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特色小镇的定位与产业实现双赢

2016-06-23于新东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

杭州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主导产业禀赋基准

□文/于新东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



让特色小镇的定位与产业实现双赢

□文/于新东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

特色小镇的定位与产业发展如何实现双赢?

我们不能不先了解“定位”这个概念的界定。结合有关研究资料文献的说法,所谓定位,就是主体依据外部客体的要求科学合理地确立自身位置的行为与过程。由此推导,产业指向的特色小镇定位,从其基本内涵来看,是指特色小镇这个主体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为适应、推动乃至引领产业这个外部客体的发展,科学且合理地确立自身的经济命脉、对外形象、总体功能等位置选择的综合行为。

事实上,产业指向的特色小镇定位对其建设发展乃至兴衰成败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将关系到能否科学合理地把握好特色小镇自己的经济命脉——即经济来源、经济动力、经济质量效益、经济数量规模等——关系到特色小镇的对外形象,关系到特色小镇功能的选定,以及为达成这些建设发展目标所必需配套制定并实施的有关方针政策等。

特色小镇如何抓准定位?

艾尔·列期和杰克·特罗在《广告攻心战略——品牌定位》一书中对如何进行定位有所阐述:一是自身优势特点定位法,即主要考虑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并把这种优势和特点凸显出来。二是社会需求定位法,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调迎合社会需求,而不拘泥于自身现有的条件。三是自身优势和社会需求综合定位法。

受此启发,相应的,可以提出三种有利于实现特色小镇之创建与产业发展之双赢的特色小镇定位法。

特色小镇自身禀赋特色优势定位法——这是产业指向的特色小镇定位的基础与前提。特色小镇为培育发展产业而进行的定位,必须首先是建立在特色小镇自身的资源禀赋之上的,这种资源既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人文资源。离开特色小镇自身资源禀赋而实施的定位是“空中楼阁”,没有根基,难以牢固。从产业指向来分析,“空降产业”下培育发展的产业,难以存活,更难以壮大。然而,现代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对每一个区域而言,难道不都是崭新的吗?不,别忘了,绝大多数地区已经为迎接现代产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新兴产业的到来做了好多年的各方面准备。要发展现代产业,至少在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是必须时刻准备着的。

基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以及特色小镇自身发展需求定位法——这是产业指向的特色小镇定位的延伸与拓展。如果产业指向的特色小镇定位只能一直甚至永远是基于自身资源禀赋而进行,产城融合的结果必定无法长期发展。原因很简单,特色小镇要发展、要提升,必然相应会对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提出要求。这决定了单纯依靠自身资源禀赋而生长的产业是绝对满足不了这一发展要求的。现实而合理的情形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从而使得产镇融合在更高层面上实现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特色小镇形成发展本身有阶段性,注定了产业培育发展也一定有阶段性,基于资源禀赋还是发展需求决定特色小镇的定位,实际上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互为依托,相互支撑。

特色小镇资源禀赋与各类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定位法——从最简化的角度,可以认为有这样三种产业划分:资源型产业、需求型产业、前瞻型产业。资源型产业可以细分为矿产资源型、旅游资源型、人文资源型等,需求型产业可以细分为餐饮需求型、娱乐需求型、服务需求型等。因此,特色小镇的定位必须是综合的,既考虑资源、又考虑需求,既考虑当下、又考虑长远,既考虑经济、又考虑生态的。如此产业指向的特色小镇定位才是科学合理的,才可能是可持续发展的。

特色小镇的产业选择机制如何健全?

看到这个问题,很多研究者一下子就会想到产业经济学当中十分著名的一个理论——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理论。应该说,这也是探讨特色小镇产业选择机制问题的理论基石。

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理论中最负盛名的三大基准理论,是以研究提出相应理论的经济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分别是赫希曼基准、罗斯托基准、筱原二基准。

赫希曼基准是指产业关联度基准,要注重选择培育发展那些前向关联度与后向关联度大的产业,综合带动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从而最大效益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整体发展。

罗斯托基准是指扩散效应基准,应该选择扩散效应强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以优化产业部门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全面发展。

筱原二基准是指需求收入弹性基准与生产率上升基准,应当选择具有长期稳定的市场需求以及生产率上升快、技术水平高的产业部门为主导产业,从而确保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竞争力不断增强。

综合上述经典理论,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可以参考四条标准:关联度要大、带动性要强;市场的现实需求要巨大、未来需求潜力要可观;创新能力要强、技术进步要快;特色要明显、优势要突出。

由此,在我们研究看来,特色小镇产业选择既是一个空间问题,又是一个时间问题。

从产业落地、转移与替代的空间布局角度来看,特色小镇产业选择模式概括有三种类型:本土培育型、外来移植型、内外结合型。从产业兴起、发展与演化的时间序列角度来看,特色小镇产业选择模式概括有四种类型:自然生成型(先天型)、地区资源长期依赖型、转型升级型(后天型)、没落淘汰型。相应地,特色小镇的产业选择可以积极建立健全以下三大机制:

特色小镇产业选择科学且准确的保障机制。其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了确保所选择的产业是能够更加合乎所需的、更加立得住脚的、更准确的。否则,如果选定的产业都不是这个特色小镇需要的“那盘菜”,岂不是要落得无米下锅?各个产业是具有水土性的,与当地功能不相适应的产业,轻则水土不服,重则一蹶不振。这一机制的关键就是要建立健全能够深入细致研究并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基本区情的相关职能部门与规章制度。

特色小镇产业选择行为理性化的约束机制。其目的是为了使得产业选择时能够更多依靠科学决策而不是拍脑袋、拍胸脯,必须更加理性。选择产业绝对不能操之过急、仓促拍板,特别是不能头脑发热、好大喜功。如,看到外地某个产业开始红火,不问青红皂白就要模仿外地。这种不理性的冒进盲动式产业选择病,恰是特色小镇产业选择之大忌。关键就是要建立健全产业选择的科学决策程序与相关制度。

特色小镇产业选择与时俱进的创新机制。产业选择不是“一棍子买卖”、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随着特色小镇自身以及时代、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发展。这就需要创新,要在产业选择中更加明智。说到底,特色小镇产业选择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科学是讲理性的,当然也讲创新,但相较而言,艺术则更讲创造。如果特色小镇产业选择仅仅讲科学、讲理性,产业的发展当然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偏差,但也很可能产业发展只是中规中矩,难以对当地经济作出突破式贡献。只有同时结合智慧、创造乃至远见,所选择的产业才有可能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质的飞跃。所以,这一机制的关键就是打好促进特色小镇的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政策组合拳,以及加快建设适应市场经济制度化、法制化要求的现代化产业经济治理体系。■

猜你喜欢

主导产业禀赋基准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下期要目
打造千亿主导产业 争创全国一流园区——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您
应如何确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温文尔雅禀赋 中和为美书风
外资流入与资源型区域主导产业升级──以山西为例
政府干预、资源禀赋与企业多元化战略选择:以煤企为例
滑落还是攀爬
初始商业文化禀赋如何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先导区潜在主导产业选择研究