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年公共文化设施构建体系与发展模式探讨
——以天津为例
2016-06-24王秋惠王家庭段艳红
王秋惠,王家庭,段艳红
(1.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天津300387;2. 南开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天津300071;3. 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天津300457)
城市老年公共文化设施构建体系与发展模式探讨
——以天津为例
王秋惠1,王家庭2,段艳红3
(1.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天津300387;2. 南开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天津300071;3. 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天津30045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和空巢现象的不断增加,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与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不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成为当今政府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新形势下如何基于文化养老视角构建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以天津为例,提出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生态集约型”老年公共文化设施建构体系及运营策略,探讨城市老年公共文化设施构建思路及发展模式,提出公益文化养老生态园、老年大学、老年文化专列及老年文化公寓建设策略,为未来城市老年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老年人 公共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设施 构建体系 发展模式
0 引 言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并且在2014年后提前进入高峰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老年人精神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公共文化需求越来越成为当今政府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由此,城市公共文化设施构建体系和发展模式成为城市公共服务建设重点。国内外研究表明,老年公共服务的产生是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出现的,以西方为首的国家先后制定了一些有关老年人的法规,为老年人的社会福利、保健及公共文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在公共文化设施方面,英国从20世纪60~90年代相继提出CPR、CSR及CPA公共服务测评体系,采用“一臂之距”模式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美国公共文化服务评估理论经历了“效率评估”与“结果评估”两个阶段,现行著名评估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测度模型与评价权重,确定其价值取向,采取“共同治理”及多种投资模式,积极寻求文化平等权利,增加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文化参与权利,为我国文化养老思路提供了实践依据。[1]公共文化设施研究则是伴随着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而产生的。国外老龄化国家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在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方面,英美日等国家采用公共文化均等化服务策略,并且积极寻求文化平等权利,增加老年人文化参与权利,充分考虑各级使用主体的需求,建立了空间布局合理及休闲可及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
近几年,随着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的推进与老年人文化产业的发展,国内学术界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意义的成果。于群与刘悦笛提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由主体单一向主体多元化、由卖方走向买方市场及由重过程变为重绩效的发展趋势;[2-3]王列生等从体制障碍、利益配置、财政投入机制及管理运营等角度剖析我国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多渠道投入机制等发展模式及发展对策;[4-5]高福安及曹爱军等学者提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模型,建立了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6-7]而在文化养老方面,很多尝试性成果则见诸会议论坛、官方报纸等宣传资料,为我国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供依据;唐娟莉运用多元统计中的典型相关方法分析了区域竞争力与公共服务设施的相互作用,提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对省域竞争力的影响;[8]张忠利在对发达国家私人部门提供公共服务形式探讨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意见。[9]
尽管以上成果给本课题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技术支持,但是已有研究大都从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单一设施设计和文化养老需求等方面上着手,针对于老龄化背景文化养老视角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构建体系及发展模式的研究较为匮乏。因此,本文以天津为例,在前期关于老年人休闲行为、公共文化消费形态、公共文化消费需求及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分异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拟提出城市老年公共文化设施发展模式及构建体系之策略。
1 老年人公共文化消费需求层次的多样性
受教育程度、性别、爱好及自身健康状况等影响,不同群体特征的老年人的爱好各不相同,城市老年人公共文化消费需求层次呈多样化发展,并呈金字塔态势,如图1所示。根据马斯诺需求层次论,可将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分为以下5大层次:①第1层为基本休闲锻炼文化需要,这是老年人最基本、消费数量最大的公共文化消费活动,这一层的老年公共文化消费主要以日常休闲锻炼为主,以强身健体和康复为主要目的,消费形态主要涉及体育文化,包含棋牌、街舞、轮滑、骑行及长跑等;②第2层为公共文化安全需要,这一层主要是指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过程的安全保障因素,这仅次于基本文化消费需要,涉及公共文化设施及环境空间设计的无障碍化及文化内容的健康化两大方面的保障需求;③第3层为文化交流需要,随着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文化交流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关注,并成为他们与外界社会融合的主要手段之一;④第4层为文化尊重的需要,文化尊重是指对文化消费需要的更高层次,老年人希望自己的文化娱乐活动在满足自己精神生活需要的同时,获得外界社会的认可,反过来,通过文化的尊重更能使老年人获得自尊及自信,这将有助于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提高老年生活质量;⑤第5层为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文化消费需要的最高层次,老年人期望通过文化娱乐活动体现自身价值,回报社会,尽享晚年生活。
图1 老年公共文化消费层次Fig.1Gradation of consumption in public culture by the elderly
尽管老年人公共文化消费层次呈多样化发展,但是受当地传统文化特色及区域经济的影响,城市老年人公共文化消费形态又趋于同质化趋势,具有明显的地域化特征。受现代文化影响,老年人公共休闲文化消费方式逐渐由传统模式向网络即时交流、网上乐园、网络游戏等当代主流文化渗透。尤其是高知老年人对现代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他们在保持原有文化娱乐消遣方式的前提下,将很多休闲时光花费在与异地子女网络聊天、虚拟种植、花圃园艺、虚拟装扮、网络新闻及网络电视等方面,这使得老年人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层次越来越呈细分化态势。
2 城市涉老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分布现状调查分析来看,尽管全国各地市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现有公共文化设施无论从宜人性设计方面还是从建设数量上都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以天津为例,大型设施过于集中,设施分布主要以中心城区为主,空间分布区际差异明显。如图2所示,受社会经济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形成以海河沿岸为主线向市内六区扩散的态势;社区老年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明显不足,尤其是涉及生活圈内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相对匮乏,阻碍了现代城市老年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良性发展。尽管在某些社区设置了各种老年文化站,但其设施建设还是以棋艺、演唱及健身操等传统文化设施为主;从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及养老院等老年专用设施分布状况来看,同样存在集中化趋势,尽管在其设施建设上较多地关注了老年人的生理需要,却往往忽略了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10]
图2 天津市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分布状况Fig.2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in Tianjin
3 我国城市未来老年社区宜居人因系统中公共文化设施构建思路
3.1 我国未来城市老年社区宜居人因系统构建新思路
社区是老年人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构建一个便捷舒适、健康安全及服务周到的老年社区宜居人因系统对于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在城市内建设发展老年社区是我国应对老龄化现实的必然趋势。其社区建设要考虑“人因系统”整体建构问题,把“老年人—公共设施—社区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依据人类工效学方法论进行社区空间及服务设施无障碍设计,构建高效能“生态宜居型老龄社区”,其结构如图3所示。应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互联思维”来构筑我国未来“智慧型”老龄社区,建立从智能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居、智能生命线再到智能社区的多层信息体系,构建由“个人-家庭-社区-医院-社会”为核心的老年人“云健康”服务体系,用大数据量化方式帮助老年人养成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随时监控老年人身体指数,并与异地子女亲人及医疗机构共享信息。除关注健康医疗及日常照料外,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应成为老龄社区建设的焦点。提高老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提供多层次、多样性及多元化娱乐活动方式,用更人文、平等的方式来对待并解决老年人精神生活诉求,能有效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主张积极推进老年人社区参与能力建设,为老年人提供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等权利实施参与的条件,采用老年互助模式和有偿服务模式,发挥老年人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老年人既是使用者又是参与者的构建模式,能有效促进老龄社区良性发展。
图3 高效能生态宜居型老龄社区结构图Fig.3Structure of an ecological and livable aged community with high performace
3.2 城市老年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思路
社区是老年人最常使用的活动场所,也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最便捷的基本单元。构建合理的老年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及探讨切实可行的运营发展模式对于解决老龄化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政府应该建立起符合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和区域文化发展特色、传统文化门类各异、软件和硬件并重的“多层次、多元化、生态集约型”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充分关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满足老年人公共文化需求。该体系可包括五大部分: ①社区内老年公共文化设施;②公益文化养老生态园;③老年大学;④老年文化专列;⑤老年文化公寓。
前期调查发现,老年人日常休闲娱乐活动范围一般限定在居住社区方圆直径1,km之内,特殊娱乐活动有时会远离居住社区,如大剧院活动或者大型演出活动。社区内老年人公共文化消费形态多以吹拉弹唱、读书、棋牌、街舞及台球为主。考虑到老年人的休闲特性及文化娱乐需求特点,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应满足老年人日常娱乐功能,并适当增加公共文化种类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同时考虑季节性设施的建设,室内室外设施兼顾。
3.3 城市公益文化养老生态园设施构建思路
公益文化养老生态园是以养老为宗旨、生态为载体、文化为内涵并有机结合的园区。目前,我国已出现旅游观光性质的文化生态园建设项目,可分两类,一是文化旅游类,二是文化和种养殖结合观光类(包括采摘),多以区域内自然景点为依托并建设在城市之外。这些设施建设均以盈利为目的,少有公益服务性质,不能满足老年群体的实质需求。因此,我们可以在借鉴已有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公益文化养老生态园,园区用地应由当地政府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①公益文化养老生态园可以设置不同功能区域,如健身活动区(适宜跑步、踢毽、跳舞等)、休闲区(适宜林中/草地散步、小憩等)、文艺综合馆(下棋、读书、绘画、弹琴、吟唱)、室内运动(乒乓球、羽毛球、桌球、游泳、瑜伽、健身操等)及种养植区(兴趣种植体验)等,各功能区之间互不干扰为设计主张。
②公益文化养老生态园的位置选择不同于城市公园,其客体是已经退休的城市居民,因此其位置选择最好在居民较为集中的片区。路径以2,km半径以内为宜,以减少居民外出路途。
③公益文化养老生态园运营管理可根据各地市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形式,如会员制等。日常管理由会员委员会实施。运营上,由当地政府(街道委员会)会同生态园会员委员会共同接收公益基金、民间资本(可提供少量广告服务),保障日常运行维护费用。
3.4 城市老年大学构建新思路
老年大学是以退休老年朋友为服务客体,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为主旨,建立健全“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开放式学校。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结构的明显变化,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以及年轻一代价值观念的改变,中国“空巢”家庭骤增。“空巢”老人的需求具有老年人完整的养老需求,即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特点,但在精神慰藉上的要求更高,表现为求知、求康、求乐、求友、求为等方面。满足“空巢”老人上述5种需求,老年大学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3.4.1 我国老年大学办学模式与特点
据网上不完全统计,从1983年我国第一所老年大学成立到2014年底,全国共有各类老年大学近5,000所,既有省市及区县层级的,也有行业性层级的。其中,公办约占86.43%,,民办占2.7%,,公办民助和民办公助各占5.43%,。数据说明,由创办初期面向离休干部,延伸到面向全社会老人;在地域上,也由大城市、大系统延伸到农村和基层,呈现出面向全社会城乡老年人的特色。虽然我国老年教育的办学主体是多元化的,但政府办学占了绝对主导地位,民营资本鲜有投入。
3.4.2 国外老年大学办学模式及发展特点
西方国家老年大学的办学模式呈现以下特点:①实现老年人自立与互助性。如,英国老龄大学没有教者和被教者的明显区分,所有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都按参加者的意愿而定,让老年人自己管理自己。②启迪老年人智慧,促进代际交流合作。国外老年大学将培养智慧老人作为办学目标,老年人要融入社会,必须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的智慧。③开发老年人的潜能,实现老年人的价值。将多层次教育使命作为己任,让老年人在学习中继续文化传承的过程。④让老年人在文化创新中发展。办学以继续发挥作用为宗旨,实行再就业计划,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开展学术研究、跨国交流等继续发挥老年人的作用,将老年教育的目标层次提高到展示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上。
在运营管理方式上,国际上老年大学的办学主体虽然也是多元化的,如政府投资、自主自治、民间力量、高等院校等,但多数国家自主自治办学、民间力量办学居多,政府办学、高等院校办学较少。民间组织的加入,既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的要求,也缓解了政府的压力。
3.4.3 国外经验对我国老年大学建设的启示
对比中外老年大学办学特点,不难看出,虽然我们的老年大学办学时间几乎与世界同步,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同步,在办学理念及运行上还存在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城市已经显现出国外同时期的城市特征及老年人文化需求特征,因此我国可以充分借鉴国外办学特征并结合国情加以推广。在推广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①抛去功利思维。老年大学不同于其他大学,不能按照“老方式”办学,办学人员一定要抛去名利,按照办学规律办学。②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为宗旨。③让学有所成的老年毕业生回归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国家要给予认可。发挥老年人的潜能,使其继续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自我价值,才能使大学越办越旺,欣欣向荣。
3.5 城市老年文化专列构建思路
3.5.1 我国文化专列的发起与特点
2012年红河州与昆明铁路局协商合作,云南省将昆明至北京西的K472/1次列车冠名为“红河号”民族文化列车。红河号民族文化列车弘扬了红河州的民族风情,以广播、图片、宣传册、少数民族服装展演等形式和载体,以文化列车形式展现。2013年元旦,上海市首届地铁公共文化宣传周启动,城市地铁部门利用330个车站、400余列列车的城市公共交通空间,持续实施以建筑艺术、公共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文化进地铁”工程。同年,上海地铁7号线“十大名花”专列百卉争妍,汇聚世界28座城市地铁影像的10号线列车启动,全球100多位摄影爱好者的500多幅地铁作品集体亮相,2号线动漫专列开动,2014年上海开通主题“文化列车”,每天设有固定发车时间,让乘客感受出行途中意外的惊喜,如“印象莫奈专列”“毕加索和张大千”“大美中国——京昆折子戏戏曲人物画”“列支敦士登特展”等。2014年下半年推出“同行——国际美术馆联合展”“蒙卡奇和他的时代——匈牙利国家美术馆珍藏作品展”等一系列不同主题的文化列车。地铁站厅也成了文化的集聚圈、展示角及文脉长廊。
3.5.2 老年文化专列构建思路
上述是城市文化专列表现形式,如果将活动的策划、宣传、实施由时间充裕,爱好文化传播的老年朋友负责,即是城市老年文化专列的一种表现形式,以文化传播为目的的文化列车就转化为城市老年文化专列,即是以城市间老年人为客体的专列。专列不以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旅游办事为目的,而是以在一定时间内、一段距离上、一座专列上,老年朋友旅游观光、文化交流、文化传播为目标。列车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活动的核心和内涵,实施主体是老年朋友,3个因素汇集为城市老年文化列车。
3.6 城市老年文化公寓构建思路
城市老年文化公寓是集图书馆、公寓、休闲为一体,为老年专项项目研究服务的多功能文化载体。它既不是老年养老公寓,也不单纯是文化消费、休闲休息的场所。①特定人群:它是为特定老年人群提供的专业服务机构。一些老年朋友虽然已经退休,但身体健康,热爱读书,酷爱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研究基础,希望有一个清净的研究环境继续从事研究,城市老年文化公寓即为其提供所需环境。②城市老年文化公寓核心功能:图书阅览,既有充足的图书资料又有网上查阅功能。③公寓居住功能:居住区具有公寓住宿功能,并按宾馆功能配备。④休闲功能:为老年朋友提供研究之余的休息、康复服务。⑤交友休息功能:为老年朋友提供休息、交友、洽谈服务。
4 结论与展望
老年人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构建及健康运营是切实解决老年人晚年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老年人公共文化消费形态及消费需求,提出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生态集约型”城市老年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公益文化养老生态园、老年大学、老年文化专列及老年文化公寓5大部分的体系运营策略,为未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及文化养老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1] Duelund P. Nordic cultural policies:A critical view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2008,14(1):7-24.
[2] 于群,张永新. 2013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R].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 刘悦笛. 公共文化服务的“嘉兴模式”[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 王列生,郭全中,肖庆.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5] 陈瑶. 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与模式[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6] 高福安.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 现代传播,2011,179(6):1-5.
[7] 曹爱军,杨平. 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8] 唐娟莉,朱玉春. 区域板块的省域竞争力与公共服务设施[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34-39,44.
[9] 张忠利,刘春兰. 发达国家私人部门提供公共服务形式探析[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85-89.
[10] 王秋惠,胡丞丞,闫蕾. 城市老年人公共文化消费形态研究——以天津为例[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4):161-163.
A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System for the Elderly and Its Development Mode:A Case Study of Tianjin
WANG Qiuhui1,WANG Jiating2,DUAN Yanhong3
(1.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2.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Urban and Regional Economies,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3.Art and Design College,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Tianjin 300457,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in China and the phenomenon of empty nests,the public culture needs of the elderly and the shortage of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which can meet the demand of the elderly have become the focus factors for our government.Therefore,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cities’ development that how to build the public culture facilities based on the cultural supporting for the elderly’s need.Taking Tianjin as a study case,the paper puts forward to establish a multi-level diversified and ecological intensives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system and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methods and mode based on the elderly’s need,and indicates the strategies about how to build ecological cultural gardens,elderly universities,cultural train and culture apartment for the elderly.
the elderly;cultural demand;public facilities;construction systems;development mode
G127
:A
:1006-8945(2016)12-0056-05
天津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天津老年公共文化设施发展模式与构建体系研究”(E12046);全国老龄办政策理论部级研究课题“设计服务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际经验及其我国发展蓝图研究”(QLB2016A019)。
2016-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