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备胎”的逆袭

2016-06-25陈培琦

现代兵器 2016年6期
关键词:巡逻舰巡逻艇战斗舰

陈培琦

海军的战舰和海上警察部队的巡逻舰船,一眼看上去似乎是两条没有交集的平行线。毕竟主要国家的海军最起码要考虑高烈度海上作战的可能性,海警部队则致力于应对低强度海上冲突的可能。因此,海军战斗舰艇和海警巡逻舰艇对于速度、防护和火力上的要求也应该是有不小的差异才对。不过事物都不是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很多时候,竞标失败的海军战斗舰艇方案往往会成为海警巡逻舰艇的蓝本。就像电影和电视剧里“备胎逆袭”的情形一样,这些海警巡逻舰艇,有时候又会再度“演化”成为海军战斗舰艇……

“旋风”级巡逻艇是目前美国海军驻留在波斯湾的“主力舰艇”之一

帝国的“军警共用舰艇”——美国“旋风”级导弹巡逻艇和“传奇”级巡逻舰

提起导弹巡逻艇这个舰种,大约我们很容易地就会认为那是中小国家海军才会装备的,不过事实并非如此。俄罗斯海军至今将“毒蜘蛛”III型导弹巡逻艇作为其海上近岸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国海军也在新世纪迎来了他们的导弹巡逻艇——加装了“格里芬”小型反舰导弹的“旋风”级巡逻艇,并将其作为美军驻留波斯湾海域的主要舰艇之一。

实际上,即使是二战中后期规模空前绝后的美国海军,也装备了大量用于近海(本土沿海和各个海外基地的周边海域)反潜巡逻的小型驱潜舰。这些被称为PC和PCM的小型舰只在战后还大量提供给了中国海军,只是它们从菲律宾航行到中国沿海时的状态很多已经相当糟糕。大多数被转移到台湾的PC和PCM参与了海峡两岸的一些海战,并有多艘被人民海军的护卫艇和鱼雷艇击沉。但即使如此,台湾海军并没有放弃这类舰只的发展,至今我们仍可以在“锦江”级反潜巡逻艇(如今是导弹巡逻艇)身上找到PC型驱潜舰的影子。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海军曾经对打造一支由小型舰艇组成的舰队进行过研究和探讨,并且提出了“街头战士”计划,设计和建造出一些小型导弹舰和轻型护卫舰,主要作为外贸舰只提供给盟国,例如以色列海军最大的战斗舰只“萨尔”5型护卫舰。美国海军自用的轻型舰只计划则不断被放大,最终成为了“自由”级和“独立”级这两种充满争议的濒海战斗舰。

“传奇”级国家安全舰首舰“伯尔特霍夫”号

美国海军自用的小型舰艇则是“外来血统”。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波林格尔船厂在英国沃斯珀·桑尼克罗夫特公司“拉马丹”级巡逻艇基础上设计建造了“旋风”级巡逻艇。“旋风”级船体使用钢结构,上层建筑使用铝合金,作战中心安装有“凯夫拉”材料装甲;为提高高速航行时的稳定性,配备了减摇鳍系统及楔形舰尾。“旋风”级共建造14艘,均以PC作为编号。上世纪末,波林格尔船厂对这些巡逻艇进行了名为“海岸战斗检索系统”的升级,以容纳1艘20英尺(6米)刚性充气快艇,增加一个延伸到水线以下的甲板坡道,配置艇尾发送斜坡和回收系统,为此艇尾延长了9英尺(大于3.7米)。

然而,在美国海军独孤求败而不可得的上世纪90年代,小型巡逻艇还真是纯属多余。1998年,美国海军悄悄制定了将其一半的“旋风”级巡逻艇移交给海岸警卫队的计划,并于当年将其中一艘送到海岸警卫队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行动评估。但当时饱受经费困扰的海岸警卫队最终将其还给了海军。然而,“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后不久,美国海岸警卫队发现这种巡逻艇还是有很大用处的。2004年9月,海军将4艘“旋风”级海岸巡逻艇借给了海岸警卫队,次年又借给了第5艘。事情后来又有了变化,在《海军计划指南2010》中,美国海军将“旋风”级巡逻艇列为“重要”,指出“这种巡逻艇非常适合与我们新出现的伙伴国家海军一起行动,非常适合绿水/褐水海域‘交界处的海域的行动……”。于是,美国海军从海岸警卫队索回了全部“旋风”级巡逻艇。2011年,5艘“旋风”级按照“前沿部署计划”轮调到位于巴林的美国海军第五舰队基地;2012年后,大部分“旋风”级都被部署到波斯湾。“旋风”级巡逻艇设计寿命为15年,因此美国海军正在实施一项现代化计划,目的是让这些巡逻艇继续服役到2023—2026年。

“旋风”级巡逻艇舰长51.9米(改装升级后54.6米),舰宽7.6米,吃水2.6米,满载排水量331吨(改装升级后360吨),舰员28名(4名军官)。动力为4台帕克斯曼·瓦伦塔16CM-16RP200M 高速柴油机,单台功率3350马力(2500千瓦),4轴可变螺距镍铝青铜合金螺旋桨推进器,最大航速35节,续航力1000海里/12节,海上持久力为10天。舰载电子设备包括1具“维斯玛”舷侧扫描声呐(对航速超过14节的船体回波有效),1部I波段AN/SPS-64(V)9 海面搜索雷达,斯佩里“视觉”2100RASCAR雷达系统(包括X波段RASCAR 3400C导航/海面搜索雷达和S波段RASCAR 3400C导航/海面搜索雷达),AN/SAT-2A红外信号系统,配有整体微光电视摄像机的马可尼·维斯塔稳定前视红外传感器,1部派瓦提尔AN/APR-39(V)1 ESM雷达告警装置和1部Mk.52 Mod0箔条诱饵发射器。

“旋风”级的舰载武器最初包括2门25毫米Mk38机关炮,2具40毫米Mk19高速自动榴弹发射器或2挺12.7毫米M2HG重机枪,2挺M60通用机枪和6枚“毒刺”防空导弹(安装在固定发射架上)。2014年前后,在英国BAE公司的帮助下,美国海军对“旋风”级的舰载武器进行了升级,为Mk38机关炮加装了激光瞄准器,以便在打击快艇、无人机等海空目标时拥有较高的精准度。此外,艇舯部还加装了4个“格里芬”小型反舰导弹发射箱,这也使得“旋风”级成为了21世纪美国海军的现役导弹巡逻艇……如今,“旋风”级导弹巡逻艇被认为是美国海军驻留波斯湾,应对伊朗海军和伊斯兰革命卫队海上部队活动的重要力量。最起码在美军方看来,“旋风”级的实用性和性价比要远高于“自由”级和“独立”级濒海战斗舰。

美国海岸警卫队也有类似濒海战斗舰的舰只,与濒海战斗舰至今发展得磕磕绊绊不同,这种曾经也参与过濒海战斗舰项目竞标的巡逻舰平台如今已成为美国海岸警卫队序列中最强的舰只,这就是“传奇”级国家安全舰。

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设计的舰只原本是用来竞争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项目的,竞标落败后转而与美国海岸警卫队合作,计划建造8艘。诺·格本来还向埃及和以色列海军推销过在“传奇”级基础上设计的导弹护卫舰方案,但没有成功。

火力强悍的原俄边防军海上部队“克里瓦克”III型“捷尔任斯基”号巡逻护卫舰

“传奇”级全长127.4米,舰宽16.5米,吃水6.9米,满载排水量超过4300吨,采用高平甲板线型,具有出色的远航能力。动力系统为“柴—燃”联合动力,包括1台功率30565马力(22700千瓦)以上的燃气轮机和2台功率超过9655马力(7199千瓦)的柴油机,最大航速28节,海上自持力为60天。舰载电子设备包括TRS-3D/16ES三坐标远程警戒雷达、X和S波段水面搜索雷达、SPQ-9B火控雷达、Mk46光电/红外传感器和SLQ-32电子战系统等。与濒海战斗舰一样,“传奇”级也装备有1门可发射精确智能弹药的57毫米Mk110隐身舰炮,但近防武器则由濒海战斗舰的“海拉姆”近距防空导弹系统改为传统的“密集阵”6管20毫米速射炮。

与濒海战斗舰类似,“传奇”级也被设计成可重新组合的开放式结构,可以根据任务需求配置反潜战、反水面战、水雷战和协助特种作战等不同的任务模块,飞行甲板上可以起降MH-60R反潜/反水面目标直升机、RQ-8“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黑鹰”直升机等多种舰载机;还装备有下水和回收设施,可以携带和收放硬壳充气艇、无人水面航行器(USV)、WLD-1遥控猎雷系统(RMS)、战区预备自动水下航行器(BPAUV)和REMUS无人水下航行器(UUV)等有人和无人驾驶的水面/水下战斗艇,执行反潜、扫雷和反水面目标任务。

作为美国海岸警卫队有史以来排水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舰只,“传奇”级的航迹注定不可能仅限于美国的近海。近年来,美国海岸警卫队越来越多地协同美国海军执行远洋任务,神秘的“海豹突击队”也开始从美国海岸警卫队中征召队“传奇”级首舰“伯尔特霍夫”号参加了“环太平洋2012”多国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在参演的辅助舰队中执行护航任务。

曾经有文章认为,在“传奇”级国家安全舰基础上,完全可以发展出一级性能不低的导弹护卫舰,甚至可以比濒海战斗舰更好,起码性价比可以更高。但实际上情况却未必那么乐观,虽然“传奇”级因为设计比较传统,可靠性比目前的“自由”级和“独立”级高不少,但“传奇”级航速一般,不像濒海战斗舰那样快得可以对几乎所有潜射电动鱼雷“免疫”,而且舰体内部空间也较“自由”级和“独立”级小,扩展功能较低。另外,“传奇”级的采购价格目前还是比“自由”级和“独立”级高出了近一亿美元。虽然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不止一次地在武器装备展览会上展出基于“传奇”级国家安全舰的导弹护卫舰模型,希望被盟国海军所采用,但迄今为止并没有什么买家。

印度海军“塔尔瓦尔”级,印海军也许是尝试俄罗斯军警通用舰体平台的第一只“小白鼠”

替补上位——从边防军巡逻舰到海军战斗舰的俄罗斯舰只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舰船工业遭遇重创,俄国内并不完全具备建造大中型舰只的“要素”。于是,俄罗斯海军在对舰艇的更新换代上也只好“看菜吃饭”。如今,俄海军的大型舰只几乎全部是苏联时期遗留产品的“翻新货”,全新制造的绝大多数水面舰只都是中小型舰,而一些原本为苏联边防军海上部队研制建造的舰只,如今却已经或即将成为俄罗斯和其他国家海军的主力舰。

“克里瓦克”III型是位于加里宁格勒的琥珀造船厂以“克里瓦克”I、II型护卫舰为蓝本,为边防军海上部队研制并建造的一级大型巡逻护卫舰舰长123.5米,舰宽14.3米,吃水5米,标准排水量3100吨,满载排水量3600吨,人员编制180人(其中18名军官 )。该型舰采用长艏楼线型,舰艏尖瘦,有明显的外飘,水线以下舰艏设有声呐导流罩,艏楼甲板与主甲板之间的高度较大,干舷较高;上层建筑低矮,各层甲板上布置有众多电子、武器装备和各种设备。

俄罗斯海军的11356R“格里果洛维奇”级导弹护卫舰

“克里瓦克”III采用“燃—燃”联合动力,包括2台功率超过13600马力(10100千瓦)的巡航燃气轮机和2台功率55500马力(41300千瓦)以上的加速燃气轮机,最大航速32节,续航力为4600海里/20节。舰载电子设备包括“顶盘”或“顶板”对空搜索雷达,“气枪群”、“枭声”、“鸢声”、“低音帐篷”火控雷达,“盐罐”敌我识别雷达;“公牛鼻”舰壳声呐,“牝马尾”或“遮掩”变深声呐;此外还配备了4座16管或10座10管箔条诱饵发射装置、拖曳式鱼雷诱饵、2部“罩钟”和2部“座钟”电子干扰装置等舰载电子对抗设备。

“克里瓦克”III型巡逻护卫舰在前甲板安装了1门100毫米AK100单管舰炮、1座升降式SA-N-4防空导弹双臂发射架和2座12管回转式反潜火箭深弹发射装置。舰体舯部装有2具4联装533毫米回旋式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大型声自导反潜/反舰两用鱼雷和“蝼蛄”反潜导弹。舰体后部则是2门6管30毫米AK630近防炮。配备有直升机平台和机库,可搭载1架卡-27级别的大型直升机,此外还可以携带20枚水雷。不难看出,“克里瓦克”III型的火力配置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海上警备部队的任何一艘舰只,苏联及俄罗斯边防军海上部队的职能也不仅是海上警备部队那么简单,他们还担负着反潜、巡逻和水雷战任务,而“克里瓦克”III型事实上就是一级可以担负巡逻、布雷等多种任务的中型反潜舰。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将边防军海上部队状态较好的“克里瓦克”III型巡逻护卫舰(状态差的只能退役拆毁或作为废船出售)尽数划拨给了俄海军,乌克兰也将一艘“克里瓦克”III型“萨盖尼奇指挥官”号作为失去了克里米亚半岛后重组的乌海军新旗舰。不过,“克里瓦克”III型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进入新世纪以后,印度海军向琥珀造船厂订购了多艘护卫舰。琥珀造船厂就以“克里瓦克”III型巡逻护卫舰为蓝本,为印度设计建造了“什里瓦克”级导弹护卫舰,并且帮助印度马扎冈造船厂设计建造了“塔尔瓦尔”级导弹护卫舰。与“克里瓦克”III型相比,“塔尔瓦尔”级对舰体和上层建筑的外形进行了带有隐身特点的优化,燃气轮机则更换为西方国家产品,雷达升级为“顶板”对空搜索雷达和“棕榈叶”对海搜索雷达。前主炮替换为西方标准的76毫米奥托·梅莱拉超紧凑型舰炮,升降式SA-N-4防空导弹双臂发射架的空间里被装进了8个俄罗斯与印度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垂直发射单元,而将AK100舰炮替换为奥托·梅莱拉超紧凑型舰炮后的多余空间内则加装了单臂式“施基利”中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于是,原本为巡逻护卫舰的“克里瓦克”III型摇身一变,进化成为一级防空反舰反潜能力看起来都颇为可观的导弹护卫舰。

而在获得了来自印度的经费后,琥珀造船厂也计划着让类似“塔尔瓦尔”级的护卫舰进入俄罗斯海军的序列中。因此,基于“塔尔瓦尔”级发展而成的11356R“格里果洛维奇”级导弹护卫舰应运而生。与前者级相比,“格里果洛维奇”级将主炮更换为新研制的100毫米A190舰炮,导弹发射装置则升格为俄罗斯最新装备的3P14U KSK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可以发射“口径”NK(北约称“俱乐部”)系列反舰、反潜和对陆攻击导弹。不过,基于“克里瓦克”III型的设计使得“格里果洛维奇”级前甲板下方的空间非常有限,原本计划安装32单元通用垂直发射系统的“格里果洛维奇”级最终只装备了24个垂发单元(VLS)。

已经开工数艘的22160型“贝科夫”级轻型护卫舰模型

在“格里果洛维奇”级出现之前,俄罗斯海军已经确定了采购北方造船厂设计建造的22350型“戈尔什科夫”级护卫舰作为未来俄罗斯海军的主力中近海作战舰只。与“格里果洛维奇”级相比,新“戈尔什科夫”级(与之前出售给印度的航母之原名区别,故称其为新)的性能指标要高出许多,可是正因为性能指标太高了,所以在建造时遇到了不少困难。于是,琥珀造船厂就有了让“格里果洛维奇”级“替补上位”的心思。不过,要让心气甚高的普京总统舍弃新“戈尔什科夫”级来购买“格里果洛维奇”级还是做不到的。琥珀造船厂想了个“山不转水转”的办法,说是让“格里果洛维奇”级与北方造船厂的20380型“守护”级竞标俄罗斯海军的新一代近海护卫舰(全然无视了琥珀造船厂当年承建的12441型“诺维克”级护卫舰首舰历经近20年依旧是船台上的半成品)。虽然无论是从隐身特点还是舰载电子设备上说,“格里果洛维奇”级都还不如“守护”级,但毕竟前者体量大,航行能力更强,还一度得到了前任俄罗斯海军司令亚历山大·维索斯基的认可。以至于北方造船厂匆忙拿出火力进一步强化的20385型“回荡”级护卫舰作为回应。不过,随着维索斯基涉及贪腐被撤职入狱,“格里果洛维奇”级与“守护”级相争的说法也就不再出现。而“格里果洛维奇”级的巡航用和加速用燃气轮机均为乌克兰的产品,自2014年乌克兰政局动荡、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乌东部地区爆发内战后,俄乌关系急转直下,在短期内几乎不可能再获得乌克兰制造的燃气轮机。虽然俄罗斯获得了前3套乌克兰产的巡航用和加速用燃气轮机动力包,但是后续却成了严重问题。于是,俄罗斯一方面寻求自己生产或从其他国家获得类似型号的燃气轮机;另一方面和印度接触,打算将琥珀造船厂已经开工建造,但动力包还没着落的后3艘“格里果洛维奇”级护卫舰出售给印度。因此,“格里果洛维奇”级无论对新“戈尔什科夫”级还是对“守护”级,都已经不构成什么大的影响了。

俄罗斯在军警共用舰艇平台上的作为可不止于此。作为苏联和俄罗斯在建造中小型舰只方面最有能力也是最“高产”的泽廖诺多利斯克造船厂,就在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的两年时间里,连续开工了4艘22160型“贝科夫”级轻型护卫舰。这级基于22100型“极地之星”级海警巡逻舰平台发展而来的导弹护卫舰,很可能成为未来俄黑海舰队的主力近海作战舰只。

说起俄罗斯海军在轻型护卫舰方面的竞标选型,实在是可以用“一场闹剧”来形容。上世纪90年代的竞标选择了琥珀造船厂12441型“诺维克”级,于1997年开工、号称“俄联邦新建第一舰”的“诺维克”号,至今还是以只有舰体、没有上层建筑的形式躺在船台上,其建造进度已经可以说是彻底难产了。而在2006年再次选型中获胜的是北方造船厂20380型“守护”级,名义上是要求其他有条件的船厂也生产“守护”级的,但是在苏联时期设计和建造轻型护卫舰的“头牌”——位于鞑靼斯坦自治共和国的泽廖诺多利斯克造船厂却并不理会。理由很简单,“守护”级的尺寸无法通过伏尔加河上的多数桥梁,而泽廖诺多利斯克造船厂的产品是要从伏尔加河里通过运河航行到各个海区的。

其实,泽廖诺多利斯克造船厂也参与了竞标。最初的11611型“鞑靼斯坦”号和后来的11611K型“达吉斯坦”号性能都十分平庸,于是泽厂拿出了全新的方案,这就是22160型“贝科夫”级轻型护卫舰,首舰于2014年3月开工,预计2016年内下水。根据公开的信息,“贝科夫”级轻型护卫舰全长94米,排水量1300吨,舰员80人,采用全柴油机动力,很可能是俄罗斯生产和使用都十分成熟的M507系列柴油机,双轴双桨推进,但关于该级舰的其他性能公开得不是很多。从泽廖诺多利斯克造船厂展出的模型照片上看,为有效减少红外信号,“贝科夫”级将采用无烟囱设计和多口舷侧式排气方式,在机器、空调排气道口及船体外部设有热敏式喷水冷却系统,能降温冷却船体。由于船壳本身是极好的绝热材料,船体外表面还覆盖了一层与天然叶绿素反射程度相近的防红外涂料,可有效地抑制机舱、排气管道等发热部位,将热量控制在船体内部。这种设计最初出现在瑞典“维斯比”级轻型护卫舰上,目前已为多型隐身舰艇所采用。

“贝科夫”级轻型护卫舰的舰载电子设备很可能是“守护”级的简化版本(桅杆上的雷达天线比较相似),桅杆高度被降低了以适应伏尔加河上的桥梁,舰体尺寸则本就比“守护”级小了近一半。舰载武器包括1门俄罗斯新研制的57毫米舰炮,16单元垂直发射装置(可能是类似SA-N-9“刀刃”的短程防空导弹垂发系统)以及舰艉部的8个起竖—折叠式“口径”NK(北约称“俱乐部”)系列反舰、反潜和对陆攻击导弹发射装置。此外,还有一个可以起降卡-27系列直升机的平台和一个伸缩式直升机库。不过,“贝科夫”级轻型护卫舰虽然看上去性能并不出众,但靠着泽廖诺多利斯克造船厂在俄罗斯轻护舰方面的最强产能和靠运河网联通伏尔加河的“四通八达”。加上从模型的破冰特征和原型22100型“极地之星”级的抗冰能力上看,“贝科夫”级应该也具备在结冰海区航行的能力。因此,“贝科夫”级也许最有可能成为黑海、波罗的海和北方舰队都装备的俄军未来主力近海战斗舰只。

俄国人在基于海警巡逻舰平台上的战斗舰只方面的“创意”还不止于此。2015年12月底,基于俄边防军海上部队装备的22460型“红宝石”级近海巡逻舰发展而来的22800型小型导弹舰首舰在位于圣彼得堡的佩拉造船厂开工。作为一型800吨级的小型导弹舰,22800型主要用于在波罗的海舰队和北方舰队履行类似21631型小型导弹舰的近海作战和对陆攻击任务,采用高速柴油机动力,其舰载武器包括8单元3P14U KSK通用垂直发射系统,1门100毫米A190舰炮和AK630近防炮等等。按照俄海军的说法,由于21631型不适合在冰冻的北方海域航行,因此才重新设计制造了22800型。俄罗斯海军司令维克多·奇尔科夫表示,22800型小型导弹舰不仅将取代“毒蜘蛛”级、“纳奴契卡”级等俄军现役近海小型舰艇,还将取代琥珀造船厂后续的“格里果洛维奇”级生产任务……

从海军巡逻舰到海军护卫舰——欧洲国家的军警共用舰体平台

在很多欧洲国家,海军部队实际上还担负着海岸警卫队的作用。所以,在美俄等国只会给海岸警卫队或边防军海上部队的巡逻舰,在这些欧洲国家却是海军的。而随着欧洲防务一体化和各国军费开支的不断缩减,一些欧洲国家也想在这些海军巡逻舰的基础上,发展出海军护卫舰。

丹麦“西提斯”级建造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字母“F”(“护卫舰”一词的英文打头字母)而非“P”(“巡逻舰”一词的英文开头字母)开头的编号来看,丹麦海军是将该级舰定义为护卫舰的。当然,名字和编号并不重要,当代的巡逻舰和当年的火炮护卫舰以及历史上的炮舰之间,本来就不好说有什么明确的分界。

丹麦海军“西提斯”级是世界上最强的现役巡逻舰,丹麦海军甚至将其定义为护卫舰

“西提斯”级舰长112.3米、宽14.4米、吃水深6米,满载排水量3500吨,动力为2台中速柴油机,双轴双桨推进,最大航速20节。“西提斯”级采用适合远洋航行的长艏楼线形,常设武器包括1门76毫米奥托·梅莱拉紧凑型舰炮、2挺12.7毫米机枪和2部人力操控的双联装“毒刺”导弹发射架,还可搭载1架“大山猫”直升机。显然,这样的性能和前面介绍的那些欧洲国家海军巡逻舰十分相似(甚至可以说相同)。“西提斯”级之所以被定义成“护卫舰”,或许是因为该级舰配备了较完善的对空/对海雷达系统和声呐系统,并且可以通过安装任务模块的方法,快速换装8单元“海麻雀”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和“鱼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以及324毫米鱼雷(以“西提斯”级的个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并将“毒刺”导弹发射架更换为“拉姆”近防系统。换装上这些任务模块的“西提斯”级在电子设备和火力上完全达到了护卫舰的标准(甚至还是其中的佼佼者),只是速度和防护方面或许比较弱。

原“中国渔政310”巡逻船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导弹护卫舰的影子

英国海军最近也提出了被称为31型的未来护卫舰计划,用来替代23型“公爵”级护卫舰并且作为26型护卫舰的数量补充。而那个所谓的“31型护卫舰计划”,其实就是在英国为爱尔兰海军设计建造的“罗尔森”级巡逻舰基础上研制的。

爱尔兰海军没有任何装备导弹武器的战斗舰艇,最强的军舰就是“罗尔森”级巡逻舰。该级舰长78.84米、宽14米、吃水深3.8米,满载排水量1700吨,最大航速23节,配备有对海/对低空搜索雷达和光电火控系统,舰载武器包括1门76毫米奥托·梅莱拉紧凑型舰炮、2挺12.7毫米机枪和4挺7.62毫米通用机枪,另外还可以携带2艘7米硬壳充气艇。爱尔兰海军已装备了2艘“罗尔森”级,计划再订购2艘,4艘1700吨级新型巡逻舰将成为未来爱尔兰海军的核心力量。

从效果图上看,规划中的31型护卫舰舰体线形与“罗尔森”级巡逻舰基本相同,但尺寸和吨位明显上升,满载排水量可能增至3000~3500吨,很可能是靠燃气轮机或柴油机发电航行。31型护卫舰配备有三坐标对空/对海搜索雷达、127毫米舰炮(也可能是“英国特色”的114毫米炮)和8联装反舰导弹发射装置,似乎还有垂直发射的近程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很可能是法国MM40“飞鱼”的改进型号,防空导弹则很可能与“海狼”或类似“北约海麻雀”改进型(ESSM)的型号。对于英国海军来说,未来的主要任务是强度较低的海外干涉行动,对于舰只的航速、加速性能、舰载电子设备和武器装备的要求不会很高,因此一型低成本、高续航力的舰艇是比较理想的选择。31型护卫舰的原型“罗尔森”级巡逻舰脱胎于大型游艇,航行性能和舒适性都非常不错,电子设备和舰载武器也基本够用。因此,英国海军未来可能会采购31型护卫舰用以在有限的预算下保持舰队的规模。

猜你喜欢

巡逻舰巡逻艇战斗舰
美防长访越南,给一艘船
日本向菲律宾提供的首艘巡逻艇到达马尼拉港
联手机动的美国海军“自由”号和“独立”号濒海战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