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数学课
2016-06-27张慧逦
张慧逦
有些同学有点儿怕数学,认为数学抽象虚幻,有些题目十分难解,有些题目一不小心就做错。而我认为数学美丽有趣,耐人寻味,而且还有一种神秘感。在破解那种神秘感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其乐无穷。
就对人的思维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来说,数学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与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进步可以说密切相关——至少我这样认为。我甚至认为数学是伟大的。中国的“杨辉三角”和由“勾三、股四、弦五”定理转化而来的勾股定理等,说明了中国数学的发展进程与发达程度。
数学又是严谨的。而一个大的成就也往往是由很多细致入微工作的组合起来的。我们学校毕业的学长吴天琦,他从小学起就勤奋学习数学,学得如痴如醉,终于获得了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银奖,打破了嘉兴在这方面零的记录。
我喜欢数学,喜欢它的神秘,喜欢它带给我由未知到霍然而解的快感,喜欢它所代表的严谨以及需要执着、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的精神。在每一堂数学课上,我都像遨游于科学文化知识的海洋,乐此不疲。
平心而论,我如今对数学这么喜欢,跟我一路学来所遇到的一位位优秀的数学老师有很大关系。那些优秀的数学老师中,最早的是我小学时代的宋老师。宋老师皮肤黝黑,平时一身西装,风度翩翩。他戴着一副深色眼镜,眼镜框下是一双慈祥的眼睛。他很爱笑。上课时,爽朗的笑声中总会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给课堂增添了很多美感和乐趣。宋老师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和一手工整的粉笔字,常令我们在听课的云里雾里中茅塞顿开。他教数学耐心细致,循循善诱。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我一时没有听懂他讲解的内容,急得掉眼泪,宋老师走过来,轻抚着我的头,说:“没事的,再多琢磨琢磨,自然会懂的。这需要一个钻研的过程。”在宋老师的鼓励下,我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好。
初中时代是我在数学路上大显身手之时。那时的数学老师是美丽的张老师。张老师上课细致入微,她优雅的风韵中处处闪耀着知识的智慧。听她讲课,思考她提出的问题,我觉得更多的是在与她做数学思想的交流。她解数学题目的思路是丰富多样的。在她的教育与潜移默化之下,我也在数学中尝到了无穷趣味。如果我解题时,笔尖久久地停住,眉头紧蹙,就是遇到了“此路不通”的窘境,必须另辟蹊径。于是,我尝试着用另一种方法,果真便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有一次,我终于做出了一道难题,张老师让我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解。当时我迈上讲台,不禁有点儿羞涩。在张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了滔滔不绝的讲述。当我回头看到同学们理解的眼神与张老师赞许的目光时,心中忽然有一种满足与欣慰之感。
考入高中后,教我们数学的是帅气的沈老师。课堂上,沈老师的语言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简洁精练而又逻辑严密。他上数学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叫同学到黑板上解题。他很讲究师生之间多种形式的互动,而非自己唱独角戏。记得在一堂课上,他在黑板上写下一道题目后,便问:“有谁有什么想法吗?”当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只听到自己的心咚咚的跳声。忽然听到沈老师用风趣的语调,响亮地喊出一个同学的名字。那位同学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有点儿尴尬。沈老师用慈祥的目光和亲切的话语耐心启发、诱导,引发了那位同学与我们大家的深入思考。还有一次,沈老师用飞快的速度讲解完一道题后,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笑着说:“大家怎么一个个呆若木鸡呢?课后还要自己‘打工一下?”他所说的“打工”,指的是课后再花费时间重新学习研究。他风趣的说笑引发了同学们由衷放松的笑声,使大家懂得要紧跟老师的解题思路,目不转睛,思维高速运转。
我喜欢数学课,因其神秘而有趣,也因常遇到难题而使我学会执着。嘉兴籍的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生前说过,我国要在21世纪成为数学强国。他的愿望需要我们这一代的数学爱好者去努力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