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赛艇四人双桨技术稳定性分析
2016-06-24魏红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2
魏红(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2)
女子赛艇四人双桨技术稳定性分析
魏红
(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2)
摘要:划船技术稳定性是赛艇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综合体现,技术稳定性状况将最终决定比赛结果。通过桨力曲线测试和功能动作能力筛查,分析影响女子赛艇四人双桨运动员划船技术稳定性的因素。发现,山东女子赛艇四人双桨运动员左右桨力量曲线差别较大、回桨不稳、每桨桨力曲线重合度较低,且功能动作能力存在短板。依据分析结果,在水上专项技术训练过程中进行了针对性技术纠正,并制定实施了针对性功能力量训练方案。为女子赛艇双桨运动员划船技术改进提供理论与方法上的科技支持。
关键词:女子赛艇;四人双桨;技术稳定性;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赛艇届一直将赛艇运动归类为典型体能类项目,该认识造成的直接结果是,重视体能发展而忽视了技术改进,已经严重偏离赛艇运动实践,这也是我国赛艇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1]。目前,虽然已经认识到赛艇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但在技术训练与评估方面仍然缺乏有效的手段[2]。就划船技术稳定性评估而言,教练员主要凭借经验和感觉去判断,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我国赛艇技术训练实践上,优秀运动员全年约70%的水上训练比例已经与世界高水平赛艇运动员几无差距,仍然没有带来高水平的技术表现[1]。在世界各大赛事上,我们领先大部分赛程仍输掉比赛的情况屡屡发生,途中划过程中,一桨力量不稳,艇速波动较大,造成体能浪费严重,冲刺时已经没有体能空间。划船技术稳定性是赛艇运动员体能与技术的综合体现,也是解决“先赢后输”问题的有效途径[3]。本研究采用澳大利亚CROKER桨对女子四人双桨运动员水上专项技术训练进行了桨力曲线测试分析,采用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法实施了功能动作能力筛查测试评估,分析了影响运动员划船技术稳定性的原因,为教练员实施技术训练和动作纠正提供客观数据支撑。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山东省女子赛艇公开级四人双桨一线重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共4人。国际健将2人,国家健将2人。运动员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运动员基本情况表
1.2研究方法
1.2.1实船桨力曲线测试
采用各项技术参数与比赛用桨完全一致的澳大利亚CROKER测力桨,对四人双桨艇进行实船测试。测试内容为水上专项技术训练课,桨频24桨/分,距离1 700米。测试指标包括:左右桨的一桨桨力曲线、左右桨桨力曲线重合、回桨时桨与水平面的夹角和全程桨力曲线重复。
1.2.2功能动作能力测试
采用美国AP公司开发的功能性动作筛查法(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简称FMS),结合赛艇项目特点针对性选取了6项与划船技术稳定性相关的指标,对女子赛艇四人双桨运动员分别进行了测试,并统计得分小于等于2分和总得分情况,同时将薄弱的功能动作与水上专项训练表现联合分析。具体FMS测试方案见表2所示。
表2 FMS测试方案详细情况表
1.2.3划船技术改进方法
根据CROKER桨力曲线和FMS测试评价结果,制定针对性功能性力量训练方案。由女子赛艇主教练在水上专项技术训练中实施针对性技术纠正,由体能教练实施功能性力量训练方案。功能力量训练方案以辅助课的形式实施3个月,每周4节课,每课时90~120分钟。
1.3数据处理分析
桨力曲线数据可由测力桨柄处的USB数据接口导入电脑,用Talon result lab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对数据进一步处理,生成桨力曲线图。
FMS测试数据及其它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对技术改进前后左右桨的力量情况进行比较,进行LSD-t检验或非配对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技术改进前测试结果
2.1.1技术改进前左右桨力量曲线及回桨稳定性分析
图1和图2分别显示了女子四人双桨运动员左桨和右桨桨力曲线与回桨时Pitch情况。分析发现,实施技术改进前,与右桨相比,左桨力量偏小,一桨力量均处在40 kg以下,大部分桨力在30~35 kg波动。在拉桨前程,左右桨力量曲线线形差别较大。由于拉桨力量较小,耗费体能较少,对回桨的控制影响较小,Pitch角波动较小,虽然回桨稳定性未造成艇速损失太多,但实际上拉桨的动力艇速并不理想。
图1 技术改进前左桨一桨桨力曲线及回桨稳定性
图2 技术改进前右桨一桨桨力曲线及回桨稳定性
2.1.2技术改进前左右桨力量曲线对比
图3 技术改进前左右桨力量曲线对比图
从图3结果可以看出,技术改进前左右桨力量曲线一致性较差,右桨强左桨弱,且拉桨前程的每个时间点上左右桨未能形成合力。说明运动员的左右桨稳定性上存在差距,拉桨时力量传递与整合效率较低,这种技术状态造成的直接结果是,艇在前进过程中容易出现偏航,无形中增加了比赛距离,大大降低了比赛效果。
2.1.3技术改进前桨力曲线重复情况
艇的稳定由拉桨和回桨的稳定性共同决定的,如果途中划过程中,每桨桨力曲线能够很好重复,艇速波动就大大降低。图4和图5分别反映了左桨和右桨的桨力曲线重复情况,可以看出,女子四人双桨艇的左右桨的重复度较差,说明划桨的整体稳定性较差,容易造成艇前进过程中速度波动,艇总是处在“启动—加速—减速—再启动”恶性循环中,速度损失较大,途中划体能浪费严重,容易造成最后冲刺时已没有体能空间。
图4 技术改进前左桨力量曲线重复图
图5 技术改进前右桨力量曲线重复图
2.1.4功能性动作能力训练前FMS测试结果
根据桨力曲线测试和划桨技术稳定性分析的结果,结合赛艇项目特点,制定了FMS测试方案,对四人双桨艇的4个桨位分别进行了六项测试,总得分最高为18分,及格分为10.8分。表3为功能性动作能力训练前FMS测试结果,女子四人双桨艇4个位置的平均得分为13分,而我国成年优秀运动员的得分平均为13.8分,美国WNBA运动员的平均总得分为15.8分,这说明女子四人双桨运动员在功能动作能力上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均存在差距,功能动作能力上的短板必然会对划桨技术稳定性造成破坏。
表3 功能性动作能力训练前FMS测试情况表
2.2技术改进与功能性力量训练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2.2.1功能性力量训练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分析FMS测试结果发现,女子四人双桨艇运动员在功能动作能力上存在膝关节对称活动功能、踝关节稳定性、骨盆稳定性、动态功能活动中的控制能力、躯干灵活性与稳定性、肩关节对称活动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为此,制定了以腰腹部、臀部肌肉和髋关节为主的功能核心力量训练方案(表4),通过增强核心力量训练来改善运动员的力量传递与整合,提高不稳定环境下对艇的控制能力;此外,还制定了针对踝关节稳定性和平衡能力的训练方案(表5),以提高对运动员拉桨发力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实现对艇平衡性的掌控能力。方案交由负责体能训练的助理教练负责实施,根据情况以辅助课的形式每周进行4节课的训练,为期3个月。
表4 以腰腹部、臀部肌肉和髋关节为主的功能核心力量训练
表5 针对踝关节稳定性和平衡能力的训练
2.2.2技术改进
将桨力曲线与FMS测试分析结果与教练员和运动员沟通,让运动员清楚自己的划船技术缺陷所在,教练员也可据此实施针对性技术改进。技术改进的主要方式为,在水上专项技术训练中,教练员进行针对性动作纠正,同时采集全程划船动作录像,课后结合技术测试结果与运动员沟通技术改进的效果,确定下一步改进方案。
2.3技术改进后测试结果
2.3.1技术改进后左右桨力量曲线及回桨稳定性分析
图6和图7分别显示了技术改进后女子四人双桨运动员左桨和右桨桨力曲线与回桨时Pitch情况。实施技术改进后,左桨力量提高到了约40~45kg,提高幅度为10~15kg,与技术改进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右桨的桨力维持在40kg左右。由于拉桨力量的提高,可能会对Pitch角的波动造成一定影响,但拉桨的动力速度得到了有效提升。
图6 技术改进后左桨一桨桨力曲线及回桨稳定性
图7 技术改进后右桨一桨桨力曲线及回桨稳定性
2.3.2技术改进后左右桨力量曲线对比
图8为左右桨桨力曲线对比结果,与技术改进前相比,左右桨的力量曲线拟合度得到了提高,左右桨在每个时间点上基本形成了合力,且最大力量基本相同,说明左右桨的技术稳定性得到了一定改善,观察水上专项技术训练课发现,前进过程中艇速流畅,波动较小。
图8 技术改进后左右桨力量曲线对比图
2.3.3技术改进后桨力曲线重复情况
图9和图10为技术改进后左右桨的桨力曲线重复图,分析发现,在技术改进和功能性力量训练后,女子四人双桨艇的左右桨的桨力曲线在拉桨前程和后程的每个时间点上均趋于集中,每一桨最大力量均围绕40 kg左右上下小幅波动,桨力曲线重复性得到了有效改善,说明运动员的划桨技术稳定性整体上得到了提高。这种以突出每桨稳定性为基础的技术模式,会把途中划过程中艇速的波动大大降低,为运动员比赛后程冲刺节省出大量体能空间。
图9 技术改进后左桨力量曲线重复图
图10 技术改进后右桨力量曲线重复图
2.3.4功能性动作能力训练后FMS测试结果
表6为技术改进与功能性动作能力训练后的FMS测试结果,四人双桨艇平均总得分为15.5分,与训练前相比,平均总得分提高了2.5分,提高幅度为1~4分,与美国WNBA运动员(15.8分)的水平基本接近,说明通过实施表4和表5两个针对性功能动作能力训练方案后,运动员的核心力量、骨盆稳定性、躯干灵活性与稳定、肩关节与膝关节的对称活动能力、不稳定环境下的控制能力及平衡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功能动作能力的改善必然会促进划桨技术稳定性的提高,大大缩短技术改进的进程,提高技术改进的效果。
表6 技术改进后FMS测试情况表
3 讨论
赛艇是一项对技术与体能均有较高要求的运动[4]。良好的体能可以有效促进技术的发展,而合理的技术决定了训练与比赛中体能的利用效率。如果把整个2千米比赛全程划分为起航、转化、途中划和冲刺四个阶段,那么途中划阶段对体能的分配至关重要,途中划经济节省,则会为最后冲刺留出足够的体能空间[5],随着桨频的提高艇速也会相应提高,冲刺效果立竿见影。运动实践表明,途中划是最能反映赛艇运动员技术优劣的阶段,其中拉桨和回桨的稳定性是划桨技术的核心[6],特别对于多人艇,要求队员在划桨周期的每个时间点上都要产生合力,划桨动作一致。多人艇动作的一致性就是靠每一桨的稳定性来保证的。
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赛艇运动训练中存在着重视体能、忽视技术的现象[7]。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体能训练所需时间较短且见效快,技术训练周期长且见效慢,导致许多教练员过度追求短期效果,而忽视了技术训练的稳定性[8];2)对体能训练认识不足,赛艇专项力量训练仍然是传统的发展四肢力量为主的负重练习,如卧拉、卧推、深蹲等。这种训练方式过分强调了四肢的发展,而忽视核心及功能力量的发展,造成专项训练与技术训练的脱节[9];3)对技术训练缺乏有效的评估,在一个完整备战周期中,技术训练应贯穿始终,只有经过多次阶段性技术评估,才能不断完善划船技术,形成稳定的技术风格[10]。某种意义上讲,体能与技术应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良好的体能可为打造技术稳定性提供高效平台,而稳定的技术可改善体能的利用效率。
备战2008年奥运会期间,我国赛艇引进了功能动作能力训练模式,同时也在技术分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最终女子四人双桨艇获得了冠军,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可惜的是,这些有益探索积累的宝贵经验并未有效传递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备战中去,结果我们痛失金牌。总结两届奥运会备战的得失,我们发现,只有建立高效的技术训练平台,加强阶段性技术分析评估,对划桨技术进行不断改进,才能打造出稳定、合理、高效的技术。此外,通过核心与功能力量训练,来增强运动员对艇的控制,提高拉桨过程中力量的整合与传递效率。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女子赛艇四人双桨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船技术测试实施阶段性技术评估,找出影响拉桨和回桨稳定性的因素,为教练员实施针对性技术改进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通过FMS测试分析,找出女子赛艇四人双桨运动员核心与功能力量中的薄弱环节,制定并实施了针对性功能力量训练方案,丰富了赛艇技术改进与专项体能训练的手段。
4 结论
4.1实施实船技术测试评估分析发现,女子四人双桨运动员左右桨力量曲线形态与最大力量差别较大,途中划阶段每桨力量曲线重复度较低,回桨时桨与水平面夹角起伏较大。划桨和回桨技术稳定性上的缺陷,造成水上专项训练时出现技术性偏航,途中划过程中艇速波动较大。
4.2实施FMS测试分析发现,女子四人双桨运动员核心与功能力量存在较大短板。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和骨盆稳定性差,躯干灵活性与稳定性薄弱,动态功能活动中控制能力差。所有这些核心与功能动作能力中的不足均是造成划桨技术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4.3根据实船技术分析与FMS测试的结果,实施针对性技术改进和核心功能力量训练方案后,女子四人双桨运动员左右桨力量曲线形态拟合度增强,途中划阶段每桨桨力曲线重合得到改善,整体划桨稳定性显著提高。水上专项技术过程中,艇速均匀流畅,波动明显减弱,四个桨位的动作一致性明显提高,并且杜绝了偏航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强.浅析改进赛艇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关系[J].湖北体育科技,2008,27(4):393-494.
[2]陈小平,资薇.中国赛艇训练关键问题研究[J].体育科学,2011,31(1):56-60.
[3]胡亦海,屈建华,张生康等.制约我国赛艇运动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1):76-79.
[4]韩炜,叶国雄等.赛艇运动员专项体能研究进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9(2):73-76.
[5]刘大庆,张莉清等.我国潜优势项目特点及制胜规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1):109-114.
[6]黄胜初,葛新发.论赛艇动力学及提高赛艇技术的途径[J].体育科学,2000,20(1):69-70.
[7]陈小平,刘爱杰.我国竞技体育奥运基础大项训练实践的若干理论思考[J].体育科学,2009,29(2):9-13.
[8]王兵,曹飞.论“体能与技术”训练——兼论我国训练理论存在的问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7(3):20-23.
[9]姜东明.赛艇运动核心力量训练的探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3,35(4):89-90.
[10]杨银儿,潘慧炬等.国内、外女子赛艇单人双桨划桨技术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4):126-128.
Technical stability analysis of women’s quadruple sculls rowing
WEI Hong
(Shandong Research Center of Sports Science,Jinan 250102,Shandong,China)
Abstract:Rowing technical stability is a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rowing athletes,the status of which ultimately determines the result of the gam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echnical stability of women’s quadruple sculls rowing athletes through force curve test and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ing.It found that there were some defects such as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left and right oars force curve,back pitch instability,low coincidence degree of all force curves,and there were some short boards in functional movement abilities.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the unreasonable rowing techniques were targeted corrected in specialized training at waters,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program was accordingly formulated and carried out.This study will provide technology support for women’s quadruple sculls rowing athletes at theory and method.
Key words:women’s rowing;quadruple sculls;technical stability;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8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840(2016)02-0060-05
收稿日期:2016-01-16
作者简介:魏红(1963- ),女,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运动生理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