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个大白菜品种干烧心病苗期鉴定

2016-06-27路翠玲刘国栋刘卫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大白菜品种

张 鹤,路翠玲,刘国栋,刘卫红

(1.郑州市蔬菜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15;2.河南省焦作市高新区国栋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河南焦作 454000)

6个大白菜品种干烧心病苗期鉴定

张 鹤1,路翠玲1,刘国栋2,刘卫红1

(1.郑州市蔬菜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15;2.河南省焦作市高新区国栋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河南焦作 454000)

摘要[目的]探讨大白菜干烧心病的发病规律。[方法]以郑州市蔬菜研究所选育的5个大白菜品种和北京新三号为材料,采用大白菜干烧心病苗期鉴定法研究干烧心病的发病规律。[结果]干烧心的病情指数大体上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但在缺钙培养45 d后都相继达到高感状态,在55 d后病害基本上达到稳定状态。郑白65在缺钙处理下最耐病,郑白四号耐病性最差,对钙的缺失极为敏感,缓冲能力差。郑白80在缺钙处理前期表现出较好的缓冲能力,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后期发病迅速,其他品种也表现出不同的耐病性和敏感性,但几乎在同一时间段达到稳定的发病时期。[结论]研究结果为干烧心病的预防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大白菜;品种;干烧心;苗期鉴定

大白菜(BrassicacampestrisL.ssp.pekinensis)属十字花科芸薹属,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种植面积大,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之一。近几年大白菜干烧心病害在我国的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省(市)均有发生,干烧心病降低了大白菜的产量和品质,成为目前严重威胁大白菜生产的生理性病害[1-5]。

大白菜干烧心病苗期鉴定法又被称为大白菜干烧心病(缺钙)抗性室内鉴定方法。根据过量施氮会严重影响植株对钙的吸收的原理,使用了配方中去除了钙且含氮成分增加1倍的Hoagland营养液对大白菜进行室内培养,初步确立了大白菜对干烧心病抗性的室内苗期人工鉴定技术[6-9]。该法随后被不断完善,但在培养时间的长短与始培养苗态方面并未达成一致。始处理的苗态差异很大,有的采用种子播种直接缺钙培养[9-10],也有采用2片[11]、8片[12]、12片真叶[13],处理时间也各有不同。笔者以郑州市蔬菜研究所选育的5个大白菜品种和北京新三号为材料,采用大白菜干烧心病苗期鉴定法研究了干烧心病的发病规律,以期为该病的预防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试验选用的是郑州市蔬菜研究所多年来选育的大白菜品种郑白65、郑白80、郑白四号、郑杂二号、郑研小包23和北京新三号共6个品种。

1.2方法

1.2.1干烧心病的病程观察。试验在塑料大棚中进行,6个品种于10月15日播种,从播种开始进行缺钙培养。先用珍珠岩装满营养钵,然后将6个试验品种种子直接播入直径为9 cm的营养钵中,每种材料播35钵。然后将营养钵放入50 cm×70 cm×5 cm的塑料托盘中进行营养液培养。营养液为缺钙的Hoagland改良溶液[去除Hoagland营养液原配方的Ca(NO3)2,其他含氮成分浓度增加至:NH4NO32 mmol/L,NH4H2PO42 mmol/L,KNO310 mmol/L],营养液高度不低于4 cm且不超过塑料托盘,培养期间每4~7 d观察1次,记录发病情况。

1.2.2大白菜干烧心病害分级标准。大白菜干烧心抗性归类标准:高抗(HR),干烧心指数在0.01~11.11;抗病(R),干烧心指数在11.12~33.33;耐病(T),干烧心指数在33.34~55.55;感病(S),干烧心指数在55.56~77.77;高感(HS),干烧心指数在77.78~100.00。在余阳俊等[10]报道的标准上结合实际发病情况进行了修改,大白菜干烧心症状调查分级标准:0级,无症状;0.5级,真叶叶缘仅有小斑点发生;1.0级,1片真叶叶缘干烧;3.0级,2片真叶叶缘干烧;5.0级,2片以上真叶叶缘轻度干烧,并且干烧部分占叶面积的25%以下;7.0级,2片以上真叶叶缘中度干烧,并且干烧部分占叶面积的25%~50%;9.0级,2片以上真叶叶缘重度干烧,并且干烧部分占叶面积的50%以上;10.0级,2片以上真叶叶缘重度干烧,干烧部分占叶面积的50%以上,并且植株衰弱矮小;11.0级,重度干烧导致的全株死亡。

病情指数=Σ(级数×发病株数)/(最高级数×总株数)×100

2结果与分析

2.1大白菜品种苗期鉴定法培养病情变化与病征表现由图1可知,干烧心的病情指数大体上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上升,随着植株生长量的增加,对钙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需钙量越高,在缺钙的生长环境中,干烧心的发生越严重。郑白四号在缺钙培养35 d时,病情指数达99.99,表现为最易感病。郑白65在缺钙培养70 d时,病情指数才达99.99,表现为最抗病。其他品种在缺钙培养45 d后都相继达到高感状态,在55 d后病害基本上达到稳定状态。同时,不同品种病情指数的变化曲线不同,而且在不同培养时间段的病情指数有不同的交叉,不同品种在持续培养中干烧心病的变化也不同。

图1 6个大白菜品种干烧心病病情指数动态Fig.1 Dynamics of tip-burn disease index of 6 Chinese cabbage varieties

由表1可知,干烧心病在不同品种中的病程进展不同,达到某个病害类型的时间越长,说明品种在该级别的抗性越强。在耐病性水平,各品种抗病性由弱到强依次为郑白四号、北京新三号、郑白80 、郑研小包23、郑杂二号、郑白65;在感病水平,各品种抗病性由弱到强依次为郑白四号、北京新三号、郑研小包23、郑白80、郑杂二号、郑白65;在高感病水平,各品种抗病性由弱到强依次为郑白四号、北京新三号、郑白80、郑研小包23、郑杂二号、郑白65,在上述3个水平的次序不完全相同可能与其主要病征及其抗病阶段性不尽相同有关。总体来说,缺钙培养45 d左右时,所有品种均达到高感水平,可作为抗病性鉴定适宜的观察时期。

通过连续观察,发现不同的品种在缺钙环境中表现出的主要病征不尽相同,同种品种在不同发病时期病征与发病程度也不同。同一品种的主要病征表现相同,由此初步推断不仅大白菜对干烧心的感抗能力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并且出现的病征种类也受遗传的影响。

2.2大白菜干烧心病发生的位置大白菜干烧心病发生的位置早期出现在敏感材料的子叶与生长点上,有小黑点、干边和叶缘变深的病征表现,不能成苗的植株整株遍布小黑点,生长点坏死。当植株长到4~5片真叶后,干烧心病征主要发生在叶片和叶柄上,首先是在叶片上出现干边症状或退绿现象,接着叶片出现小黑点或斑点,随着植株的继续生长,植株的叶柄上有小黑点出现。

表1 6种大白菜品种在缺钙液体培养下发病过程

2.3不同品种对大白菜干烧心病的敏感程度 由图1可知,不同的品种对缺钙环境的敏感程度也有差异,郑白四号对钙的缺失极为敏感,缓冲能力差,最早发生全部感病死株。而郑白80在缺钙处理前期发病缓慢,表现出较好的缓冲能力,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后期发病迅速。其他品种也在各时期表现出各异的敏感特性。

供试的6个品种中除了郑白65极为耐病外,其他品种几乎在同一时间段达到稳定的发病时期,可能是由于需钙量与耐低钙能力的比值超过了同一临界值所致。

3结论与讨论

试验选用6个大白菜品种为材料,初步探索了干烧心病的发病规律。结果表明,干烧心的病情指数大体上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上升,随着植株生长量的增加,各品种对钙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需钙量越高,在缺钙的生长环境中干烧心的发生越严重,但在缺钙培养45 d后都相继达到高感状态,在55 d后病害基本上达到稳定状态。试验结果为科学的田间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众多研究表明,大白菜干烧心病的发生与缺钙密切相关[1-2,4,6,9]。大白菜在抗干烧心病和钙吸收上存在基因型的差异,掌握干烧心病抗性的遗传规律,对育成优良的1代杂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贾丹萍.大白菜干烧心病发病原因及防治[J].北方园艺,2001(3):59.

[2] 刘宜生.大白菜干烧心病的症状、病因及其防治[J].北京农业科学,1983(1):30-32.

[3] 刘宜生,黄巧华,郭振华,等.关于水肥因子对大白菜干烧心病影响的研究[J].园艺学报,1985,12(1):35-40.

[4] 刘宜生,雷文.大白菜干烧心病田间症状的典型调查及其发病原因的分析:关于大白菜干烧心典型症状的调查之四[J].蔬菜,1986(6):40.

[5] 杨立军,郝翠荣,范玉红,等.蔬菜缺钙症状与防治措施[J].山东蔬菜,2001(3):31-32.

[6] 安志信,鞠佩华,苏幼梅.大白菜干烧心病的发生和心叶补钙效果的研究[J].中国蔬菜,1985(2):13-16.

[7] 闻凤英,孙德岭.萘乙酸对大白菜钙素吸收运转及防治干烧心病的研究[J].园艺学报,1991,18(2):148-152.

[8] 杨晓云,张淑霞,张清霞,等.氮肥对大白菜生理障害小黑点病发生影响的初步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6,21(S1):151-153.

[9] 张凤兰,徐家炳.大白菜对干烧心病(缺钙)抗性室内鉴定方法的研究[J].华北农学通报,1994,9(3):127-128.

[10] 余阳俊,耿欣,赵岫云,等.大白菜品种苗期抗干烧心鉴定[J].北京农业科学,2001(2):14-15.

[11] 黄宝,杨树凤.果树缺钙的症状与防治[J].河北农业科技,2010(4):79.

[12] 孙秀峰,陈振德,李德全.利用大白菜抗感干烧心病F2群体构建AFLP遗传连锁图[J].分子植物育种,2006(1):65-70.

[13] 王淑芬,张仪,沈征言.大白菜干烧心病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生化变化[J].园艺学报,1996,23(1):37-44.

Identification of Tip-burn Seedling Stage of 6 Chinese Cabbage Cultivars

ZHANG He1, LU Cui-ling1,LIU Guo-dong2et al

(1. Zhengzhou City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 Zhengzhou, Henan 450015; 2. Guodong Agricultural Service Cooperative in High-tech Zone in Jiaozuo City, Jiaozuo, Henan 454000)

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discuss morbidity regularity of Chinese cabbage tip-burn. [Method] With 5 Chinese cabbage cultivars from Zhengzhou City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 and Beijing Xinsanhao as material, the morbidity regularity of tip-burn was studied,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preventing the disease.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ip-burn is generally rise along with the extension of incubation time, but in calcium deficiency culture after 45 days have reached a high resistance state, the disease reached a stable state after 55 days. Zhengbai No.65 showed the best resistance under calcium deficiency treatment, Zhengbai No.4 disease tolerance is the worst, for the lack of calcium is extremely sensitive, low buffering capacity. Zhengbai 80 performance at the early stage of the calcium treatment better buffering capacity, with the extension of processing time, the late onset rapidly. Other varieties showed different resistance and sensitivity, but they are almost achieve stable onset at the same time period.[Conclusion]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evention of tip-burn disease.

Key wordsChinese cabbage; Variety; Tip-burn; Seedling identification

作者简介张鹤(1982- ),女,河南开封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大白菜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研究。

收稿日期2016-04-05

中图分类号S 436.3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2-162-02

猜你喜欢

大白菜品种
Hechi:A Land of Natural Endowment
品种选育彩版
大白菜要高产这样管理
品种选育彩版
种什么品种好?
早熟大白菜新品种新早59
两棵“大白菜”遇到一棵“小酸菜”
种什么品种好?
两颗“大白菜”遇到一颗“小酸菜”
新陆早52号(硕丰165)品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