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城市绿地中乌鸫的分布及其特点

2016-06-27尹五元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适应性

王 玲,尹五元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

广州城市绿地中乌鸫的分布及其特点

王 玲,尹五元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

摘要[目的]探讨乌鸫对城市化的适应情况。[方法]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采用焦点动物观察法对广州城市绿地中乌鸫(Turdus merula)的分布和一些行为特点进行研究。[结果]乌鸫在森林绿地中的分布数量要少于公园绿地、校园绿地和湿地中的分布数量;乌鸫经常栖息的树种也有一定的规律,栖息在小叶榕(Ficus concinna )上面的次数远远多于竹柏(Podocarpus nagi)和降香(Dalbergia odorifera)等。[结论]该研究可为广州市鸟类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乌鸫;种群密度;适应性

乌鸫为瑞典国鸟,隶属雀形目鸫科,广布于亚洲、非洲、欧洲,是一种农林益鸟[1-3]。乌鸫栖息环境多样化,无论是公园、校园、斑块绿地还是垃圾场都能见到它们的踪影[4-8]。近年来,由于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城市化越来越严重,乌鸫乃至整个鸟类的栖息环境遭受了相当大的破坏。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关于乌鸫的研究报道。广州市是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同时也是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其城市化水平也很高。此次在对广州城市绿地中鸟类资源的调查中笔者发现乌鸫对城市化的适应性极强,分布范围较广。笔者调查了乌鸫的城市分布和分布特点,以期为广州市鸟类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广州市(112°57′~114°03′E、22°26′~23°56′N)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西江、北江、东江在此汇流入海。广州属于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区,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1 210 m。广州地区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带,按照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月、1~2月)划分四季,年均气温22.8 ℃,1月气温最低,7~8月气温最高;雨水资源丰富,年平均降雨量1 800 mm;植物、动物资源丰富。

1.2研究方法

1.2.1栖息地参数调查。主要对栖息地的复杂程度、建筑指数和人为干扰进行了初步调查[9]。

1.2.2焦点动物观察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每天早上7:00~10:00和下午15:30~18:00,使用Bushnell 8×42倍双筒望远镜、数码照相机(Cannon,S×30IS)、记录纸和笔对8个城市绿地中的乌鸫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将记录数据进行整理。

2结果与分析

2.1各绿地生境参照陈水华等[10]对鸟类栖息生境参数的划分方法,对8个城市绿地的栖息生境进行分析。由表1可知,白云山风景区的绿地面积最大,生境类型也同其他绿地有很大差异,且白云山风景区无大片水域,只有一些山涧小溪,年人流量排名也较靠前,食物匮乏;中山大学南校区拥有大片草坪,无流动水域;其他绿地都各具特色,都能为乌鸫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

表1 各绿地生境的参数分析

注:表中食物丰富度针对乌鸫。

Note:The food abundance was for common blackbird.

2.2乌鸫的种群密度此次调查共记录乌鸫1 289只(次),每个绿地的种群密度各不相同。乌鸫在白云山风景区的种群密度最小,仅为0.02,白云山风景区绿化面积在95%以上,森林茂密,植被丰富,但乌鸫仅在南门和西门附近被发现。种群密度最高的是流花湖公园,达5.68;其次为中山大学;其他绿地相差不大(表2)。

表2 乌鸫在各绿地的种群密度

图1 乌鸫在一年中的出现频率Fig.1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common blackbird within one year

从图1可以看出,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乌鸫出现频率最高的月份是2014年4月,为0.13;其次是3月(0.12);出现频率最少的是2015年10月,出现频率仅有0.04。从图2可以看出,在此次调查过程中乌鸫停息的高度呈现一定的规律。停息高度为5~8 m的乌鸫最多,其次为8~25 m,最少的是灌丛1~5 m。高度划分参照中国植被。乌鸫对活动、停栖和觅食的树种有一定偏好性。全年来看,共在50种乔木上发现乌鸫,共记录到1 086只,359次。最多的是小叶榕,多达136只38次;其次是樟树(Cinnamomumbodinieri),有99只36次。但是,在不同季节乌鸫的分布又各不相同。

图2 乌鸫在不同高度的分布Fig.2 Distribution of common blackbird at different heights

表3 乌鸫的季节分布及树种

从表3可以看出,春季乌鸫的数量最多,共记录到425只,其次是秋季,最少的是冬季,仅223只,比春季少了202只。从全年来看,乌鸫喜欢栖息、觅食的树种主要有小叶榕、樟、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speciosa)、白千层(Melaleucaleucadendron)、木棉(Bombaxmalabaricum)和凤凰木(Delonixregia)等。

3结论

(1)此次调查结果表明,乌鸫对于广州城市的适应程度还是相当不错的。白云山风景区分布最少,白云山多高大乔木,自然食物和人为食物都较少,乌鸫不能有效获得食物,就

只能转移;海珠湖公园乌鸫也较少,这主要是因为海珠湖公园是近年新修的,植物生长状况不佳,许多被移栽的大树还未完全成活,枝条未舒展开来,不能为乌鸫提供有效躲避敌害的环境;荔湾湖公园距离市中心较近,人为干扰大,且园内水域污染严重,因此乌鸫分布也较少。

(2) 乌鸫的食性较杂,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特别是膜翅目和鞘翅目的昆虫,而这类昆虫又喜爱在草坪和小乔上栖息,所以乌鸫自然地选择在草坪和小乔上栖息与觅食。小叶榕、樟树、羊蹄甲(Bauhiniapurpurea)等树型优美,经常被用作园林绿化树种,花果期长,全年几乎无落叶或者很少换叶,这些都能为乌鸫提供良好的栖息和觅食场所。

针对今后的园林建设,提出以下建议:①园林建设时,在满足人们的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动物。要为动物创造合适的栖息环境,增加环境的异质性,提高动物物种多样性,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11]。②加强对动物特别是鸟类保护的宣传教育,保护动物不仅仅是工作人员的工作,更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保护动物,爱护环境,人人参与。

参考文献

[1] 郑光美.鸟类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81-283.

[2] 吴至康,李筑眉.乌鸫繁殖习性的初步研究[J].动物学研究,1984,5(3):283-288.

[3] 周立志,宋榆钧,马勇.乌鸫繁殖生态的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1,20(4):32-34.

[4] 程亚林,黄族豪.乌鸫的繁殖行为与坐巢行为初步观察[J].动物学杂志,2012,47(4):41-47.

[5] 黄族豪,程亚林,梅文枫,等.江西吉安乌鸫的繁殖生态研究[J].四川动物,2011,30(3):439-441.

[6] 徐玉梅.乌鸫繁殖习性及食性的初步研究[J].生物学通报,2009,44(3):31-33.

[7] 罗骏,李艳红,胡杰.四川南充农田区乌鸫的巢址选择[J].四川动物,2008,27(4):575-578.

[8] 晏安厚.乌鸫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J].四川动物,1984,3(4):20-20.

[9] 王彦平.鸟类对城市化的适应性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3.

[10] 陈水华, 丁平, 郑光美, 等. 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展望[J].动物学研究,2000,21(2):165-169.

[11] 李晓文,胡远满.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生态学报,1999,19(3):399.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mon Blackbird in Urban Green Space in Guangzhou City

WANG Ling,YIN Wu-yuan

(College of Forestry,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224)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daptation situation of common blackbird to urbanization.[Method] In October 2014 - September 2015,focal animal observation was used to study the common blackbird (Turdus merula) distribution and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in urban green space in Guangzhou Province.[Result] Distribution quantity of common blackbird in forest green space was smaller than those in park green space,campus green space and wet land.There were also certain rules in the live trees for common blackbird; perched times in Ficus concinna were far more than Podocarpus nagi,Dalbergia odorifera and so on.[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provide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bird pre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Guangzhou City.

Key wordsCommon blackbird; Population density; Adaptability

作者简介王玲(1989- ),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野生动物多样性及保育。

收稿日期2016-03-13

中图分类号S 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2-018-02

猜你喜欢

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下诺夫哥罗德仓库适应性改造项目
三种防气抽油泵适应性模拟评价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开放在线课程教法的适应性变革:从OCW到MOOC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既定PSS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适应性分析
台湾嘉宝果引种适应性研究
五个草莓品种在拉萨的适应性初探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