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016-06-25田芳
田芳
摘 要 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兴趣,学习历史亦然。初中历史故事性强,激发学生兴趣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历史时空跨度较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较多,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课程逐渐推进,势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是关键。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学习兴趣 培养 实践体会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不少地方的素质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许多初中学生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性:中考考的就学,不考的就不感兴趣了。在许多地区中考不考历史或即使考所占分值也很有限,这就使得学生普遍不重视历史的学习。为了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也为了终生发展,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达到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
1上好起始课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历史是副科”,不少学生尚未学习就有此认识,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有起色呢?所以说要使初中历史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上好起始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要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不正确的认识,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这是诱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前提。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容智怡情,赏心悦目的话,那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把学生的心紧紧地栓住,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
2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如《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因为“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 ,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来实现的。讲好《商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为起到这个作用。
3用未来前景诱发兴趣
在信息时代,人文学科的发展前景将是十分广阔的。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地球已变成了“地球村”,相互影响与依赖越来越强。在全球各地的人们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许多问题都不得不去面对: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毒品、社会暴力、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等,这些都是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去解决的。为什么人类在发展中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民主的多元化,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在21世纪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这一切,历史都会告诉你答案。记得台湾文化名人龙应台在一次演讲中谈到史学的价值时给台湾大学的学生讲了一个沙漠玫瑰开放的故事,然后谆谆告诫大家:“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 让历史告诉未来,这是所有的历史学家们梦寐以求的成果。当然,历史上也有好多让人充满遐想的未解之谜,也非常值得我们去追寻,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用课外活动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开拓视野,强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知识竞赛、编辑历史小报、动手制作教具、举办历史文物展览、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在初一时课外指导学生制作教具,学生制作了汉朝的长信宫灯、唐朝的筒车和曲辕犁,宋朝的活字印刷品和指南针等,最后我们专门开设《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发明》活动课,给大家展示他们的制作成果。在初二时,我们组织学生编演《戊戌变法》历史剧,让同学分别扮演各种历史人物,把当时那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变革表演出来。学生在活动中潜能被挖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也有了提高。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抱着对社会、对民族、对学生的终生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优化历史课堂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