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寺湾油田蒲家沟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分析

2016-06-27鲁金凤龚嘉顺徐晓东

地下水 2016年3期

陈 玮,鲁金凤,龚嘉顺,徐晓东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寺湾采油厂,陕西 延安 716004)

下寺湾油田蒲家沟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分析

陈玮,鲁金凤,龚嘉顺,徐晓东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下寺湾采油厂,陕西 延安 716004)

[摘要]蒲家沟地区为下寺湾采油厂主力产油区之一,在延长组长4+5、长6、长7和长8储层均见油气显示。针对研究区长6储层非均质性强的地质特征,通过对储层岩矿特征、孔隙特征、物性特征及储层渗流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为典型的低孔特低渗储层,在后期开发中宜采用注水开发方式。

[关键词]下寺湾油田;蒲家沟地区;长6储层;储层非均质性

蒲家沟地区位于陕西省甘泉县镜内,目前主要勘探开发区在县城以南,属下寺湾采油厂勘探开发的主力区之一,该地区从2005年开始勘探,在长4+5、长6、长7、长8均见到较好的含油显示,长6储层试油的井有8口(蒲9、10蒲、蒲14、蒲16、蒲17、蒲19、蒲21、蒲23),加砂量在25~30 m3,排量2.0~2.2 m3/min,试油日产液在1.4~14 m3,平均日产液量4.85 m3/d,日产油在0.2~7.2 t/d,平均日产油2.75 t/d。

1储层岩矿特征

1.1碎屑成分

根据长6油层组17块样品薄片资料统计:该区块长6储层主要为长石砂岩,

总体成分成熟度低。石英含量22.5%,长石含量45.9%、岩屑含量12.7,总碎屑含量81.3%(表1)。

表1 蒲家沟地区长6岩石组成统计表

1.2填隙物含量

下寺湾油田长6储层填隙物含量较高达18.7%,以方解石、绿泥石膜为主,其次为水云母,含少量硅质,长6储层的绿泥石含量2.5%,一般以薄膜状产出,沿颗粒表面垂直声场形成颗粒薄膜,阻碍其他自生矿物的生长,对粒间孔隙起保护作用[1],方解石为成岩作用过程中的产物,在分流河道砂体中常见,早期晶状产出的方解石对抗压实作用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增强碎屑颗粒的支撑强度[2]),含量占14.3%,无浊沸石,对保护原生孔隙更有利。同时,X-衍射粘土矿物分析表明:受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影响,蒲家沟地区长6储层粘土矿物以绿泥石、伊利石、伊/蒙混层为主,高岭石含量相对较低。图2为研究区蒲66-2井长6储层扫描电镜镜下填隙物图片,明显可见蜂窝状伊利石以及针叶状绿泥石。同时,由于蒙脱石较易溶蚀,因此在电镜下很难观察到(图1)。

图1 道蒲家沟地区长6储层填隙物图

2孔隙特征

2.1孔隙类型

通过对长6储层大量扫描电镜图片观察,研究区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长石溶孔,次为岩屑溶孔(表2)。平均孔径40.0 μm,孔隙类型为薄膜-孔隙型。

2.1.1粒间孔

该类孔隙一般发育于颗粒碎屑之间。蒲家沟地区长6储层由于成岩作用强烈,孔隙往往受到成岩作用的改造,成为缩小的残余原生粒间孔。

图2 下寺湾油田孔隙类型扫描电镜照片

2.1.2次生溶蚀孔隙

次生溶蚀孔隙常见的有长石溶孔、岩屑溶孔。其中长石溶孔是长6储层主要的储量空间,一般情况下,长石沿解理缝选择性溶蚀,呈不规则状,部分长石溶孔甚至和粒间孔连通,形成超大孔隙,进而引起孔径大小不用,大者达300~400 μm,小者仅数微米。岩屑溶孔则以中基性喷发岩岩屑为主,该类溶蚀现象主要发生在少量易溶矿物(角闪石、辉石及部分长石),其提供的孔隙孔径较小,在10 μm左右。

2.2孔隙结构

长6储层压汞曲线进汞段平台较高,且平台段不是很明显,说明孔喉分选差,排驱压力高,中值半径小,退汞效率低。从蒲22、蒲16、蒲丛14-2、蒲丛66-2、蒲23、蒲丛14-2井6口井共计10块样品的压汞资料分析,长6储层平均排驱压力为2.54 MPa,中值压力22.34 MPa,中值半径0.03 μm,最大进汞饱和度平均73.72%;退汞效率平均为30.53%(表3、图3)。

3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特征

3.1储层物性

蒲家沟地区长6储层平均孔隙度为9.2%;平均渗透率为0.39 mD,属于低孔超低渗透储层(表4)。

表2 蒲家沟地区长6储层孔隙类型分析数据表

表3 蒲家沟地区长6储层压汞分析数据表

表4 蒲家沟地区长6储层物性分析数据表

图3 蒲家沟地区压汞曲线图

3.2储层非均质性

3.2.1储层平面非均质性

研究区长6储层物性差,平面上储层物性受沉积控制,河道主体带上储物性好,渗透率在0.2 mD以上,局部发育相对高渗区渗透率在0.4以上,边部物性差。纵向上长62储层优于长63储层。

3.2.2层内及层间非均质性

通过对长6储层夹层统计分析,研究区夹层主要以泥质夹层(由河道切割或垂向叠置形成的间隙残留泥岩为主,厚度变化不一,大多在2m以下)为主,渗透性变差,测井曲线上明显可见自然伽马曲线偏高,自然电位回返,微电极曲线无幅度差;其次为钙质夹层(由河道切割叠置后再河道顶部形成的钙质胶结带),测井曲线明显见低声波,高电阻。

蒲丛32-2井长6砂泥岩互层,单砂层厚度较小,为多期叠加的产物,泥质隔层和物性夹层非常发育。长62小层层内夹层个数1~8个,平均4个,夹层厚度2~24 m,平均11.6 m;长63夹层个数1~6个平均3个,夹层厚度1~24 m,平均8.2 m;长64夹层厚度1~5个平均3个,夹层厚度4~20 m,平均9.1 m(表5、图4)。

图4 蒲家沟地区长6储层夹层个数及厚度直方图

层位井数(口)地层厚度(m)砂层厚度(m)夹层厚度(m)夹层个数长6212832.311.211.64长6312829.7108.23长6412825.5119.13

夹层在平面上分布也具有明显的非均值性,受井点资料控制程度及测井解释精度影响,主砂带上夹层个数多,且以钙质致密夹层为主。长62小层主砂带上夹层个数4~6个,夹层厚度整体大于4 m,在主砂带上大于6 m;长63小层主砂带上夹层个数2~6个,夹层厚度整体大于2 m,在主砂带上大于4 m;长64夹层个数整体处于2~4个,夹层厚度2~4 m,开发区内4~6 m。研究区的长62小层砂岩密度主要分布在0.2~0.6之间,长63小层砂岩密度主要分布在0.3~0.6之间、长64小层砂岩密度主要分布在0.3~0.5之间。

4储层渗流特征

4.1相对渗透率特征

蒲家沟地区长6束缚水时含水饱和度为57.4%,束缚水时油相有效渗透率为0.184 mD;交点处时含水饱和度为68.2%,油水相对渗透率为0.293;残余油时含水饱和度为81.8%,水相相对渗透率为0.619,两相共渗区范围24.4%,表现出中性偏亲油的润湿性特征(表6)。

4.2水驱油特征

长6储层无水期驱油效率相对较低(32.1%),但是各层最终驱油效率比较高(58.73%),随着注入倍数的增大,水驱油效率提高(表7),注水开发长6驱油效率提高26.63%。采用注水开发均能取得获得较高的采收率,比自然能量开发效果明显。

5结语

(1)蒲家沟地区长6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岩屑含量相对较高,填隙物含量较高,以方解石、绿泥石膜为主,其次为水云母,含少量硅质。

(2)长6储层粒间孔、长石溶孔最为发育,其次为岩屑溶孔;长6储层孔喉分选差,排驱压力高,中值半径小,退汞效率低。

(3) 研究区长6储层为低孔超低渗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

(4)蒲家沟地区长6储层表现出中性偏亲油的润湿性特征;无水期驱油效率相对较低,但最终驱油效率比较高,随着注入倍数的增大,水驱油效率提高。

表6 蒲家沟地区长6相对渗透率实验数据表

表7 蒲家沟地区长6水驱油实验数据表

参考文献

[1]王导丽.鄂尔多斯盆地康台区长6储层特征及其与油气富集关系[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11. (3):71-72.

[2]李玉宏.延长油区长 6 油层组沉积特征与油气分布[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35(5):606-611.

[3]朱国华.陕北安塞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以上储层孔隙演化及其特征研究.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1998.

[4]王竹林.白豹地区长 6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2):7-9.

[5]钟生金.南区采油厂劳山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05,11(1):166.

[6]宋和平,张炜.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下组合地层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J].西北地质.1911,4:122-126.

[7]冯永春,王建民.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油田永金地区长 6 储层微观孔隙成因类型及特征.岩性油气藏.2008,20(4):47-52.

[收稿日期]2016-02-21

[作者简介]陈玮(1979-),男,陕西延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工作。

[中图分类号]TE12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184(2016)03-02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