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如何改革求生
2016-06-27本刊编辑部
中国经济如何改革求生
煤炭化解产能总纲领出台后,各省都开始在煤炭去产能上下工夫。
既然如何掌舵经济是今年“两会”的主要议题,那么面对经济颓势,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展开了一系列结构性改革。
要有勇气对“僵尸企业”狠下刀子
“我们国家的发展还面临越来越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准备好进行艰难的战斗。”李克强表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设定的2016年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只有降成本、补短板,是为增量经济做加法,有稳增长的功效,其他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是为存量经济做减法,分别针对过剩产能、房地产库存、存量债务做革命性调整,不可避免会减少生产、抑制投资。
方正证券分析师郭磊估算,仅去产能一项对2016年GDP增速的影响约在0.27-0.41个百分点。
当前,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上游生产资料行业如钢铁、电解铝、水泥、建材、玻璃、冶金等传统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70%左右。而且,对比之前去产能的情况,本轮去产能面临前所未有的难度。在全球贸易萎缩、地产长周期下行的背景下,新需求难觅,只能采取强硬手段进行减产。中信证券的研究显示,1998年那一轮去产能,由于过剩产能主要集中于纺织、家电等生活资料生产行业,适逢WTO和住房制度改革,借由“转向外销+发展房地产市场”消化了过剩产能。
如今,政府将允许在去产能中出现破产清算和债务违约。在此过程中,债务违约风险年内释放概率加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态已经释出了这一新意向,“要依法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加快破产清算案件审理。”
在德国《商报》看来,这是一项出人意料的措施,是中国迈出的勇敢一步。美国彭博社援引日本野村证券的观点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在于经济模式的转型。
早在去年12月,李克强总理就在主持召开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时表示,要有勇气对“僵尸企业”、“绝对过剩产能”的企业狠下刀子,尽管这么做并不容易。路透社称,这意味着在未来两三年内,中国需要在这些衰落的行业中裁撤500万-600万名劳动者,这将是中国近20年来最大胆的紧缩项目。
为了安抚担忧失去工作的劳动者,李克强总理承诺拨出1000亿元用于职工分流安置,并在今年创造至少10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使2016年的城镇失业率低于4.5%。到2020年年底,中国新增岗位将达到5000万个。《华尔街日报》称,服务业的增长将弥补紧缩项目带来的失业。
德勤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音)认为,近年来国有企业产能过剩和没有盈利对经济的消耗已十分明显。“我认为国有企业改革是改革的核心。”他告诉韩国SBS电视台,“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将提供更多的好政策,私营企业将有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发展。”
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中国政府也在试图解决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并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明确,从今年到2020年底,将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8%,扩大土壤污染监测范围,限制煤炭使用,提高用水效率等。
“希望找到路径保持真正的增长”
3月5日,李克强宣布2016年的GDP增长目标为6.5%-7%。《纽约时报》称,财政部报告显示,政府收入增长正随着总体经济增长放缓。“远见杯”中国宏观经济预测调查显示,对2016年GDP增长的预测均值为6.6%,较2015年真实值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最为悲观的机构预计只有5.8%的增长,另有四家机构认为全年增长在6.5%之下。
“我认为6.5%的增长目标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日本瑞穗证券的首席亚洲经济学家沈建光(音)告诉《纽约时报》,“他们希望找到路径保持真正的增长,延缓艰难时期的到来。”瑞银驻香港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王涛(音)表示:“政府报告提出的目标也是为了稳定人们的期望和信心,我们认为这个雄心勃勃的增长目标是释放更多宽松政策的信号。”
除了去产能的首要任务,2016年结构性改革的第二项任务是房地产去库存。未来房地产政策进一步放松可以预期。
交通银行预计2016年房地产销售仍能维持较好的形势。但是,经过一轮需求释放后,政策弹性将降低,销量增速放缓将是大概率事件。测算出2015年末全国库存约143亿平方米。按过去3年平均销售面积,去化周期约在10-11年左右。高库存下,房地产企业投资意愿很低,2015年房地产投资已经降至1%,未来一段时间,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也难有改善。
在“远见杯”调查中,有个好消息来自出口,2016年出口增速的预测均值为1.7%,从2015年的下降2.9%逆转为上涨。
尽管如此,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认为,中国之所以设定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因为当世界许多经济体面临债务上升、经济低迷、货币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时,中国领导人仍有许多选择空间。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得益于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经济非常有弹性,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和足够的空间。”
中国的梦想关乎世界的命运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称,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全球市场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因此当李克强总理说这个亚洲大国面临“艰难的战斗”时,并不预示着世界其他国家可以轻松地作壁上观。韩国SBS电视台称,这段时间,全世界媒体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中国“两会”。
3月3日,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就在“两会”开幕的前两天,国际三大信用评价机构之一穆迪将中国的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信用评级维持在第四等级“Aa3”。该机构在声明中表示,这么做的理由是“中国财政指标恶化、资本流出导致外汇储备下降、改革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虽然穆迪公布了上述消息,但当天上证指数比前一日上涨了4.3%。德国商业银行经济学家周浩(音)告诉路透社,对于穆迪的做法,中国监管机构认为并不公平,尽管“来自评级机构的压力是中国必须考虑的事”。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不能仅仅将关注的焦点放在GDP增长的数字上,中国具有坚实稳定的基础,仍有充足的货币空间和工具应对经济下行风险。
事实上,外媒普遍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新加坡《联合早报》强调,中国有13亿人口,国内人才济济,国际上研究中国课题的机构不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善意的解决建议,因此中国并不缺解决问题的点子。
更何况,当前,全球经济处于“新平庸”时代,中国经济虽然进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但就增速、消费市场等具体指标来看,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金融时报》称,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系着世界的命运。
(《证券市场周刊》、《青年参考》2016.3.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