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枪弹贯通伤存活19天1例
2016-06-25柏天福杨炳智李红云
柏天福,杨炳智,李红云
(云南省峨山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云南峨山653200)
大脑枪弹贯通伤存活19天1例
柏天福,杨炳智,李红云
(云南省峨山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云南峨山653200)
关键词:枪弹伤;大脑贯通;存活时间
1 案例
1.1简要案情
奚某,女,76岁,2011年11月22日在山林内除草被一上山打猎的男子用散弹枪误伤,伤后奚某被送到某市人民医院治疗,后于2011年12月8日出院,2011年12月10日在家中死亡。2011年12 月11日对其尸体进行检验。
1.2病史摘要
(1)某市人民医院病历资料。主诉:被气钉枪打伤头部,四肢多处伴意识不清5h。入院时情况:一般情况差,消瘦体形,头面部血迹,昏迷,急性痛苦面容,查体不能合作,呼唤无反应,中度昏迷,痛刺激轻微回缩,GCS评分5分。右侧额部外包敷料干燥,拆除敷料,见0.2 cm伤口,无出血,未触及肿块。左瞳孔直径2.0 mm,右瞳孔直径2.0 mm,直、间接对光反射迟钝。耳鼻口未见异常分泌物。四肢未见活动,肌力、肌张力不能合作检查。生理反射未引出,病理反射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颈部抵抗,Kernig征(+)。
(2)某市人民医院2011年11月22日颅脑CT:①两侧额叶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形成(图1);②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内大量出血;③右侧额部、颞部软组织肿胀;④右侧额部、颞部、顶部软组织内高密度异物存留(图2);⑤左额骨底部内板下方异物存留。
图1 箭头指示处为脑挫裂伤影像
图2 箭头指示处为颅内金属异物影像
(3)入院诊断:①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②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内大量出血;③右侧额部、颞部软组织肿胀;④右侧额部、颞部、顶部软组织内高密度异物存留;⑤左额骨底部内板下方异物存留;⑥右肺下叶小片状感染;⑦肺气肿;⑧两侧胸腔积液,四肢多处皮肤裂伤并金属异物存留。
(4)诊疗经过: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给防治感染,止血,促醒,对症,支持治疗。多次复查头部CT示脑挫裂伤,蛛网膜下出血明显吸收好转,无脑积水。经治疗,患者呼唤能睁眼,不能言语,右侧上下肢不能活动。体温、血压正常,能进食,大小便解。病情好转出院。
1.3尸体检验
(1)尸表检查:尸长150 cm,发育正常,营养极差,尸斑浅淡,位于尸体背面;尸僵出现在全身各关节处,强度较弱。头面、颈项部:①右耳上方1 cm处头皮内有一直径0.4 cm的圆形铁砂;②右耳上方6 cm处有一0.2cm×0.2cm疤痕;③右耳后上方5cm处有一0.3 cm×0.2 cm疤痕;④右颞额部有0.4 cm× 0.3 cm、0.2 cm×0.2 cm、0.3 cm×0.3 cm三处疤痕;⑤右颊部有0.2 cm×0.1 cm疤痕;⑥右下颌角下缘有0.3 cm×0.2cm疤痕。四肢:①右前臂后外侧肘关节下5cm处有一0.4cm×0.3cm疤痕,在此疤痕内下方5 cm处皮下有一颗直径0.4 cm圆形铁砂;②右前臂后面腕关节上5 cm处有一0.4 cm×0.3 cm疤痕,在此疤痕下方2cm处皮下有一颗直径0.4 cm的圆形铁砂;③左膝关节前面有一1.7 cm×0.8 cm疤痕,在此疤痕外侧5cm处皮下有一直径0.4 cm的圆形铁砂;④右膝关节前内侧有一0.3 cm×0.4 cm疤痕,此疤痕内侧1 cm处皮下有一颗直径0.4 cm圆形铁砂;⑤右小腿中段外侧有一0.4 cm×0.3 cm疤痕,在此疤痕后面1.5 cm处皮内有一颗直径0.3 cm的圆形铁砂,铁砂部分外露。
(2)解剖检验:冠状切开头皮,右额颞部见7.5 cm ×7 cm头皮下出血,右侧颞肌广泛出血,在右侧颞肌内发现一颗直径0.3cm的圆形铁砂。右额颞部颅骨上有一直径0.4 cm的圆形孔洞,深达颅内。锯开颅骨,右额颞部硬脑膜上见0.5cm破口。剪开硬脑膜,双侧大脑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取出全脑,在颅内落有一颗直径0.3 cm的圆形铁砂。大脑水肿明显,双侧额叶有贯通性创口,双侧额叶内有大量血肿,血肿周围的脑组织部分软化、液化,双侧脑室内有积血。
1.4鉴定意见
(1)死亡原因:尸检中见死者四肢、头面多处点状疤痕,在疤痕周围皮下发现多颗铁砂,其中右额颞部一颗铁砂贯通右侧颅骨、右侧硬脑膜及双侧大脑额叶,形成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额叶大血肿、脑室内血肿。分析死者系散弹枪射击致颅脑损伤而死亡。
(2)致伤方式:尸检中见铁砂均分布于右侧头面部、右上肢、双下肢前面,分布范围较广,是死者自己开枪所不能形成的,分析系他人用散弹枪从右前方远距离射击所致。
2 讨论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脑死亡作为人体死亡的定义和标准。脑死亡是指大脑、小脑和脑干等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作为原发性脑死亡的常见原因,大脑贯通性损伤一般在伤后短时间内死亡,而本例死者伤后存活19天,比较少见,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损伤部位特殊。尸检中见弹丸贯通处位于大脑额叶中部,避开了大脑底部的大血管,所以出血量相对较少。且损伤部位远脑干生命中枢,因此伤者未出现即时性死亡。
(2)死者年龄较大,大脑已经萎缩,使颅腔内容量相对变大,少量出血对颅内压力增加不大,且伤者为开放性损伤,部分出血可通过伤口流出颅外,减轻了颅内压力,从而避免了脑疝的形成。
(3)死者凝血功能较好,伤后出血不多。本案死者全身多处创口,但案发现场上血迹并不多,说明死者本身凝血功能较好,因此伤后伤口处血液马上凝固,阻止了颅内巨大血肿的形成。
(4)致伤枪支性能较低。本案所用的枪支为用射钉枪改造的散弹枪,发射速度较低,枪管无膛线,且所使用的弹丸为细小的铁砂,加上射击距离较远,因此瞬时空腔效应及压力波作用均较小,对大脑的损伤相对较小。
(本文编辑:张建华)
诉讼与案例
中图分类号:DF794.2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671-2072.2016.02.019
文章编号:1671-2072-(2016)02-0104-02
收稿日期:2014-07-15
作者简介:柏天福(1973—),男,副主任法医师,主要从事法医病理、法病临床学研究工作。E-mail:btf10086@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