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与为一宋末道士郑思肖地理思想

2016-06-25李海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

[摘要] ]宋末元初道士郑思肖的地理思想从内容上看,是关于堪舆、地表以及记载一些地方风土人情的思想或资料,其中堪舆思想最具特色,以“真阳生意”为核心,真阳为体,生意为用,体用不相离,“真阳生意”是天地人的命蒂,一切事物变化的根本,寻龙、察砂、点穴、观水、立向等问题都是围绕它展开的;从特点上看,是三教合一、人体与天地相统一、信仰与爱国情操相结合的地理观。

[关键词] 郑思肖;道教地理;堪舆

[中图分类号] B958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6)03—0065—05

道门认为,道士的修炼应法天象地,“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许多道术,如存思、雷法、内外丹术的实施都离不开地理,这就造就了许多道士精通地理之术。宋末元初诗人兼画家的道士郑思肖便是其中一位。学界对郑思肖的地理思想研究,目前尚可称为盲点。

郑思肖(1241-1318),字思肖,号所南、忆翁,又号三外野人,福州连江人。由儒入道,兼好禅学,《三教记序》:“我年幼岁,世其儒;近中年,闯于仙;入晚年,游于禅;今老而死至,悉委之。”[1](P277)《太极祭炼跋》:“予始儒、中于道、终于释。” [1](P293)实际上,中年的郑思肖皈依道教,并著有《太极祭炼内法》《十方道院云堂记》(一名神仙金丹大旨)等道教著作。其中《道藏》所收录的《太极祭炼内法》属于灵宝斋法经典。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曾为之作序曰:“灵宝斋法,始徐(来勒)、葛(玄),郑(隐)三师流于世,迄汉唐宋元以来,蹊殊径异,纷纠交错,不啻千百。……世传则有丹阳、洞阳、通明、玉阳、阳晶诸派,而莫要于仙公丹阳者也。丹阳本夫南昌,而南昌乃灵宝一名也。得丹阳之要者,莫详于所南郑先生《内法议略》。” [2](P439-440)“据此,郑所南是灵宝斋法的重要承传人。” [3](P331-332)

郑思肖多才多艺,不仅在文学、绘画上有很高的造诣,对地理也颇有研究。《大宋地理图歌》《答吴山人问远游地理书》《火德》《黄河清》《元贼谋求日本二绝》等著作蕴含大量有关堪舆、地表、潮汐、人土风情的地理思想。一堪舆地理思想

堪舆原指天与地的总名,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堪,地突也”,清代学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盖堪为高处,舆为下之义也。”堪舆也叫风水,“风水”一词始见于托名为晋代郭璞(276~324)所著的《葬书》:“葬者,乘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关于堪舆的原理,《葬书》认为:“葬,乘生气也。”乘生气是选择墓址的纲要,“其实就是追求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这导致了风水阳宅理论的以‘气为主的宗旨”[4](P31)。《黄帝宅经》认为:“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又说:“阴者,生化物情之母也。阳者,生化物情之父也。”因此,“风水的原理是以阴阳为根本、以生气为核心而发生、发展起来的”[5](P462)。

郑思肖认为堪舆原理核心是“真阳生意”:“天地人万物,皆活物也。皆以南北为经,东西为纬。皆一理也。一一皆以大造化为本。大造化以何为本?以真阳生意为本。……真阳者,体也;生意者,用也。二者本不相离也。不伪于伪曰真,不阴于阴曰阳,不死于死曰生,用之无尽曰意。故曰真阳生意。”[1](P253)在他看来,真阳为体,生意为用,体用不相离,“真阳生意”是天地人的命蒂,一切事物变化的根本。阴阳必须交合而后生万物,《易·系辞》云:“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大凡阳气聚则暖,暖则生精神,生万物,阳气聚为生、为吉、为福;阴气聚则寒;寒则不生精神,不生万物、阴气聚,为杀、为凶、为祸。”[1](P261)可能因为地为阴物,所以阳气会聚处也就是阴阳交合处,才能导致事物的发展,但他却不提阴阳交合,可见,郑思肖一方面强调“生”,一方面却不提阴阳交合,其理论核心实乃尊阳、崇阳之说。

湖南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6年第3期李海林:相与为一宋末道士郑思肖地理思想风水学并不是一种纯思辨性理论,而是一种强调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学术,寻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是实践此种方术的基本步骤,即“地理五诀”。在郑思肖的理论里,“真阳生意”是如何运用到这几个步骤里?“曷为地之文理支脉?其来龙者,地之根源所自本也。……真阳生意流行之迹也。”[1](P256)寻龙辨脉历来为堪舆家相地立基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郑思肖看来,来龙是“真阳生意”流行的表现。察砂,就是观察周围的山体,郑思肖认为“外密内敞”为最佳的周边环境:“其地之上,外欲密而内欲敞,……大体欲左右宛转,拥护环绕,顾恋有情,如朝王者,然后为佳。”[1](P259)他进一步解释原因:“使其地气支脉涌沸而透为一窍,山势来龙旋折而注为一窟,两宜相入,通而为一,停涵蟠蓄,众妙氤氲,凝结而不滞,活动而不流。”[1](P259-260)在他看来只有左环右抱,外密内敞的地势才能使得地气凝聚,从而使得真阳生意凝结而不停滞,活动而不流失。点穴,就是找到真阳生意的集中点。“穴者,地气山势,来龙支脉、真阳生意之妙,毕聚于此,凝结不滞,活动不流之窟也。”[1](P256)点穴的两个关键是看地气和山势。“势之所驻为止,气之所会为聚,止而不聚非穴,山脉地脉不止则无穴。果能抱真阳生意之妙,止而聚,则为穴。”[1](P260)“山势以横走而来,地气当直上而出。横者束之胜则穴深,直者汉之胜则穴浅。”[1](P257)因此点穴的关键在于先找出地气聚集处,从而再找出山势停止处,这就也是找出真阳生意聚集处。

所谓风水,当然离不开“风”和“水”。郑思肖认为:“风击水冲,关系不小。风水有涣散之象,山风有蛊坏之象。……最忌无情之风,无情之水,无情之山,无情之地,内无含蓄,则直,则露,则无情,则不吉,以其不能聚真阳生意而为神气也。”[1](P259)在他看来,观水、观风的直接目的就是判断是否能够聚集“真阳生意”。立向,就是找到“中和”之位。“凡一山一水,一丘一壑所在,莫不有天地正中之位,天地正中之气,外而得地势之正,而得地脉之正,其真阳生意之机之聚,宁不在是?”[1](P262)至于为何要找“中和”之位,他近一步解释:“中则和,不中则不和。和则真阳生意聚矣。”[1](P262)可见,郑思肖的堪舆思想,都是围绕“真阳生意”展开的,围绕着其聚散来展开寻龙、察砂、点穴、观水、立向等问题的讨论。二天地观和地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