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指挥棒下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反思
2016-06-25刘保亮
刘保亮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亮点在选修课,其难点和突破方向也在选修课。选修课课程实施现状堪忧,“选”修名存实亡,教学内容缩水,“必修化”现象严重。分析其存在问题,高考是不能回避的重要因素。在高考指挥棒下改进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在于选修课的“人文性”与高考的“工具性”相融合,高考命题体现选修课的教学方向与内容。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高考;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设是新课改的一项重大举措,其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潜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总结与反思十余年来的选修课教学,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效打破了“万人一本,千人一课”的传统模式,给高中语文课堂注人了生机与活力。然而,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亮点在选修课,其难点和突破方向也在选修课。基于高考这一总指挥棒的作用,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开设初衷与当前实践产生了较大的距离,暴露的诸多问题令人担忧,全面落实并取得成效可谓任重而道远。
一、高考指挥棒下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现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高中语文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部分,选修课几乎占据了高中语文的半壁江山。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愿景在现实中未能有效践行。“学校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在实际操作中,选修课的最大特色“选”未能较好体现,学校或者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或者是不具备设计模块的能力,普遍使用教育部门指定教材、出版社出版的统一教材,学生不能依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兴趣爱好,选择课程资源以及学习内容,其个性发展的需求没有得到尊重与满足,可以说他们失去了选修课的选择权。按照规定,学校须提供所要开设的选修课,公布每一门选修课的任课教师情况,统计每一门课程的选修人数,最后确定选修课上课时间与教室,其间学生选修是核心环节。但由于高考因素,学校、教师、学生乃至家长普遍对选修课开设的热情不高,很少征询学生的选修意见,“选修”实际上名存实亡。
高中语文选修课课程实施现状堪忧。人教版选修课教材共计15本,必修课的5本教科书,要在高一一年和高二的上学期期中考试之前才能讲完,之后是选修课的教学,理论上有将近两年的时间,但因为高考的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高三一年要集中复习迎接高考,选修课的真正学习时间主要在高二学年第一学期的下半段和第二学期,不到一年的时间。在高二选修课的学习中,一般要应对上级部门组织的考试,绝大多数学校都只学习省市教研部门指定的考试教材,造成选修课内容的缩水。此外,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必修化现象严重。“教师和学校对于选修课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观念很难更新,大多数认为选修课是语文必修课的‘补习课,也是高考应战的补充。”
二、高考指挥棒下高中语文选修课存在问题之分析
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与教学的最大影响因素是高考。高考作为颇具中国特色的一项教育制度,以学生高考分数成绩衡量其能否升入大学,在当下仍然改变甚至决定了许多莘莘学子的命运。高考升学制度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作为目前中学教育的最大现实必须面对和适应,学校、学生、教师、家长关注的焦点无不以高考为中心,以分数论成败是他们必须接受而无法改变的规则。高考成为中学教育包括语文教育的指挥棒,无论是否喜欢,它都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存在,我们必须适应、理解这一规则。这是探讨中学语文选修课不可忽视的一个现实语境,一个前置性、限制性的条件。
探析高中语文选修课存在问题,高考是不能回避的一个关键词。首先是对必修课与选修课关系之影响。《普通高校语文课程标准》区分了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选修课注重其“选择性”,“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应该说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超前的,但选修课对学生素养和个性发展的培养目标,在高考中是难以用分数来统一化、标准化考量的,这导致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地位无法相提并论,整体上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其次是选修课难“选”问题。新课标“选”的出发点是学生个性发展,这自然赋予了学生“选修”的权力,而当高考成绩成为学习目标,“选修”的权力则从学生那里转移到了学校和教师手中,选什么、学什么、教什么,一切以高考内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的部分篇目之所以能够走进课堂,是因为高考要考古诗和文言文。最后是选修课教学的“必修化”问题。《普通高校语文课程标准》对教材处理明确提出:“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但高考分数导向使教师和学生皆把对知识点的学习作为教与学的重点,教师采用必修课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选修课沦为必修课的补充或延展,甚至进一步演绎成为巩固知识考点的训练课。此外,还有选修课的课时安排、成效评价等问题也与高考密切相关。
三、高考指挥棒下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改进建议
”高考制度的当下存在自有其合理性,在高考规则改变之前中学语文教学唯高考马首是瞻,也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理性选择。然而,高考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而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目标在于加强素质教育,要在“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看似矛盾的关系中寻求平衡,诉求其融合与交叉,实为“戴着脚镣的跳舞”。如何改进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主要建议有以下三点。
第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的“人文性”与高考的“工具性”相融合。《普通高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选修课是对基础的拓展、补充和提高,其突显出的“人文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发现自我、发展个性,这种能力素质也是高考所要检验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如高考试卷的“阅读题”的必考题部分,通常是出一篇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的文章,要求提取文章信息,加以整合并做出选择。这需要学生有宏阔视野和社会文化的素养。高考“作文题”是对高中语文知识及能力的综合性考核,选修课所注重的知识视野、精神情操、生命体验,都有助于提升作文写作。因此从大局观看,选修课与高考不应对立起来,选修课程应促进高考目标的实现。
第二,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与高考有效对接。在“分数才是硬道理”“升学才有说服力”的语境中,高考的需要决定了选修课教学时间最多有一学年,而其设计模块却容量较大,就目前出版的教材看,人教版模块16个、语文版模块14个、苏教版模块18个、山东版模块11个、粤教版模块15个。庞大的课量与有限的课时构成矛盾,学校和教师需要选择取舍。“中国民俗文化”“论语选读”“中国现代诗歌选读”等部分由于高考不考,可以考虑适当压缩乃至省略,应挑选更接近高考内容的模块进行教学,这也许是无可奈何的权宜之计。同时,在“唯分是举”的升学诉求中,一味地埋怨和指责学生和家长的功利化取向是无济于事的,在选修课教学实践中脱离高考分数来谈语文教学是不现实的。因此,选修课教学不对立于高考检测,教师应深入地研究选修模块,钻研考试题型,找出两者的契合点。
第三,改善高考语文试卷命题,体现选修课教学方向与内容。高考目的在于选拔人才,选修课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选修课注重的素质教育应该促进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然而,在历年语文新课标的高考命题中,只找到必答题和选答题的类型分别、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除此之外,几乎找不到与选修课教学内容有关的考点。鉴于此,在国内应试教育大环境下,选修课教学与高考须有效街接,高考命题检验的侧重点,不应该受教材和文章篇目的限制,要打破突破“选修课”“必修课”的区分与束缚,更重要的是,命题真正放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及创新精神。
高考成为高中教学的指挥棒,虽然这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但它决不是“万恶之源”,只说明须要大力改进。从世界范围看,中学选修课的确立和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新课标选修课在我国的实施已有十余多年,建构了一个独立的课程领域,成为现代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支柱,我们有理由期待它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纪兆耀.浅议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J].语文论坛,2014,(5).
[3]许纪友.论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课程意识[J].学语文,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