究以SQ2为例来进行研究,以达到对本区白垩系圈闭类型重新认识的目的。
为了落实储层分布,针对SQ2开展了井震结合的古地貌分析、属性分析和沉积相研究。研究表明,SQ2沉积时期,物源来自于南部地区,SQ2-SQ5整个沉积过程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沉积,特征相似,各层序沉积时古地貌均为南部高、北部低的缓坡,整个沉积演化是一个水进的沉积半旋回,以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
从属性预测平面图和沉积相图来看(图2),在南部靠近物源区,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表现为红黄色砂体连片发育;在北部离物源较远地区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岩,地震属性表现为由南向北展布的条带。齐满-东河塘主体位于水下分流河道区,为泥质含量高的沉积体系,极易发育泥包砂的岩性圈闭。
3砂体预测及圈闭类型认识
3.1砂体预测
从地震标定剖面看(图3),东河30井SQ2显示段为一透镜状反射底部的强波谷,与旁边的反射特征有差别明显;而哈803井SQ2显示段则明显受控于多套相互叠置的前积反射,为典型多期水下分流河道互相叠置的地震反射特征。
图2 哈拉哈塘地区白垩系SQ2古地貌(a)、属性(b)及沉积相图(c)
在明确了储层地震反射特征基础上,开展了层序格架控制下的SQ2砂岩储层的波阻抗反演。在反演剖面上(图4),东河30井与哈803井明显受不同砂体控制,并且砂体横向上变化大。
图3 齐满-东河塘地区白垩系层序解释地震剖图(前积反射结构)
图4 哈803井-东河30井SQ2波阻抗反演剖面图(红黄为砂体)
在属性平面图上(图5),受南高北低地貌和水下分流河道的控制,齐满-东河塘地区SQ2砂岩(图5a中红黄区)由南呈“指状”向北散开,发育5个从南向北的属性异常区。这些异常区与地震沿层切片刻画的河流发育规律吻合好。结合钻井分析认为,在砂泥岩互层区发育的地震异常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区。
3.2圈闭类型认识
图5 齐满-东河塘地区SQ2砂体预测平面属性与切片
在东河30井SQ2储层预测与构造叠合图上(图6a),东河30井区发育5个相互独立的单砂体,单砂体之间边界清楚。结合单砂体预测、断裂及构造特征分析,认为东河30井区为低幅度构造背景下,单砂体与构造共同控制的复合油气藏(图6b)。
在哈803井SQ2储层预测与构造叠合图上(图7a),砂体主要表现为北西向顺河道发育的特征。结合储层、构造、断裂叠合分析,认为哈803井区为北西向展布的砂体在向南抬升的构造背景下受断裂切割的断裂侧向封堵复式油气藏(图7b)。该类型圈闭规模受断裂延伸长度和砂体规模控制,成藏条件十分苛刻,油藏规模小。
图6 东河30井区SQ2储层预测与构造叠合图(a)和油藏示意剖面(b)
图7 哈803井区SQ2储层预测与构造叠合图(a)和油藏示意剖面(b)
通过对东河30井区和哈803井区油藏类型重新认识,结合塔河油田已成功的经验,认为油气多与断裂有关,且多分布于舒善河组薄砂岩层中,连续性好的厚层砂体中多无油气[12-14])。白垩系构造背景为北西倾向的单斜,北西-南东断裂带有利油气聚集,受断裂、构造和岩性三因素控制的复式油藏是本区研究的主要油藏类型。
4结论
(1)齐满-东河塘地区白垩系卡普沙良群可以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整体表现为从水进至水退的沉积旋回,物源来自南部,砂岩储层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岩为主,泥包砂的地层结构有利于形成构造背景控制下的岩性圈闭。
(2)通过对2口已出油气井的解剖,认为在北西倾向的单斜背景下,单砂体与构造背景和断裂切割单砂体侧向封挡两种类型的油气藏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油藏类型。
参考文献
[1]林畅松,王清华,肖建新,等.库车坳陷白垩纪沉积层序构成及充填响应模式[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04,34(S1):74-82.
[2]贾进华.库车前陆盆地白垩纪巴什基奇克组沉积层序与储集层研究[J].地学前缘,2000,7(3):133-143.
[3]陆亚秋.库车坳陷东部白垩-第三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D].陕西西安:西北大学,2002.
[4]肖建新,林畅松,刘景颜.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白垩系层序地层与体系域特征[J].地球学报,2002,23(5):453-458.
[5]严德天,王华,王家豪,等.库车前陆盆地白垩系层序地层样式及控制因素分析[J].沉积学报,2006,24(6):842-848.
[6]罗春树,杨金华.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西段中生界圈闭新认识与勘探思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42(2):226-29,234.
[7]耿玉海, 李江海, 贺电.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西部圈闭
类型、分布及空间组合规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44(2):58-61.
[8]漆立新.塔河油田深层碎屑岩非构造圈闭地震勘探技术[J].新疆石油地质,2009,30(4):515-18.
[9]王峻,刘家铎,王元君.塔河油田XX 井区白垩系层序古地理特征[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2,34(3):56-64.
[10]张人鹏,王佳乐.塔河油田九区白垩系油气成藏规律研究[J].石油地质,2012,24(5):136-137.
[11]Partyka G,Gridley J,Lopez J. Interpretational application of spectral decomposition in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J].The Leading Edge,1999,18: 353-360.
[12]Castagna J P,Sun S. Instantaneous spectral analysis: dectection of low frequency shadows associated with hydrocarbons[J]. The Leading Edge,2003,22:120-127.
[13]马中远,杨红彩,张黎,等.塔中地区顺托果勒低隆起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致密砂岩储层控制因素分析[J].石油地质与程,2015,29(2):59-63.
[14]印婷,丁辉,张浩,等.塔河9区奥陶系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分析[J].石油地质与程,2015,29(2):71-74.
编辑:李金华
文章编号:1673-8217(2016)03-0009-05
收稿日期:2016-01-25
作者简介:肖江,工程师,1984年生,2006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现从事塔里木盆地碎屑岩与碳酸盐岩资料解释、储层预测及综合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集团重大专项“新区新领域区带评价与目标优选”(2014E-2109JT)资助。
中图分类号:TE111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