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成为全球价值提升最快品牌
2016-06-23苗善忠吕良
苗善忠+吕良
不久前,一条题为《品牌价值翻倍,中国建筑成为全球价值提升最快品牌》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据悉,国际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权威机构之一,英国著名品牌管理和品牌评估独立顾问公司Brand Finance发布了“2016年全球品牌价值500强”排名。基于2015年度中国建筑在品牌建设及经营发展中的良好表现,“中国建筑”品牌价值大幅跃升,由2015年的108.06亿美元上升至202.14亿美元,同比增长87%,成为品牌百强企业中进步最大的品牌。品牌价值排名也上升71个位次,位列品牌百强榜第44位。
履约和诚信铸就品牌根基
履约和诚信是中国建筑的立业之基。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是目前国内在建的第一高楼,地处繁华商圈,深圳地铁1号线几乎与其擦身而过,站台风亭距离基坑最近距离只有1米多。平安项目基坑相当于在地铁隧道几步开外竖着的一道30多米的“悬崖”。一旦基坑发生坍塌,轻则导致这条日均客流100万的深圳交通主干线陷入瘫痪,重则危及车厢内上千名乘客的生命安全。此外,周边高楼林立,各种市政、燃气、电力、通讯管线纵横交错,特别是还有一条重要的通港电信光缆。整个基础施工如同在心脏附近做一例复杂的大手术,不仅性命攸关,还要精确避开紧邻的动脉血管和密布的神经纤维,丁点差池后果都不堪设想。
对于改革开放之初就与深圳结缘的中建人,曾经在时为“华夏第一高楼”的深圳国贸大厦施工中,创造了三天一个结构层的“深圳速度”。“深圳速度”不仅代表着我国超高层建筑工艺及速度向世界先进水平赶超的开端,而且成为改革开放和中国快速发展的代名词。它对于刚组建仅一年的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意义同样非同一般。中国建筑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成为特区精神的开拓者。
此后,北京的国贸中心、深圳的地王大厦、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广州的西塔……神州载人航天工程、大亚湾核电站、香港新机场、“水立方”、中央电视台新址、台山核电站、南京南站、哈大高铁……以及正在施工建设的597米的天津117大厦、606米的武汉绿地中心、660米的深圳平安国际金融大厦工程……一大批标志性工程彪炳中国建筑史册,成为中国经济繁荣的标志。
眼下,在深圳平安大厦,中国建筑又迎来了新的挑战。使命在肩,唯有背水一战。平安项目全体技术人员如同做X光片一样,对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细致的勘察、分析和梳理,搜集的资料摞起来有厚厚几尺,直到方圆几百米的土层结构、管线分布如同一副立体解剖图一样,深深刻在每个人的脑中。
2010年底,基坑支护工程终于完成。最终的实测结果让所有人感到不可思议——整个基坑施工过程中,沉降仅为2毫米,不过一根钢针的粗细,远远小于国家标准。
同期,平安项目地下室钢结构制作工程正式招标。中建吃透招标文件,主动向业主提出创新建议,仅利用环撑中部空地作为中转场地,减少塔吊安装一项,就为业主直接节约费用超过1000万元。
中国建筑的视野从未止于中国。开罗国际会议中心被誉为“埃中友谊大厦”,泰国拉玛八世皇大桥印在泰国货币上,阿尔及利亚布迈丁国际机场成为北非最大的现代化国际机场、特莱姆森万豪酒店被总统誉为“皇冠上的明珠”,迪拜人造棕榈岛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埃塞俄比亚非盟会议中心成为了“新时期中非友谊的象征”……在座座精品建筑背后,在一段段长路远方,中国建筑也将中国人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的精神散布到世界各地,赢得了人们的信任。
截止目前,中国建筑已经在海外116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6000多个项目工程。在世界各地矗立起一座座建筑丰碑,亦在世界人民心中矗立起了中国的形象丰碑。
正是凭着不打折扣的履约能力和诚信保障,让中建一次又一次赢得了合作方的绝对信任。“有困难的项目,找CSCEC”在许多国家建筑领域被深信不疑。把那些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工期要求紧的项目交给中建,是许多业主的第一选择。
阿尔及利亚嘉玛大清真寺是一个挑战世界极限的项目。要在距地震带不到30公里的地方,建设高达265米的世界最高宣礼塔,并且能够完好使用1000年,这显然是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项目。同时,嘉玛大清真寺还是阿尔及利亚复兴的象征,竞标过程受到阿国朝野和国际社会的巨大关注。中建能够在和欧洲、美洲、亚洲共计14家承包商或联合体的竞争中胜出,除了技术标和商务标综合评分第一名以外,“信任加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公司在2015年底签署的合同额约28.9亿美元的巴基斯坦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项目以及2016年初签署的约27亿美元的埃及新首都建设项目,标志着中国建筑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海外经营取得新成果。
富于开拓精神的中建人,勇于开拓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纽约时报广场大楼等多项工程荣获美国绿色建筑LEED奖,汉密尔顿大桥及附属高架匝道桥改扩建工程,获得了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的年度成就奖,被《美国道路和桥梁》杂志评为十大桥梁工程,也是我国首个获得詹天佑奖的海外工程。继本世纪初,中建美国引领海尔集团在南卡罗来纳州投资建厂,把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带入美洲地区的千家万户。2015年,中建美国作为工程管理商和总承包商协助中国中车成功进入美国轨道交通机车市场,共同推动中国高铁装备首次进入美国。
文化传承和价值追求凝聚品牌灵魂
中建总公司董事长官庆强调:“必须认识到,一个企业的文化与品牌共生一体,互为表里,一流的国际化企业,必然具有享誉全球的品牌与极具影响力、感召力的企业文化。要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中国建筑必须要以文化为重要依托,加快品牌建设的步伐,高起点、高水准地设计品牌工作体系和工作计划,重点做好品牌体系搭建、品牌影响与文化内涵互通、品牌推广与文化宣传一体等关键事项。”
伴随着中国史无前例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疾风暴雨的洗礼,中国建筑在传承中创新,在竞争中突破,品牌和文化建设也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由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的过程。
1996年中国建筑率先导入CI战略,实施文化融合与品牌统一,强力推进了“中国建筑”品牌建设,为中国建筑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形象基础和文化基础。尤其是文化理念、CI战略、行为规范“三位一体”文化建设工程,对内成为集团文化融合的突破口,对外成为同业学习的典范,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引领国内建筑企业形成一股项目CI形象打造的旋风,强力促进了建筑企业文明施工水平的提升。
通过集团企业文化统一平台的建设,以核心价值理念和行为导向驱动企业的管理理念、制度、机制、方法上的创新,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构筑集团统一的文化建设平台,开展系统性的文化管理顶层设计,提升整体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通过梳理企业历史文化积淀,大力推进文化变革,充分尊重各成员企业历史上形成的特色文化,揉合公司组建后在改革风雨中形成的“争先文化”、“绩效文化”、“品质文化”等,建立共同的核心文化理念,明确母子文化关系,促进形成中国建筑“文化星系”。完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推动文化与战略相协调,促进了公司战略的联动和资源的融合,形成了鲜明的文化个性,助推企业科学发展。
2012年中国建筑组建30周年之际,《中建信条》正式发布,此后又颁布了行为规范手册《十典九章》,标志着中国建筑以“拓展幸福空间”为使命,以“品质保障、价值创造”为核心的价值观,以“诚信、创新、超越、共赢”为精神内核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正式确定。《中建信条》、《十典九章》成为全集团的价值追求与行为规范,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部分子企业成为相关领域业主首选,中海地产连续十二年企业品牌价值位居行业第一。
为保证文化落地,中国建筑将文化建设与管理提升结合起来。以文化符合性为标尺,修缮和改进已经制约和羁绊企业发展的制度、规章和流程。同时将理念梳理与文化实践结合起来,领导班子开展述职述廉活动,基层项目推进与当地检察部门联合共建;岗位标准建立健全行为体系要求,并纳入从业资格和岗位职责考核,作为员工选、用、育、留的标准之一,直接触动利益分配,使正确的行为得到鼓励,错误的行为受到惩戒。
2015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在京召开,中国建筑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获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熟悉中国建筑发展历程的人们说,中建人身上有一股与众不同的“劲”。中央企业监事会评价,“中国建筑各单位都有一股比学赶超的精神,均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中建人身上的这股“劲”,正是中国建筑这一品牌向世人展现的深厚底蕴,是诚信、创新、超越、共赢的精神追求,是执着、坚守的力量涌现。
模式升级与科技创效奠定品牌之路
中国建筑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推进资本运作和创新发展。2007年,联合三家世界500强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9年7月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自此,企业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集团管控能力明显增强,建立起了符合国有企业特质与上市公司监管规则的现代企业制度,决策执行协调运转;持续提升资本运营能力,一系列并购、重组、分拆等举措增强了公司专业化、国际化的竞争能力,优化了市场布局,完善了产业链条。商业模式发生深刻变革,以投资开发、融资建造、产融结合为运营形式的投资创效已超过企业利润总额的60%。台州湾大桥工程、深汕特别合作区等PPP模式项目,创新各种带退出机制的融投资建造商业模式,形成投入产出的闭环机制。紧跟城镇化建设的新形势,努力探索整合系统内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筑工程等“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运营能力,实现由“建房”向“建城”转变。
近年来,在郑州、西安、贵阳、潍坊等地进行了有益尝试。其中郑州滨河国际新城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气候、文化特色和功能布局等,定位为国际、生态、智慧城市,打造国际化、生态化、人文化的城市商圈和城市品牌。郑州滨河国际新城中央水街城市设计荣获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和中国建筑学会颁发的年度优秀景观设计奖——公共空间奖项。《滨河国际新城可持续指标研究体系》正式发布,并于2015年12月申报联合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范例奖,初步树立了中国建筑在城市综合开发领域的良好品牌效应。
公司始终坚持把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打造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项目为载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国建筑千米级摩天大楼建造技术研究”形成系列原创科技成果。通过施工实践,研发、总结形成了以上海环球、广州西塔为代表的超高层建筑综合施工技术;以香港新机场客运大楼为代表的航站楼施工综合技术;以水立方为代表的体育场馆建筑综合施工技术;以岭澳、红沿河核电站为代表的核电综合施工技术;以哈大高铁、武汉四环线为代表的高速铁路、公路综合施工技术等等,形成开拓高端市场的核心技术优势,科技对新增营业额和利润的贡献率达到80%。公司获国务院国资委颁发的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奖”,25家所属企业被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在绿色建筑、BIM技术、建筑工业化等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规模化应用。
据悉,中国建筑2014年营业收入已经超过8000亿元,2015年新签合同额达1.6万亿。公司自2006年度首次成功跨入世界500强,位列486位,历十年砥砺前行,2015年达到37位,位列全球建筑地产集团首位。中国建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平均每年为150万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相当于带动约500万农村人口奔小康;近年来累计在18个省、市投资、承建了近300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在汶川救灾与援建中,中国建筑积极参与了北京、上海、山东等对口支援灾后重建。在玉树地震灾后重建中,中国建筑完成了86个灾后重建项目。在天津港“8·12”瑞海公司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救援中,中国建筑是最早到达爆炸现场的企业救援队伍,并累计承担18个小区逾万户居民住宅的维修工作。在深圳光明新区渣土受纳场滑坡事故抢险过程中,中国建筑第一批进入现场救援,不讲条件、不计成本,投入设备百余台、人员千余名,承担起范围最广、难度最大、危险性最高的抢险任务;中国建筑还积极参与开展定点扶贫、捐资助学等,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15年底获标普、穆迪、惠誉三大国际顶级评级机构世界建筑行业最高公司资信评级(A级)。
据了解,2016年初中国建筑将企业愿景由“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调整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投资建设集团”,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总体发展基调,中国建筑品牌必将得到更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