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插图,让低年段语文学习更高效
2016-06-24戚慧玲
戚慧玲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灵活应用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高效地学习语文。教师可运用插图导入新课,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借助插图理解内容,丰富学生语文知识;通过插图训练思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插图 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6-055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与学习内容相配套的插图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但一些教师对于这些生动形象的插图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充分地挖掘插图的利用价值。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我们应合理开发教材插图。
一、运用插图导入新课,创设语文学习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中,相对于抽象的文字符号,插图更能够迅速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的插图,灵活应用插图进行新课导入,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升国旗》时,教师一上课就让学生先认真看课文插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看到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有的说看到了小学生们的手举过头顶在向着国旗行少先队队礼,有的说看到了美丽的鲜花,还有的说看到了天空中飞翔的白鸽。学生的注意力被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插图所吸引,看图时都比较认真,注意力比较集中,在看图的过程中,也对课文内容形成了初步感知,非常容易就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由此看来,形象直观的插图是导入新课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够更好地满足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学习需求,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有效的语文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借助插图理解内容,丰富学生语文知识
语文教材中配置的插图通过各种各样的图形、丰富的色彩等对学习内容进行了直观的呈现。对于小学低年段学生来说,观察识图比阅读文字更容易。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科学地引导学生识图,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内容,促使学生更快速地理解语文知识,并且形成深刻的印象,获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秋姑娘的信》一课时,教师借助投影仪把这篇课文的配图投影出来,插图色彩丰富,形象逼真。教师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想象,一边朗读课文。学生们看着插图上一位美丽的仙女撒下片片枫叶,飘到大雁、青蛙、松鼠和小朋友那里时,学生头脑中自然就想到了这些枫叶真的就像一个个小信封,装着秋姑娘的信,给了“南飞的大雁”“冬眠的青蛙”“贪玩的松鼠”“山村的孩子”等。再通过朗读课文,学生看到了青蛙冬眠、小朋友给小树穿衣服准备过冬等直观的画面,就很容易理解秋姑娘的信中对每一位收信者给予不同的嘱托的意思了。通过这种看图学文的方式,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由此说明,教材插图是学习内容的直接呈现。它更加形象、直观、生动,小学低年段学生学习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插图的应用,丰富了语文学习的课程资源,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
三、通过插图训练思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低年段的语文教学,需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应用教材中的插图,借助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提升综合能力,顺利的实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看菊花》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对照书上的插图完成了课文内容的学习之后,教师又让学生再看教材中各种各样的菊花,让学生说出菊花的颜色,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菊花的形态。学生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有的学生觉得菊花像漂亮的烟花,有的学生说菊花像美丽的丝线。教师表扬了学生精妙的比喻,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秋天,天冷了,只有菊花盛开,这样不畏严寒的菊花,你喜欢吗?为什么?”有的学生觉得正是这样,菊花才显得更加美丽;有的说要向菊花学习,不怕困难。在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思考也不断深入,锻炼了看图、思考能力,陶冶了道德情操。
由此发现,在学生通过插图获得大量感性信息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加工、处理,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概括来说,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对于小学低年段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包含着大量的知识信息。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需要结合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重视插图的应用,带领学生观察识图,以插图为载体,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精彩。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